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食堂
宋神宗 坐像
01
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开封皇城。
宋神宗看着手上的密信,脸色铁青,目放精光,杀机凛凛。
原来,一个叫朱唐的人写了一封信举报李逢。
罪名很吓人,谋反。
谋反?
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大宋皇帝最忌惮就是这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宋神宗赶紧派人详查。
很快,徐州提点刑狱王庭筠经过审查后,上报宋神宗:
“官家,我查清了,李逢大嘴巴惯了,对朝廷法令说了些闲话,但是没有找到他谋反的证据,朱唐的告发完全就是空穴来风。”
宋神宗看到这份报告,将信将疑,并不放心,没事会有人告谋反?你当玩呢!
他又派蹇周辅前去查探实情。
蹇周辅是个神探,经他之手,就没有查不清的案子。
蹇周辅不仅查出李逢确实谋反,而且还查出了李逢有同伙。
同伙名单很长,其中一个名字引起了宋神宗高度警觉!
此人叫赵世居,也姓赵,赵匡胤的赵,他是宋太祖赵匡胤四世孙,秦王赵德芳曾孙。
一起震惊整个大宋朝堂的谋反案浮出水面。
烛影斧声
02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离奇暴毙,其弟晋王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北宋皇位从此落入太宗一系。
但赵匡胤是有儿子的,干嘛要把皇位传给弟弟?
里面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样的争议伴随宋太宗一生。
更让宋太宗如芒在背的是,赵匡胤下葬时,司天监苗昌裔看完永昌陵(赵匡胤陵墓)的风水后,忽然煞有其事地来了一句:
“太祖后当再有天下”!
正是这句话,要了很多人的命!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匡胤次子赵德昭自尽身亡;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匡胤四子赵德芳在睡梦中离奇暴毙。
谁也不敢怀疑兄弟俩是不是非正常死亡。
自此之后,他们的子孙异常低调,
尤其是赵德芳的儿子南康郡公赵惟能、孙子南阳侯赵从贽更是夹起尾巴做人,能不招摇,尽量不招摇,千万不要被官家盯上。
但是赵从贽的三子赵世居是个例外。
这小子心野得很,他仗义疏财,喜好文学,附庸风雅,最喜欢与人结交,
因此,他认识了很多士子读书人,朋友圈大得很。
“宗室世居者,太祖之孙,颇好文学,结交士大夫,有名称。”
——北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
巧了,李逢也是赵世居庞大朋友圈中的一个。
李逢是徐州人,曾担任余姚主簿,后来他突然辞职回家,不做官了,到处瞎转悠,拉人脉。
而且,这哥们对大宋朝廷非常不满,他经常大发牢骚,“语意悖乱”。
当他听到“太祖后当再有天下”这句谶言后,动了点心思,经常出入赵世居的府邸。
谁也不知道两人聊了什么。
此后,李逢变成一个神棍,打着宗教旗号,阴谋造反。
直到被朱唐告发,李逢栽了。
李逢一栽,拔出萝卜带出泥,把赵世居也牵扯了进来。
03
三月四日,赵世居被御史台关进大牢,宋神宗亲自命知制诰沈括、同知谏院范百禄代表自己与御史台一起审讯赵世居。
赵世居哪见过这场面。
都没用刑,他就把该交代的,不该交代的全都给交代。
赵世居承认自己结交了河中府观察推官徐革、太医刘育、将作监主簿张靖、武进士郝士宣、进士李侗等人,
与他们一起“议论军事,怀挟谶语(指“太祖后当再有天下”),寻访天文变异、朝廷得失”。
更坑爹的是,赵世居还交代,司天监秦彪曾送给他一幅《星辰行度图》,他自己还藏有一本《攻守图术》。
好家伙,自古以来这些玩意儿就是阴谋造反的双胞胎。
你想干嘛?
宋神宗看到这个审讯结果,基本断定赵世居真的想谋反。
宋神宗勃然大怒,决心成立调查小组,将赵世居的同党一网打尽。
不仅赵世居要查,赵世居的朋友也要查,朋友的朋友也要查,所有和赵世居有关系的人都要查一遍,查他个水落石出!
宋神宗不怕把事情搞大,就是要越大越好。
经调查,宋神宗的同胞四弟嘉王赵頵与太医刘育有所关联,宋神宗亲自把他,叫来宫中臭骂一顿。
老四,你给我老实点,否则别怪我不教而诛!
赵頵吓坏了,之前他还多次“议论时政”,经此一遭,再也不过问任何政治。
亲弟弟都这样,其余人更是战战兢兢。
很快,调查小组又查到一个关键人物——李士宁!
李士宁,蓬州人,他是一个道行比李逢高超很多的神棍,据说他目不识书却能吟诗作对,精通长生之术,能掐会算,是开封城里的一位大咖。
而且他胆大包天,他觉得赵匡胤的子孙会当皇帝(“太祖肇造,宗室子孙当享其祚”),他竟然私自篡改宋仁宗给宋英宗母亲作的《挽歌》,说赵世居当受天命,并且他还送给赵世居一柄不知道从哪搞来的鈒龙刀。
赵世居大喜过望,马上给了李士宁很多好处。
“士宁以为太祖肇造,宗室子孙当享其祚”,会仁宗有赐英宗母仙游县君《挽歌》,微有传后之意,士宁窃其中间四句,易其首尾四句,密言世居当受天命以赠之。世居喜,赂遗甚厚。”
——《续资治通鉴》
至此,李士宁成为此案的一个关键人物。
这位大师一落马,马上有人察觉到一丝阴谋的味道。
因为李士宁的朋友圈比赵世居还广,他的朋友比赵世居的朋友名气要大得多!
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这位李大师的好朋友!
尤其是王安石,和李士宁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而是相当的好。
王安石 画像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曾让李士宁到东府住了半年时间,东府的宰相、副宰相、办事人员都和这家伙很熟。
完了,难不成有人要对付王安石?
04
事情得从王安石变法开始说起。
宋神宗继位之际,大宋被三冗搞得精疲力竭,财政崩溃。
几乎所有有识之士都知道,日子不能这么过了,必须改革,改掉仁宗朝积累的种种弊端。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宋神宗召王安石入京,变法拉开帷幕。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第二年,又官拜宰相,正式开始变法。
但是,王安石新法改革步子迈得太大,因此激起以司马光、文彦博等人为首朝中大臣的反对,就连神宗的奶奶曹太后(仁宗皇后)、神宗母亲高太后(英宗皇后)以及神宗弟弟昌王赵颢、嘉王赵頵等宗室子弟都激烈反对变法。
宋神宗和王安石君臣承受极大的压力,变法遭遇极大的阻力。
整个大宋朝堂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派新党和旧党,两派相互攻讦,闹得鸡犬不宁。
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宋神宗迫于压力,罢免了王安石。
王安石在罢相前,特意安排自己的最得力的心腹,也是变法二号人物吕惠卿出任参知政事,继续推行变法。
而自己则等时机成熟再回来主持变法大局。
谁曾想,人心隔肚皮。
王安石罢相后,吕惠卿大权在握,他再也不想做王安石的影子,他想取而代之,搞垮王安石,自己彻底成为新党老大。
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宋神宗秘密召回王安石,再次让王安石担任宰相。
王安石与吕惠卿彻底反目成仇,撕破了脸皮。
此案爆发后,很多人就怀疑这是吕惠卿搞的鬼,想借此案,把王安石打得永世不得翻身。
“惠卿又起李逢狱,事连李士宁。士宁者,蓬州人,有道术,荆公居丧金陵,与之同处数年,意欲并中荆公也。”
——北宋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事实上,当李士宁被挖出来后,王安石处境非常不利。
他和李士宁关系太亲密了,再挖下去,他肯定会受牵连。
但是王安石的死对头司马光却不这么看。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记载此事时,压根没提吕惠卿。
司马光比谁都清楚,吕惠卿仅凭这种阴私手段就想拉王安石下马,根本就不可能。
能决定王安石去留的人只有宋神宗,他想让谁做宰相,谁就能做,他不想让谁做,谁就得滚蛋。
世人都以为变法是王安石变法,实际上,真正主持变法的人恰恰是宋神宗,王安石也不过是被宋神宗利用的刀。
天下人反对王安石变法,就是反对宋神宗变法。
宋神宗已经不想听到反对派的声音了,他更不想宗室势力和反对派联系在一起。
因此,他决心借这个案子,敲打一些人。
05
闰四月,宋神宗决定收网,处置涉案人员,他强硬主张从严从重处理。
王安石却觉得首犯当诛,从犯当恕,不能把事情闹大,搞乱朝堂秩序。
他建议把赵世居杀了就得了,其他人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切当以稳定朝堂为要,否则必然会纵容诬告之风。
宋神宗表示,王相你说得对,朕知道怎么处理了。
宋神宗下旨,首犯赵世居赐死,子孙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剥夺皇族身份,严密关押;府中女眷全部送去当尼姑;赵世居的兄弟、侄子爵位全部下降一级。
从犯刘育陵迟处死,另一个从犯张靖被判腰斩。
秦彪、李士宁被杖脊,流放湖南,其余涉案人员贬的贬,流放的流放。
大宋屠刀,从来没有不杀文官一说,宋神宗想杀人,谁也拦不住!
谁也不知道,此案有没有冤魂?
谁也不知道赵世居有没有真的谋反。
他到底死得冤不冤,只能去找赵匡胤说道说道了。
这年十月,吕惠卿被贬知陈州,第二年十月,王安石再次罢相。
然而,变法继续,没了王安石,宋神宗照样可以变法。
在这个惊天大案中,只有一个赢家——宋神宗!
他成功地借助此案让宗室弟子老实了下来。
至于赵世居,他只不过是宋太宗子孙打压宋太祖子孙的延续而已。
当他和那句恐怖的谶言走得那么近时,就注定他将必死无疑!
PS:
宋神宗怎么也想不到,他死后77年,赵德芳的六世孙赵伯琮成为大宋王朝第十一位皇帝——也就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从此,宋朝皇帝回归太祖一系。
“太祖后当再有天下”原来是真的!
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