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3 于晓冰 水寒说语文(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

备战中考语文教辅资料(以不变应万变谈语文中考备考)(1)

按:

前一段时间公众号一直在发和《论语》有关的内容,要么是从《论语》谈为学,要么是从《论语》谈为师。可能有极个别关注公众号的朋友厌倦了这些文章的“高蹈风尘外”,觉得不够接地气,于是选择了取消关注。

什么是接地气呢?考试!和考试密切相关!有用!立刻就能拿来用!这样的东西可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欢迎,尤其是受到考生和考生家长的欢迎,那我就也时常接地气儿一下,谈谈考试。我有连续十年以上的中考模拟命题、阅卷和教学经验,并且,每一年都有数万字的中考试题分析。所以,我谈考试,和一般的机构谈考试,告诉你所谓的技巧和方法不同,我更多地谈语文学习最根本的规律是什么。虽然我用的是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作为例子,但是,我所讲的规律,一样适用于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也适用于高考语文。如果能踏踏实实按照我的建议去做,一定可以取得你想要的好成绩。

本次发这篇文章的上半部分,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要着急匆匆忙忙地读下来,可以先跳过我的分析,做一做题,然后再好好琢磨一下我的分析是否有道理,可以给你带来怎样的帮助。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第七 》

面对中考,老师和学生都必有“临事而惧”之心,但能否“好谋而成”就难说了,虽不至于“暴虎冯河,死而不悔”,但“事倍功半”的情形却触目皆是。所以,面对中考,有效的策略非常重要,要“好谋而成”。

北京市中考命题指导思想中的三个“有助于” (“有助于高级中等学校的录取工作,有助于促进义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的表述,使得每一年的中考试题必然沿着“稳中有变”的道路前进。

在初三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抓住试卷总体稳定这一特点,做好主要内容的复习,同时,要看清“变化”的趋势,对新一年的命题方向有所预测。

要以“落实基础,提高能力”作为复习的指导思想。就落实基础而言,要做到“扎实,高效。”针对中考特点,有范围的部分固然要扎实落实,但要杜绝为落实而落实,低效重复,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提高能力而言,应做到“抓住典型,明确思路,关注变化,认清本质。”针对试题稳定的部分要“抓住典型,明确思路”,针对试题变化的部分要“关注变化,认清本质”。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述而第七》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 公冶长第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第二》

教师面对中考要努力做到“闻一以知十”,才能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才能“好谋而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必须“以其昭昭”方能“使人昭昭”,要想自己“昭昭”,“俯而学,仰而思”是极好的方法,而“俯而学,仰而思”最有效材料就是历年中考真题,综此,认真研究分析历年中考真题的发展变化就极有必要。

篇幅所限,仅从本人所写的北京市中考语文的历年试题分析中撷取两个考点作为例子来分析:

考点一:字形的考查

1.根据解说,在横线处选填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7年中考)

A.云________

霄,“雨”(雨字头儿),与雨或雪有关;宵,“宀”(宝盖儿),与房屋有关。横线处应填写“霄”。

B.________藏

贮,“贝”(贝字旁儿),与财物有关;伫,“亻”(单人旁儿),与人有关。横线处应填写“贮”。

C.________山涉水

跋,“足”(足字旁儿),与脚有关;拔,“扌”(提手旁儿),与手有关。横线处应填写“跋”。

D.张灯________彩

节,“艹”(草字头儿),与植物有关;结,“纟”(绞丝旁儿),与丝有关。横线处应填写“节”。

简析:虽然就考试而言,学生甚至不需要看后面的解释,只要词语表中的字形记住了,答案就可以做对。但就教学而言,却不能满足于得出答案,而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注意对汉字的构型进行分析,从根本上体会汉字造字的理据。

2.对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009年中考)

A._隐(恻,测)

判断:“恻”有“悲伤”的意思,而“测”有“推想”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测”。

B.蒙_(蔽,弊)

判断:“蔽”,有“遮盖”的意思,而“弊”有“欺作”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弊”。

C._然一新(焕,换)

判断:“焕”有“光明”“光亮”的意思,而“换”有“变更”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换”。

D._想天开(意,异)

判断:“意”有“料想”的意思,而“异”有“特别”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异”。

简析:依然是一个考查字形的问题,但却从形义结合的角度来考查。依然不能满足于得出答案,而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强化音形义三结合的意识。

3.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2012年中考)

A.读汪曾祺的作品,我们总能从他平实朴素的语言中品(味、位)出宁静淡雅的意韵。

“味”有“辨别、体会”的意思,“位”有“所在之地”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味”。

B.朵朵白云飘浮在空中,它们聚(笼、拢)在一起,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便形成雨,洒向人间,滋润大地。

“笼”有“遮盖”的意思,“拢”有“凑起”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拢”。

C. 被贬后的苏东坡依然有赏清风皓月、饮美酒佳茗的闲情逸(至、致),足见他心胸的开朗、豁达。

“至”有“极、最”的意思,“致”有“情趣”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至”。

D.男排主教练坦言,在这次预选赛上,男排只有破(斧、釜)沉舟,才有可能冲出重围。

“斧”指“斧子”,“釜”是“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横线处应填“釜”。

简析:该题发展了09年的中考题。不仅仅通过字义辨析字形,更进一步提供了句子的语境。也与现实中在语境中应用语文的能力匹配度更高。

4.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013年中考)

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选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既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齐美。

简析:这个字形考查题回归到了05(第2小题)和06年(第2小题)把错别字放在句子中考查的形式。虽然从形式上放弃了07年从字的构型角度考查, 09年从字义的角度考查以及12年的放在词语以及句子的语境中考查的形式。但我以为这并不意味着对以上几个创新题型价值的否定。我们应该借助于之前的几个创新题型对这个题中的错别字成因做深入分析。

总结:考查字形是语文考试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从最原始的每个选项四个词语,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到之后把错别字放在句子中考查,到07年(第2小题)从字的构型角度入手考查,到09年从字义的角度考查,都体现了命题者命题创新的追求。可以说这不仅是试题形式上的变化,更体现在从形式上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问题。绝对不能单纯从试题的难易程度来判断试题的价值。

在语境中解决问题应该成为贯穿任何一份语文试题的基本思想。对每一级语言单位的理解都应该放到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中才有意义,一个具体的语言单位,必须要结合到它具体的语境里面才有特定的意义,否则,它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绝对不能满足于通过过度使用手部小肌肉的方法(抄写词语N遍)达到记忆的目的。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中考中给定词语范围的利弊,虽然中考中给出明确的词语表,似乎有助于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中低水平学生记牢落实1000词,落实这1000词或许是他们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一大收获。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其中的弊端。受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多学校从初一开始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反复落实这1000词,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其他词语的书写。这样做得不偿失,也完全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比如,最近的《汉字英雄》栏目就引发了全民有关汉字书写的大讨论。“癞蛤蟆”不在我们的1000词考查范围之内,那是不是意味着它就不是常用词,我们就有理由写错呢?我们不应在《考试说明》的“识字写字”部分堂皇地规定“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结果在执行的时候却大幅缩水,变成了有范围的1000词,这两者是相冲突的,有必要认真考虑1000词这种考查方式的利弊得失,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这种规定词语范围的考查形式短期不会发生变化,我们作为教师如何进行日常字词教学,不受1000词词表的束缚,就更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

最近这两年,北京市的中考取消了一千词的词语表,把字词考查范围扩展到3500常用字,让很多学生甚至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这时候再也无法穷尽,毕竟,3500常用字,加上部分汉字的多音,每个字又有若干个义项,每个义项之下又有若干词语,所以,这个数量是3500的N倍,N至少大于4。

怎么办?怎么办?

个人关于字词教学一以贯之的思路是“发现汉字之美”,要从“音、形、义、源、境、性”六个方面着手来讲解和学习一个汉字,这个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来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