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读最美的诗词,品最真的历史。欢迎关注并转发。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1)

毫不掩饰地说,我是吴秀波忠实的影迷,不论是遥远的从前,还是跌宕后的现在。

最初的喜欢,开始于《黎明之前》中的刘新杰,那个总是酒瓶不离手,能够在夹缝中左右逢源,却不改赤胆忠诚的敌后31号。

然后是《北京遇上西雅图》,络腮胡的波叔将中年男子的魅力尽情地释放,那是最温情的给予,是最安宁的陪伴,是爱情应该有的样子。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2)

本来以为隐忍的状态是他最好的演技,一部《虎啸龙吟》一个司马懿却让我再次感叹。冢虎的阴沉和深邃,三国的风云和风流,在吴秀波的演绎下成就了新的高度。

吴秀波无疑是一个好演员,有着厚积薄发的力量,有着惟妙惟肖的演技,甚至还有着不同凡俗的唱功,在北京卫视《跨界歌王》中几首歌唱的让人不得不欣赏。

然而2018年爆出的出轨门事件,让所有人看透了在他光鲜生活的背后,把人生也过成了演戏,不但是出轨多年,更是人品不堪。最终将所包养的女子送进了监狱,自己也被主流媒体封杀,正是自尝恶果。

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鸡蛋好吃,真的没必要去见下蛋的鸡!

如今的我闲暇时候,仍旧会把吴秀波之前主演的影视剧翻出来看,因为我确实喜欢那些作品,这和他本人已经没有关系。

我的@最爱宋词,专注的是诗词的学习。其实,在诗词世界中,更是不乏才情和人品不匹配的情况。有一些顶级诗人就如同吴秀波一样,虽然有着至高的才情却掩盖不了不堪的人品,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却改变不了人生的荒唐。

今天,就分享3首流传千古的著名唐诗,聊聊它们背后的作者不堪的人生。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3)

《悯农》其二

作者: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入选了小学课本,和《春晓》并列为儿童读唐诗的启蒙之作,真可谓是是个人都会背。用最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了农民的辛苦: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4)

当时李绅还没有中举,写下了这首诗,就拿着去求见当时的求知大人物吕光化希望得到赏识,其看完之后大为欣赏:“吾观李二十秀才之文,斯人必为卿相。”

本以为能写出这样关心农民、怜惜民力的诗人在当官之后,肯定能够为官清廉、体恤民生,造福一方百姓,却不料这只是我们的幻想。

当官之后的李绅,彻底改变了其困顿时候的心性。野史中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300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与他同一时代的众多文人皆对其嗤之以鼻。

当官之前,他拜李元将称为叔叔经常到其家中混吃混喝。发迹之后的李绅却换了副脸孔,李元将将自己的辈分降为弟侄,他都大为不满,直到其降为孙子。李绅曾到地方为官,压榨百姓,百姓苦不堪言,纷纷逃离,李绅还为此沾沾自得,李绅官至宰相,权倾朝野,完全忘记了年少时写下《悯农》的初心。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5)

由于为官时的胡作非为,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

李绅的《悯农》悲天悯人,真实的他却奢靡成风。不知道是年轻时候的李绅走进乡野的背影值得浓墨重彩,还是发达后的李绅在朝堂呼风唤雨才是真实。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6)

《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唐代)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是宋之问从贬谪的泷洲偷偷逃回家乡时所做,诗意是写思想,却别出心裁,说离家乡越近越不敢问家乡的情形,生怕有什么坏的消息,打破了自己归家的美梦。

其实诗人的家乡离汉江还有很遥远的路程,只是从遥远的广东走到了汉江感觉家乡不再遥远,那种对家乡的期待愈发强烈。猛然间遇到老家的熟人,本来最该问一问故乡的情形,转念一想却把自熟人的嘴中听到不好的消息。这两句看似不通,却将这种矛盾心理写的活灵活现。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7)

这首诗也入选了近代的小学课本,成为了大家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时经常引用的诗句。

因着这首诗,我们都自然而然地认为宋之问是一个对家乡、对亲人爱的深沉的人。然而我们又错了。

他不折不扣是一个人品低下的人,甚至不用等到盖棺论定,在当代就被许多人不齿。他两度在洛阳城中夺得作诗冠军,成为上官婉儿的得意门生,与沈佺期并称“沈宋”,有了最上乘的富裕生活,然而一切匆匆终是沉沦。

宋之问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甚至给武则天的两个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倒过尿壶。有本叫《控鹤监秘记》的书记载:“之问尤谄事二张,为持溺器,人笑之。”

还传说他给武则天写“情书”,自荐要当面首。当时宋之问给武则天写过一首叫《明河篇》的长诗,里面有什么“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明月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这样听起来很暧昧很内涵的句子。但武则天拒绝了,原因是宋之问口臭。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8)

更让人痛恨的是他对至亲之人的歹毒至极。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唐诗中有一个名句,叫“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首诗是是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的原创,写在《代悲白头翁》中。宋之问看到之后惊讶于这两句诗的偶然天成,认定其会大会特火。当时宋之问已经名满天下,刘希夷还籍籍无名,于是宋之问想窃为己有,就用装满土的麻袋压死了刘希夷,化用在自己的诗作《有所思》中。

宋之问的《渡汉江》情深意切,真实的他却百般无赖。不知道是落魄后的宋之问怯懦地潜回家乡时楚楚可怜,还是洛阳城里夺得作诗冠军时的宋之问值得喝彩。

第三首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崔颢漫游湖北时应邀写下的,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就连一代“诗仙”李白也佩服得连连赞叹。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9)

这首诗被很多人视为唐诗律诗之首,经常被拿来和杜甫的《登高》相提并论。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就毫不吝惜地赞美:“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崔颢就凭着一首《黄鹤楼》从名家辈出的唐代诗坛脱颖而出,成为了不朽的神话传说。

看着这首字里行间充满了人生哲理的诗,不由地意味它的作者肯定是一位历经人生风雨、看淡荣辱得失、时时自律自省的君子。然而我们又错了。

崔颢典型是一个纨绔子弟,好色还好赌而且品行不端,关于崔颢的注释,《旧唐书》中有 “唐诗人,有文无行。终司勋员外郎……”句。

年轻时的他年少轻狂,爱喝酒好赌博,曾经扬言娶妻必娶貌美的,如果厌倦了,抛弃了再娶。一曰崔颢早期作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再曰“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

崔颢早期的作品,多是描写夫人闺房之时,诗风浮艳,有轻薄之意。相传李邕闻崔颢诗名,虚舍邀之,崔颢欣然前往,还带去了自己的一首很满意的诗作——《王家少妇》: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

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10)

邕曰:“小儿无礼,不予接而去。”就是这样一首写闺房乐的诗,惹恼了方正君子的李邕,不予接而去。真正让人为崔颢的缺乏忠贞人性而感到惋惜,正是因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颢在得中进士以后,也只好远离京城长安而浪迹江湖。

崔颢的《黄鹤楼》意境高远,真实的他却徒然无功。不知是登临黄鹤楼时的他才领悟了人生最深远的意义,还是年少轻狂时的欢乐才更为留恋。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11)

写在最后的渔人物语

这三首诗在唐诗中也是极为珍贵的存在,不论它的作者此前或此后有如何的不堪,仍然要感谢他们为之做出的巨大贡献。伟大的作品有着强大的共情,这是跌破不灭的真理。我们只要认定这个蛋是极美的,又何须畏惧下蛋的母鸡是否是丑陋的呢。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12)

李绅在转身走向朝堂之后,生活里都是高大上的繁华似景,浸染的是官场的苟且,忘却了乡野间的初心。好在有早年间的乡野之情,为我们留下伟大的情怀。我们仍然高声诵读了《悯农》,因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值得我们每代人去牢记、去深思,这与奢侈的李绅已然无关。

宋之问在失宠贬谪潮汕之前,一路上都是尔虞我诈的盘根错节,追寻的是权势的风光,迷失了位高时的责任。好在有倾轧后的故乡之念,为我们留下深沉的思念。我们仍然低声倾诉着《渡汉江》,因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值得每一位游子去默念、去怀想,这与绝情的宋之问已然无关。

刘禹锡经典唐诗10首(3首唐诗精品说明1个真理)(13)

崔颢在出走漫游山河之前,踌躇里都是盘桓的功名利禄,沉迷的是烟火的虚幻,缺少了山河中的筋骨。好在有山川间的经年游荡,为我们留下了高远的思绪。我们仍然代代誊写着《黄鹤楼》,因为“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值得我们所有人去追思、去漫溯,这与荒唐的崔颢已然无关。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权立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