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1)

它,于虚幻中显出了身形,色彩于是也随之流动起来。

起初,它是模糊的,带着古典的气息,只隐隐显出了它高耸的尖端。当视野渐渐明晰,便能看到那跃跃欲动的神明之光,像一条苍劲的巨龙,吐脯造甘霖,遨游在色彩的长空里。

向岁月借取神明之光,浓云锁天,远处漏出的几线天光,似乎在燃烧着什么。神话中的日本在白昼与黑夜的咬合中,粉碎成一点点的尘埃,最终只是被轻轻拂落,不留半点痕迹。日本,是一个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高度交织的国度,高楼林立的东京与充满古味的京都,总能让人恍惚于时光的错落之中,而历史的祈祷之声却又是永恒而虔诚的。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2)

战魔

在很多人的眼中,神话与传说、民间故事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日本神话往往具有某种特殊性。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古代日本为了追求自己的文化独立性,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神话体系。

而提到日本神话,就不得不提及《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两本古老的典籍。这两本古籍作为神话、故事传说的宝库,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学价值。此外,大部分学者也认为,这两本典籍在编纂之时,其目的之一即是奠定朝廷的统治基础,并向世界证明日本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大体上,我们可以把日本神话分为开天辟地、神国诞生、天照大神、山幸彦与海幸彦、风土记(地方志)五个阶段。各阶段相互因果,并在时间上紧密地连接起来,逐步将将天皇的统治合理化。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3)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4)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5)

回归原始的混沌,只有那片赭红的秘境在画纸中沉默。狩野芳崖(1828—1888)是明治时期的日本画家,有“近代日本画之父”的称誉。他自幼习画,在狩野派门下历练多年,深入而系统地学习传统技巧。狩野芳崖的创作基本处于旧日本画向新日本画的变革过渡期,故此,有人说他的绘画风格是“东方艺术世界中最后的晚霞”。的确,从某个角度来说,他既是日本画腐朽的“国粹堡垒”,也是强烈追求日本画现代革新的创新斗士。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6)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7)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8)

日本神话中有五大明王,即五大尊,分别配属五个方位:以不动明王为中心,金刚夜叉明王配属北方、大威德明王配属西方、军荼利明王配属南方、降三世明王配属东方。这幅名为《战胜恶魔》的作品创作于1886年,画中的主角即是配属中央、用以驱赶恶魔、扫除障难的不动明王。“不动”指的是慈悲心不变,无物可以改其心;“明”是智慧的象征;“王”则是指能驾驭世间万物的超然境界。该作品现藏于东京国立现代美术馆内。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9)

不动

在日本,威武凛冽的神明常被雕琢在古老的宗庙建筑中,用以抵御恶灵,震慑妖邪。而真正用作祭祀与供奉的拜殿,则既没有神像,也没有牌位,只有一连串木制的门型牌坊,被称为鸟居。狩野芳崖以宗庙建筑中的雕刻图案为原型,绘制出了这幅不怒自威的《不动明王像》。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10)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11)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12)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13)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14)

不动明王的形象颇多,较为常见的是据《大日经疏》卷五所记载的内容:此尊坐盘石座,呈童子形。顶上有七髻,辫发垂于左肩,左眼细闭,下齿啮上唇,现忿怒相,背负猛火,右手持利剑,左手持罥索,作断烦恼之姿。狩野芳崖于1887年绘制的《不动明王像》表现出不动明王威严的姿态与忿怒的面庞,其身相是为喝醒众生、吓退魔障。该作品现藏于东京艺术大学博物馆。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15)

降阎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对日本神话的记载十分相近,都被当作神道经典,其中所记载的故事多少有些差异,但故事的主旨基本没有变化。此外,日本神话很少有阴暗的一面,无论是《稻羽之白兔》还是《彦火火见尊传》,里面记载的都是些有趣又轻松的故事。固然,我们不能将神话直接等同于历史,但于画家而言,神话亦有着无法抹去的深刻意义。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16)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17)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18)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19)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20)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21)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22)

“大威德”在日本又作降阎摩尊、六足尊,能剪断一切魔障,乃五大明王之一。大威德的样子看起来异常凶猛,全然没有通常所见神明的慈悲与温柔。其本尊的特殊护轮是在普通护轮的基础上,增加了愤怒明王的护轮属性,不但具有保护自己的作用,还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这幅名为《伟大的智慧之王》的作品绘于日本江户时代,画面结构紧凑、神态生动,神明的须发怒竖,根根分明,多而不乱,表现出怒发冲冠的情绪。三头六臂上的肌肉线条清晰有力,弯曲的火焰强化了他的雷霆之势,其状似正在降妖除魔。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23)

智慧

人们在梦中向着远处的神明慢慢靠近,连带着呼吸都变得缓慢而小心,不知是怕惊扰了心中崇敬的神灵,还是这仅仅只是一场不愿醒来的梦。时间流逝,画卷上的色彩早已不复当年风貌,但此时此刻,目光中的那抹淡色,却依旧能灼痛观者的眼眸。丝绸上的淡淡着色,刻骨大于惊艳,哪怕色彩减退,也是一段不朽的传说。

混沌化为浩瀚,灵气凝作星辰,那最后的本源化作一颗蓝星。在日本神话中,很多天神都在完成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后,悄无声息地从神话中消失了,但他们的消失却也为艺术家们留下了无数遐想的空间。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24)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25)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26)

刚仓秋水,名觉平,福井县人。他师承狩野芳崖,致力于继承狩野派,其作品多次被纳为宫廷御用品。1900年,他在一方丝绸上绘制了这幅名为《智慧之王》的作品。画中的“智慧之王”在日本神话中是智慧的象征,同时也是法律强有力的守护者。在日本神话中,智慧之王是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也可以理解为是如来愤怒时的化身,是日本民众最为尊崇的神明之一。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27)

时间长河中,每一个可以书写自己历史的民族,多多少少都会留下几篇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故事或是传说。这些传奇的片段经过后人的排编整理,成为了今天的神话。

时至今日,神话里的某些思维仍然流动在人们的血液之中,在现代文化和思维的表层之下,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故此,人们也可以透过一个民族的神话来审视这个民族的内在与灵魂,从支离破碎的神秘与敬仰中,一览先民们曾在这个世界上留存下来的丝丝痕迹。

中日古代绘画史(日本传统绘画精赏)(28)

眼缘艺志 第733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

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