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陇东报-掌中庆阳“灯笼会,灯笼会,挑着灯笼不瞌睡”这句童谣对于从小生活在乡村的我来说,是元宵节的最早记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红灯笼的手工制作?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红灯笼的手工制作(红灯笼)

红灯笼的手工制作

来源:陇东报-掌中庆阳

“灯笼会,灯笼会,挑着灯笼不瞌睡!”这句童谣对于从小生活在乡村的我来说,是元宵节的最早记忆。

那时候的农村贫穷落后,电视机还没有普及,娱乐节目有限。可对于我们农村的小朋友来说,元宵节除了放一串小得可怜的鞭炮之外,就是挑一盏盏红灯笼,在院里院外跑来跑去,给节日增加几分喜气。那热闹的场景,寄寓着一种红红火火的生活。

灯笼是元宵节的必需品,我家当然也不例外。每年的正月十三或十四的时候,巧手的母亲就开始给我和弟弟扎起灯笼来。她先是把准备好的竹条折弯,用细铁丝加以固定,做成圆形的灯笼骨架,然后在其周围用糨糊粘上红纸,接着在骨架底部钉上小木板,小木板上面粘上蜡烛,再用细长的铁丝串起来,最后用一根细棍挑着,这样,一盏红彤彤的灯笼就做成了。当然,母亲扎制灯笼,我也没闲着,主动给她打下手,忙得不亦乐乎。

扎灯笼看似简单,其实不易。不但需要具备耐心,还需要心灵手巧。因为刮竹条必须有耐心,竹条细致均匀才会有韧性;扎灯笼框架必须手巧,要不然,框架的外形蠢笨不堪,是会影响灯笼美观的,这样的灯笼提出去,不免被小伙伴们嘲笑。

一到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就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家里待不住,一大早就陆陆续续地从家里出来,手里挑着各式各样的红灯笼,纷纷聚拢在村口。由于不是晚上,灯笼里面的蜡烛都没有点燃,我们聚在一起,说着笑着,跑着闹着,张口闭口必然是灯笼的话题,比如谁家的灯笼最大、谁家的灯笼最圆、谁的灯笼最好看、谁的母亲手最巧……那快乐无比的笑声,场面热闹非凡。

记得有一次,许多村民也纷纷赶来凑热闹,当起了临时评委,他们三五成群,指指点点,谈笑风生,评判我和弟弟的灯笼最好看。受到表扬的弟弟,没有经受住大人们的吹捧,迫不及待地点亮自己的红灯笼,然后呼朋唤友满村子走。结果一不小心给弄歪了,整个灯笼瞬间化为灰烬。弟弟哇哇大哭。母亲闻讯赶来,把我的灯笼给了弟弟,我委屈地流出了眼泪。于是,母亲安慰我说:“你是哥哥,先把灯笼给弟弟玩着,我现在就去刮竹条,到晚上还来得及给你重新扎一个呢。”

我嘟着嘴,根本不相信,扎灯笼那么费时费工,哪里来得及。没想到,到了晚上,当鞭炮声此起彼伏的时候,母亲真的给我重新做了一个。但我却看到,母亲的一个手指头包着一层棉纱,隐隐渗出血迹。问及母亲才知道,母亲为了赶时间,在刮竹条的时候被刀子割破了手指。

元宵挂灯笼,透着日子红。那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皎洁的月光下,大家亮起大红灯笼,嬉闹着,追逐着,兴高采烈地拾着那些没有炸响的鞭炮,点点灯火成了乡村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但是,我却高兴不起来,母亲的手因为我而割伤了,总感觉那份浓浓的母爱,溢满了我的心间,时时照亮着我们红红火火的生活。

本文来自【陇东报-掌中庆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