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chaal_

每年开春都折腾,给朋友,给自己,也简单记录一下过程和简单评测,后续还有别的自行车相关,慢慢来。毕竟大妈这里自行车类文章不是太多。

直接进入主题:

第一部分:开箱及展示

A.airlite 700c公路轮组:点我

自用轮组用的比较凶,刹车边马上磨得不能用了,有人会质疑轮组刹车边都能磨完,问我是不是用双飞燕骑的键盘。

上几张照片打脸,啪啪啪,前轮。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1)

后轮。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2)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3)

airlite是新出来的小众轮组,某宝刚开始有,选它是因为特殊编法,算是准星芒(好看),而且据说不限重,我是个胖子……特殊渠道买了两对,一对是公路700c用,一对是朋友要改的406折叠用(这个过两天会上贴)

开箱,对于车架啊,轮组啊,我都是很怕暴力运输发生磕碰,好在卖家包装的很厚实。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4)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5)

拆开这些包装以后,轮组取出,轮圈上还包裹一层保鲜膜~~~新鲜出炉~~~,包装很细心,满意。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6)

接缝处理平滑,做工不错。30mm的小刀圈,性能较为综合。轮圈咬合胎唇的位置比较浅,利于拆装外胎,相信如果你亲手处理过NBR圈和松下胎,就能理解这句话了。不过较为松的结合,也需要在装胎时候多加注意,第一次装好胎的时候发生了玩车这么久的第一次打气把外胎顶出来的事件,胎唇木有卡住啊。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7)

前轮16根辐条,2根一组双边1X,后轮20根辐条,2根一组双边1X,使用的2.0等径条,铜帽。辐条没认出来啥牌子的……花鼓鼓耳的辐条孔是错位排列,并且为了减轻重量也在鼓耳做了镂空处理。

16/20的辐条数量其实也已经能够保持强度与刚性,不少大牌成品轮组也大概是16或18的前轮,20、21或24的后轮,比如shimanuo、cp以及fulcrum。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8)

弹片式四棘爪结构,36牙(数的眼晕,错了别喷我哈),踩踏虚位较少,比如在过弯后急加速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咬合。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9)

轮组使用内六对锁固定,两个5mm内六扳手即可拆开(图上是朋友的406,和公路花鼓一样),使用的培林是台湾takino,前轮699rs,后轮6802rs。这种锁紧方式是台湾鼓常见的结构,防水效果一般,同时呢培林较小,负载弱一些。不过这种结构有个好处……易拆易保养,更换培林极为方便,只要花鼓壳没坏,寿命几乎永久。培林也属于常见标准型号,便宜,超级好买到。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10)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11)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12)

由于公路11速时代,塔基长度不够,较10速塔基长了1.85mm,所以对于花鼓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影响,WR内推,对于左右两侧张力差异更大,现在目前几个常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2:1编法、增大鼓耳直径、偏心圈、台湾鼓常见的内推WL等等,这个轮组标称台湾么,所以使用的是内推WL解决该问题。

刚才也提到了这个后轮是双边1X的编法,辐条孔是2根一组,对于这种编法,我这个大体重的还是有所顾忌的,比较保险而传统的大体重或者大强度使用,如果能找到合适偏心圈,使用双侧2X,会更完美吧(个人观点)。不过在后面的简单测试爬坡,轻度摇车(暴力摇车俺不敢,胖子怕摔),并没有不稳定的现象发生,看来目前的担心是多余的。 补一句,张力没测。

为了测试侧向刚性,刹皮和圈边的距离设定成这样,测试中并没有发生蹭圈的现象。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13)

al后花鼓WR值大概是16.5-17左右……没专门尺子,看不太清,属于11速时代一个比较标准的区间,WL在32左右。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14)

气嘴孔正对logo,认真严谨。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15)

轮组重量前轮774g 929g=1703g,重量中规中矩,不轻,千元左右成品轮也差不多这样,dati XR200 小扁条这种偷轻的自编轮就不要提了,大体重(大强度)不适合……。快拆105.5g,一般轮组都是标配钢快拆,也都差不多这个重量,我的R0原配快拆也110多克。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16)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17)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18)

B.锐豹骑行背包:点我

借一张店家的图: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19)

其实平时骑车不是太喜欢背包,春游需要带点东西,或者平时带孩子出门溜达装点东西,马云家搜到这个包,价格比较便宜,弄来试试。

bicycle bag。容积20L。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20)

除了最上层的水袋位置以外,有两个储物仓,大小不同分为主副,每个还有一个分隔内衬。副仓有一个挂钩,主仓两个挂钩。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21)

有简单的背负系统,这个价格就别指望那种复杂高大上的了。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22)

背带有胸带固定,卡扣有简易哨,并且是可以调节胸带高度,厉害,我乡巴佬了(刚收到时候两侧胸带高度不一样,我还问卖家是不是瑕疵……),注意胸带和背带接触位置,那里是箍上去的,可以移动。其实在其他品牌已经使用该技术,只是近几年没怎么看过骑行背包产品。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23)

腹部也有固定带,两侧有两个口袋,不大,可以放一点零钱啊什么的。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24)

右侧肩带有水袋嘴卡口,我没水袋所以就算了……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25)

右侧有个小口袋,能放个老人机那种大小。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26)

透气网布的简易背负系统。我还有个多伊特的骑行包,是铁条撑起来的背负系统,反正背着的时候也是感觉热。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27)

整体看了看,针脚等细节做得还是不错,拉链略微有点硬,抹了点蜡也好很多。

第二部分:测试

骑上二奶车出门测试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28)

下面照片都是用快10年前小卡片照的……后悔没带微单出去。

部分装车照片

特殊编法(可以划为星芒一类),装车效果还是挺吸引眼球。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29)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30)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31)

下面这几张不是太好……我放到绿化带压了花花草草,其实已经尽量找稀疏的地方放车子,并且前轮在绿植间隔上,避免直接压到。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32)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33)

出门时候背包放了一条备胎,随身工具,手机,卡片机,钥匙等。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34)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35)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36)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37)

我还是挺喜欢圈上面没有贴纸的,够低调,不过R0贴纸还是留着吧。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38)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39)

我装胎习惯把气嘴位置和外胎logo对齐,打气时候更方便找到气嘴。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40)

这个轮组标志和耳机铁三角很像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41)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42)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43)

正面侧边还有两个网状兜,放水瓶什么的没压力。包下部有反光条,这张照片也能看出来一点反光效果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44)

测试防水,正面防水没问题,水袋仓两侧是布面,会渗水,但是水袋仓内仍然是防水面料,对于内部物品没有影响。两侧的两个网兜使用弹性收缩扣,除此以外还有尼龙索带,控制背包内物品以及水壶稳定。

1.5t星芒版(春季新气象新入airlite)(45)

轮组:一开始对于辐条数目较少,而自己大体重又有一些担忧(160斤内牛满面),但是在启动和小缓坡小幅度摇车中体现很稳定(为了测试轮组侧向刚性,我把夹器间距调的很近,没有因为大体重摇车而发生蹭夹器的情况),中底框对于速度维持来说还是有局限性的,踩踏稍微放松,速度线性下降,加速反应灵敏;放坡时候也足够稳定(喂喂,铝轮当然了……);经过一些颠婆路面和平路兔跳,轮组没有发生偏摆。新轮组培林尚未磨开,但是润度不错,4棘爪在溜车突然踩踏时候反应更灵敏;北方春天大风频繁,30框高再加上23c的外胎(含胎立面高度已经50mm左右),突然的侧风能把人吹跑……;千元轮组使用过RS10、AK、R6(闪电拆车)、久裕自编、青豪自编等,初步感受应该在此价位性能属于中上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非等距的编法,对于日后的偏摆微调保养需要一定的技术(在G3或者fulcrum的伪G3就有此类问题,不过人家成品轮组的圈很硬),为了亮骚,俺忍了。还有个小缺点,车圈辐条孔开口较小,条帽没有倾斜余地,辐条和条帽为此有一点歪斜角度,但对于700c这种大轮来说不明显,是我吹毛求疵。

背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感受良好,大小合适,适合中短途骑行以及简单的徒步活动(装少量的食品等);L背负系统舒适度还可以,因测试时间较短,没有较长时间的感受,透气性说的过去;背包表面耐磨性很好。包正面接近底部有一个反光条,面积不大,已然够用。测试了防水效果,防泼水效果不错(没玩过户外,不懂防水分级)。在骑行过程中很稳定,不会影响到操控单车,比如轻度摇车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