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笔者一直热衷于家乡邮政史的研究,陆续收集到了一些抚顺邮史品,并组编成《抚顺早期邮政信函》一框邮集,曾在2012年呼和浩特第15届全国集邮展览上展出并荣获镀金奖。在我的藏品里有一枚民国中华邮政时期的抚顺实寄封,见图一。起初我对封上多出的200元邮资很是疑惑,后来经反复琢磨终于大白真相。

山西省内寄信要多大面值邮票(这封信为何多出200元邮资)(1)

抚顺地区比共和国早一年,于1948年10月31日解放。该封是抚顺解放前夕航空挂号寄北平(北京)的实寄封,大小81×181毫米。封正面盖有和“航空单挂号”副戳,背面(图二)贴有中华邮政挂号残条,贴票为中华邮政1947年6月发行的“北平中央二版孙中山像限东北贴用邮票”,100元和1000元各两枚共4枚,面值合计2200元(东北币,下同)。销“辽宁/37(1948年).5.31./抚顺甲”实线三格式右读邮政日戳。两天后6月2日抵达北平,经“北平丁”局上午十时分拣中转,再由“北平八”局下午十三时投递,并有投递员“吕炜”的私人责任名章。有趣的是北平的转、落两枚邮戳直径分别为30毫米和28毫米,与抚顺的直径24毫米发戳更是大小明显,一封盖大小不同的三种邮戳的情况并不多见。

山西省内寄信要多大面值邮票(这封信为何多出200元邮资)(2)

该实寄封自然朴实、挺括洁净,保存完好;且所有邮递信息,如邮票、贴条,以及清晰的发转落邮戳等,几乎全都体现在一面(背面),非常适合上贴片展出,的确是一件非常不错的邮政史邮集素材。

进一步解读该封所贴的邮票,发现本应该执行前几天——1948年5月27日颁布的新邮资标准,即平信430元 挂号870元 航空700元=2000元,但却溢资200元!该封既没有超重,又没有其他附加费用,怎么会多贴呢?也绝非高面值邮票无法取零而“自愿多贴”,那样的话,两枚100元邮票干脆不贴算了。正反面反复查验均找不到多贴200元邮资的理由,于是只好将其暂置匣中待解了。

山西省内寄信要多大面值邮票(这封信为何多出200元邮资)(3)

后来偶然听到电视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提法,一下子提醒了我——会不会沿用了上次的邮资标准呢?我立即翻查中华邮政东北国内邮资表(图三),认真进行分析推算——果然如此!上一次的邮资标准是1948年4月5日开始执行的,即平信500元 挂号1000元 航空700元,合计正好2200元!困扰多日的“方程”迎刃而解,找出了200元的“差账”,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解放全中国已指日可待。此时国民党统治下的民国政府已经风雨飘摇,社会的动荡导致经济不稳,物价飞涨的同时邮资标准也频繁变化。银行发行的货币和邮局印制的新邮,刚一上市就贬值了,坊间曾有“一麻袋钞票买不来一麻袋萝卜”的传闻,就是当年经济形势的形象注释。以致每隔一两个月就进行邮资调整,刚刚发布新邮资标准,还没等人们熟悉邮费又开始变化了。就这样在1948年不到半年时间里竟然上调了四次邮资!本封形成时所处的两次邮资调整才仅仅相隔50多天!而该封寄出不久,中华邮政最大面额的邮票——梅花版5000000元孙中山像邮票,也开始发行了!难怪邮件收寄人员都忽略了调资,仍习惯地继续沿用了上一次的邮资标准。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史上的抚顺乃辽东小镇,文化底蕴不比京津、南京、西安等古城,产生与流传下来的邮史品少之又少;而且抚顺又无空港,航空邮件收揽后要转送省城沈阳登机。再加上旧中国普通百姓生活水平低下,本来用邮的人就少,而航邮业务就更少了。抚顺邮局窗口有时竟然多日都不曾办一例航邮业务,邮局业务员沿用上次邮资标准也就不奇怪了。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中华邮政时期从抚顺寄出的国内、外航空封均存世稀少,为后世增加了收集与研究的难度。

为了探寻这枚实寄封上多出的200元邮资,而深入研究了这这段历史,又增添了一些新知。该封是目前发现无多的中华邮政抚顺国内航空挂号实寄封,它能漂泊60多年重新落叶归根,又有如此丰富的邮史内涵,令人爱不释手,这对收藏者个人和家乡抚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好事。

附图三幅。(作于2014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