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1)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图片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封面新闻记者 滕晗

6月23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在国家知识产权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5月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在全国副省级以上省(区、市)实现全覆盖,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132家,覆盖率39.6%。

王培章表示,当前,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数据信息利用意识日益增强。

一是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分别简称《纲要》和《规划》)首次设立专章,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作出战略部署。《纲要》《规划》印发以来,各部委、各省市等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相关政策文件接连推出,不断夯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的四梁八柱。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领域第一个专项规划;多项国家级专项规划注重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创新发展;各省市把公共服务工作列为地方知识产权建设纲要或“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顶层设计已经形成,各地实施规划日益完善,初步建立“全链条服务、服务全链条”的发展格局。

二是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截至5月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在全国副省级以上省(区、市)实现全覆盖,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132家,覆盖率39.6%。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等国家级重要网点269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大幅提升。各类服务网点围绕专利分析预警、商标品牌运用等,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达100余万次。

三是数据资源供给更加丰富。知识产权数据信息是一座“金矿”。我们围绕提高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效能,坚持扩大数据供给和加强数据管理并重。在专利基础数据开放的基础上,推动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基础数据全面开放,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开放种类达到44种,基本实现“应开放尽开放”。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基础数据普惠性供给,专利数据服务系统下载带宽近年来三次扩容,由30M增至200M。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精准供给,向全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点和网点单位开放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发布知识产权数据利用指引,并扩大向具备数据加工利用能力的市场主体按需免费提供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降低数据信息再加工成本,提升数据利用效益。积极推广知识产权数据利用规范,推动保障数据安全、加强隐私保护与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协同发展。

四是公共服务产品更加多元。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为枢纽,以新一代专利检索分析系统、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和专利数据服务系统为主要载体的,“1 3”模式的信息公共服务产品组合。同时,全国30个省(区、市)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向创新创业主体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公共服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