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呢,这些年美国翻拍英剧那是很平常了的。

英剧呢,一直就是美剧翻拍的最佳资料库,美国也有移植英剧的优良传统。英美之间“转码”是两国文化之间的一场加减乘除,有时成功到火爆,有时也杯具到沦为山寨。

现在就跟着小托君循着这股美国翻拍英剧的风潮脉络,把那些一卵双胎的同胞兄弟分出来看看,盘点一下,那些从英剧中翻拍和衍生出来的美剧吧!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1)

【翻拍原因小分析】

英国作为文化历史大国,5000年的历史遗留下无数文化珍宝,给英剧编剧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英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达。相比之下,美国可怜兮兮的两百多年历史确实有随时被掏空的可能。

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美国是移民国家,也曾被英国殖民,所以不管表面看起来有多么不屑,骨子里其实仍然视英国为文化宗主国,不可否认英国更容易成为美国影视产业的狩猎对象。

1、英版《办公室》VS美版《办公室》

在翻拍英剧的美剧中,最具盛名也最为成功大概当属NBC在2005年出品的职场喜剧《办公室》,这部由冷面笑匠史蒂夫·卡瑞尔主演的剧集,连续多年入围艾美奖的最佳喜剧。

英版:

英版的亮点在于经典的冷幽默和英伦独有的黑色讽刺气质,而且在拍摄手法上也颇具新意,利用若即若离类似于"纪录片"的镜头再现真实感。

美版:

美版有更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更密集的段子,演员会用更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逗"观众开心。美版《办公室》成功地彻底脱离了英版的讽刺挖苦,在传统的美式幽默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或许正是有了这种"本地化"策略,美版《办公室》才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可。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2)

2、英版《IT狂人》VS美版《IT狂人》

英版《IT狂人》自2006年播出便广受欢迎,成为极客爆笑情景喜剧的先锋之作,并获得了第36届艾美奖最佳喜剧片,

而美版只出了一集便惨遭砍杀。

究其原因,先不说英美两国文化差异、对于幽默的感受不同,即便作为同一环境下的翻拍作品,翻拍成这样也只能是个悲剧:海报雷同、片头一样、情景设置一样、音乐一样、情节一样,甚至连男主之一Moss的扮演者也是同一人。这样完全照搬、一点二次创作都没有的作品实在令人怀疑其诚意。对电视剧集来说,编剧无比重要,但在美版中你会怀疑他们有启用编剧吗?

英剧主创格拉汉姆·莱因汉说:“我曾鼓励他们去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完全照搬原版。”很显然,他的话被当耳边风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是该剧被砍跟《生活大爆炸》有关,毕竟美国本土极客喜剧出现了,还如此高端洋气上档次,谁还有心思去管毫无可取之处的山寨货啊。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3)

3、英版《纸牌屋》VS美版《纸牌屋》——他们火了

《纸牌屋》其实是改编自Michael Dobbs所著的同名政治惊悚小说。小说于1989年出版,从1990年开始被BBC分三部曲搬上银幕,每一部分为4集,每集时长57分30秒。

BBC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后广受好评,被评为英国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剧之一。

本剧也进入了由英国电影学院调查的100部英国最佳电视节目的名单。

但貌似人们只记住了美版,毕竟90年代互联网还没普及,算是好年华错过了好时代。

相比于美版,英剧仅仅4集就讲完了美版13集的东西。没有美版那么多的狗血延伸,剧情更加集中在主线上。且二者风格不同,英版更显政治讽刺和黑暗。对于人物来说,相比美版Kevin Spacey更加腹黑的表演,Lan Richardson这个“老好人”脸上常挂微笑,反复念叨着“you might well think that,I couldn't possibly comment”更具戏剧色彩。Lan外表忠厚可靠,内心狠辣,不带任何个人感情,内心独白的时候永远挂着标志性的嘲讽一笑。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个很合格的政治家。最后把小情人Mattie举过头顶往下一摔,真是又毒又帅。

美版的改编很切合美国现状,剧集也备受总统奥巴马的喜爱,夸其神作,王岐山也推荐来着,中国网友戏称其为“白宫版甄嬛传”。至于这剧有多火,看看他们的提名名单和获奖名单有多长就知道了。

因为美版大家比较熟,就不过多介绍了。记得第二季开播的时候,美剧吧一半的人在大赞剧集真实、精彩、神级,一半的人又发帖表示看不懂啊。啊,其实看政治剧一类的东西呢,也是要有点基础的,毕竟不如家庭剧好理解。

想起来,《是,首相》里有一段吐槽,是首相不满英国皇家剧院排演批评政府的剧集时,小汉解释为啥要排演这种剧目时说的“基本上没人看政治剧,去看的也有一半的人看不懂,看懂的又有一半不赞成,剩下的那些横竖都是反政府的,这可使人们出气。”放在这里说明《纸牌屋》的火,和观众看完后的不同反应,简直不能再切合了。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4)

4、英版《情妇》VS美版《情妇》

这是一部女人戏,看这剧名应该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从而造成很高的点击率。

英版:

曾获爱尔兰电视电影奖,仍是以剧情取胜,演员外形不靓丽(有人可能会形容为“有味道”),服装不华丽,布景也不梦幻,就像一个路人在轻声诉说他的故事,需要观众有耐心,一旦入戏,便会觉察出它的好。这部英剧颇有文艺气息,所以观众对其会产生两极分化,喜欢的人会爱得深入骨髓,不喜欢的则多看两眼都嫌烦。

美版:

去年首播,在中国几大视频网站成绩都还不错。其实,这部剧最能看出美国电视人“度身量裁”、“催星造梦”的功力。除了人物设定基本一致外,美版在画面风格和叙事节奏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你能看到在美剧中惯用的“换衣”戏法,无数美女和帅男在你眼前蹦跶,当然也少不了能带出悬疑感的秘密和阴谋,还有明艳的色彩、不断埋下的伏笔,这些热闹纷繁的因素都是吸引观众“试试看”的原因。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5)

5、英版《皮囊》VS美版《皮囊》

英版《皮囊》响当当的名号在糜烂青春界中可谓无人不晓,从2007年至今推出最终季第七季(完结了),人气一路不减。而2011年在美国MTV台亮相的翻拍版却风味全失,只出了一季10集便难以为继。

作为青春片,观众必须相当在意演员的脸蛋,英版演员在前几年迷倒了国内为数不少的少男少女甚至少妇大叔,捧红了不少新生代男神,尤其是男一号Tony的饰演者尼古拉斯·霍尔特和饰演舞者Maxxie的金发美男,人气颇高、花痴众多。

而美版光用海报就吓傻了一堆人:路人的长相、大头照的POSE、非主流的气质——根本无力吐槽了好么。大尺度才能真实展现糜烂青春,酒精、毒品、迷幻派对、性,英版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美版在翻拍过程中本应更着重本国青少年的迷惑青春,但相关表现并不让人满意,制作不精良、阵容不强大,甚至难寻亮点,原版中令人振奋、唏嘘和爱不释手的友情故事,也被单一地处理成一场多角恋。

网友对其吐槽大都集中于,“到底上哪个大农村找了这么群歪瓜裂枣?”能强挨着拍了十集已经够难为人了。

英美两版《皮囊》演员对比:

1.男主角Tony

男主角方面,英版中的绝对男一号,由尼古拉斯·霍尔特饰演的男一号Tony本是一个漂亮邪气,令人眼前一亮的风流“混账”,不过在美版里,似乎有将这个角色正经化和领袖化的意图,至少他看起来没那么“找抽”,相应也没那么纠缠人心了,但一样的是,他依然是故事中的群体领袖,带领大家聚众做坏事和展现躁动青春。

2.厌食症小仙女

最令英版《皮囊》fan难以接受的是厌食症小仙女Cassie变成了一个黑人姑娘,瘦削到令人难以接受,大概是无法对阵汉娜·穆雷明媚可爱,干脆另辟蹊径从肤色上寻找截然不同吧。

英版《皮囊》宣传词:

我们崇拜上帝,崇拜犹大,崇拜亚当,崇拜夏娃,崇拜舞者,崇拜吉他手,崇拜AN全套,崇拜拳击手套,崇拜 Doris Lessing,崇拜Paul Potts,崇拜肉体,崇拜烟草,崇拜青春痘,崇拜非处男,崇拜迷幻音乐,崇拜迷幻药,崇拜大M,崇拜雪糕,崇拜Radiohead,崇拜金钱,崇拜酒精,崇拜宿醉,崇拜旧的球鞋,崇拜John Galliano,崇拜有logo的内裤,崇拜SEX爱,崇拜蓝天,崇拜Anne Sudwort,崇拜哥特式,崇拜嬉皮,崇拜神明,崇拜神经病,崇拜爱情,崇拜Alfie,崇拜Casanova,崇拜他的那话儿,崇拜板球手,崇拜对冲基金,崇拜魔术师,崇拜糟老头的遗产,崇拜女模特的胸部,崇拜海鸥,崇拜The Big Brother的赢家,崇拜地球另一端,崇拜闪光的他们,崇拜迷失的自己。 我们都生活在精致的皮囊中,用彼此依偎,亲肤取暖的方式来慰藉这迷乱而孤独的青春。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6)

6、英版《无耻之徒》VS美版《无耻之徒》

其实和中国一样,家庭剧也一直是英美剧的中坚力量。

CHANNEL4台的《无耻之徒》是一部很特别的家庭剧,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地展现亲情,为家庭成员生硬地搬出各种经历来催泪,他只是将每个角色都无限放大,他们就好像是你身边的人,但却充满了人生的各种感悟,可以说,这是一部讲述工薪阶层国民生活的群像剧,而碰巧他们是一家人罢了。

英版始播于2004年,凭借其独特的选材和无可匹敌的剧情获第58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系列剧奖,并获第60届、62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系列剧提名。

这部剧绝对对得起“无耻”二字,它给全世界人民上了一课:什么才叫真正的大尺度。剧中无论男女,露点镜头、SEX场面就像家常便饭一样随意。演员虽外形稍欠,但绝对专业敬业,除了大胆肆意的爆粗口、裸露身体外,演绎起细腻的感情戏来也收放自如。

美版《无耻之徒》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故事由英版的曼彻斯特移植到芝加哥,同样是经济萧条的大背景。

其首播成绩就刷新了自2003年以来Showtime的美剧首播收视纪录,还获得了63届、64届、65届剧情类剧集最佳客座女演员提名。起初,美版对英版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关系基本没做修改,但到后期,英美两版的剧情发展方向却大相径庭。从某种意义上说,演员的选择绝对是美版最成功的地方:老爸是艾美奖、金球奖的提名常客威廉姆·H·梅西,大女儿是因《歌剧魅影》一夜成名的艾米·罗森,奶奶是奥斯卡影后路易丝·弗莱彻,还有《龙珠》中担任主角的帅哥贾斯汀·查特温,尤其饰演同性恋老三的卡梅隆·莫纳汉在外形上更是甩出英版好几条街,成为外貌协会腐女们的心头爱,这样的卡司阵容再加上英版过硬的剧本和口碑,想不红都难。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7)

7、英版《火星生活》VS美版《火星生活》

英版:

剧情集科幻、时空穿越与警匪动作于一身,讲述曼彻斯特警局总探长泰勒因为2006年的一场车祸穿越回到了1973年,贯穿主线的谜团则颇为意味深长,剧迷们一直不知道泰勒是真的穿越过去了,还是他仍在2006年的车祸中昏迷,这一切只是他的梦,又或者他其实只是1973年的一名精神病人。

本剧以David Bowie的歌曲《Life on Mars》命名,这首歌在片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Sam在2006年发生车祸时,他的iPod正在播放这首歌,而当他在1973年醒来是,车内的磁带也在播放此歌。演员John Simm形容该剧的风格介于《回到过去》和《虎翼小组》之间。此剧是对传统警匪片的献礼。通过七十年代后现代手法和技术,本片成功的刻画出了一名困惑的时间旅行者,进行了一次传统和现代的旅行,形成了一档独一无二的节目。

本剧言简意赅拍足16集结束,情剧情一气呵成,毫无肥皂、拖沓之感,曾获得英国电视学院奖及国际艾美奖。

美版:

ABC也把BBC在2006年出品的经典作品《火星生活》翻拍为美版,主创者是David E. Kelley。对于许多没有看过英版的剧迷顿时被故事离奇的设定所吸引。然而移植到美版虽然令人眼前一亮,也获得了不少好评,却依然无可避免的进入了拖沓的美式俗套,最终难逃观众审美疲劳的烂尾结局。

有网友说,没看英版之前,觉得嬉皮士和音乐都还有搞头,但是整体节奏和故事显俗套,看完英版之后,觉得这就是美版一起来看雷阵雨……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8)

8、英版《小不列颠》VS美版《小不列颠闹美国》

这原本是一出很成功的广播电台节目,后由BBC搬上荧屏。开始在BBC3台播出,大受欢迎,后改由最多观众的BBC1台播出。

作为BBC又一部恶搞的喜剧剧集,BBC故意把这部讽刺英国社会的喜剧叫做“小不列颠”,剧情简直是贱得令人发指的好看。

在2004年的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颁奖仪式上,该剧获得了最佳喜剧表演奖和最佳喜剧连续剧奖2个项目的大奖。

由于《小不列颠》的成功,美国HBO聘请英国《Little Britain》两位主角及创作人Matt Lucas和David Walliams继续创作在美国的英国人。由这两位编剧亲身上阵饰演各种各样的人物。大不列颠和美利坚这两个国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用戏谑的手法表现了英国人的“讨厌”性格,从医院接待、登月超人、与祖母的聊天、英国人探访美国家庭、少年犯等等问题进行令人捧腹的描绘。英式笑话加上美式搞怪,让人看得节操都碎了。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9)

9、英版《我欲为人》VS美版《我欲为人》

其实和前两部剧相比,《我欲为人》在翻拍为美版的过程中,并不算失败,毕竟已经出了三季,而且相关方已经续订了第四季。但英版当年在英国的如日中天的偶像地位和重口味尺度相比,美版都望尘莫及,甚至有网友点评说“一集顶《真爱如血》一季”。

即使美版制作人由BBC原剧主创托比怀特豪斯担任,但故事发生地搬到波士顿一定会影响到一定人群的观影热情。吸血鬼和狼人的故事,在欧洲历史悠久、传颂不止,故事必然会追溯到久远的过去,但美国历史如此短暂,很容易让观众出戏质疑。

英版中三位主角大胆的牺牲和非凡的表演才华,美版也很难赶上。其中已经公开出柜的拉塞尔托维在主演《我欲为人》之前便已经是资深演员;帅哥艾丹特纳凭借吸血鬼角色一炮而红,如今已在《霍比特人》中扮演英勇的弓箭手;而勒诺拉克里奇洛凭借这一角色,随后得以在《黑镜》主演了其中一集。再看看美版,各位主角依旧在无名氏的道路上默默前行……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10)

10、英版《同志亦凡人》VS美版《同志亦凡人》

英国版是一部纯粹的同性恋连续剧,描写三个男人住在Manchester之同性恋圈的故事,爱、恨、情、愁的发展,大胆、写实、风趣,其中经典幽默的台词和两个男人青梅竹马间的爱情以及一个青涩少年成长为全城名gay的故事让粉丝们津津乐道,成为同志电视历史上一部经典之作。

当英国版的queer as folk播出并大受欢迎后,美国收费电视台showtime决定改编翻拍这部电视剧。将三位主角姓名更改之后,美版queer as folk也将整部剧情扩展到了五季,其中不再单单延续英版单纯的爱情故事,内容涉及到同志们的生存状态,人权斗争,甚至争议颇大的毒品,性,艾滋病也被搬上了屏幕。当然主角们各自的最终归属也成为观众们最好奇的看点。

其实两版各有千秋,谁好谁差,还是大家自己来感受吧。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11)

11、英版《飞天大盗》VS美版《都市侠盗》

这大概是最具浪漫主义的犯罪吧,类似于中国的侠盗,劫富济贫,游走在法律的空隙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英版:

BBC的《Hustle》是一部另类的电视剧,目光对准了在伦敦市招摇撞骗的五个诈骗犯,虽然不像那些打打杀杀的犯罪分子们总是弄得血雨腥风,却依然看得人心惊肉跳。五个一流的老千在伦敦市行骗,他们专找具争议性的人物下手。他们的第一条行规是:不能骗老实人。

美版:

《都市侠盗》是一个现代罗宾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Nate Ford曾当过保险调查员,为自己的老板挽回过数百万美元的损失,是个忠心耿耿的雇员。但是有一天,他发现老板宁愿让自己的儿子去死也不肯兑现理赔,意识到自己与这个虚伪的行业根本就格格不入。 辞职之后,Nate Ford戒掉了酒瘾,与另外四个各具神通的人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发誓保护那些受到社会与强权主义压迫、得不到公正待遇的人。

其实细看这两部剧根本就不应该算是同一类题材的作品,一个是文戏,一个是武戏。《飞天大盗》属于非常写实的,让我们可以通过这部剧集了解很多可能发生在周边的骗术,而《都市侠盗》则纯粹是欣赏型的文艺作品,每一集都像是一部电影。《飞天大盗》讲的是营销学理的内容,主人公们告诉观众如何策划、如何包装、如何销售甚至是如何做好售后服务,而《都市侠盗》讲的更多的可能是道德学或者是伦理学,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惩恶扬善,劫富济贫”的。

总之一句话: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12)

14、英版《神探夏洛克》VS美版《基本演绎法》

其实这也不算是英剧改美剧。

两部作品都是福尔摩斯的现代改编版,经常被拿来做比较。

《神探夏洛克》,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出品的迷你电视剧,2010年上映第一季,2012年上映第二季,2014年1月1日上映第三季,每季均为三集,每集长达90分钟。主人公夏洛克·福尔摩斯是一个虚构的侦探人物,由19世纪末的英国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所塑造的一个才华横溢的侦探形象。该剧将原作的时间背景从19世纪搬到了21世纪,讲述了在繁华热闹的伦敦大都市中,时尚的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他的朋友约翰·H·华生经受的一系列危险的、不同寻常的历险。这部作品有多风靡就不必介绍了。

说说美版吧,这部将时代背景转换到现代的福尔摩斯故事,地点也放到了美国纽约城,可以说基本和原作已经相去甚远了。该剧根据著名的《福尔摩斯》系列改编,但描述的是一个居住在纽约城的现代福尔摩斯故事,在这个版本中,主人公Sherlock Holmes曾是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的顾问,因为毒瘾问题被送到纽约康复中心进行强制戒毒。结束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后,Holmes在布鲁克林安顿下来。他结识了因为手术失误害死一名病人并决定结束医师职业生涯的Joan Watson女士,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干一番事业。

翻拍美剧的日韩剧(那些被翻拍成美剧的英剧)(13)

暂时整理这么多吧.....

最新热门娱乐影评

热门娱乐影评

ylyp1789

↑↑↑↑↑↑长按可复制到微信添加关注,娱乐圈的最及时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