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善于使用坦克,所打出的战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其实和使用坦克相比,当时的德军更擅长的是反坦克,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因此歼击车的地位在德军中甚至要远大于常规坦克,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斐迪南歼击车,有时候也被称作象式坦克。

二战时苏联坦克歼击车(在二战时的原型)(1)

落选的虎式坦克与斐迪南歼击车的诞生

费迪南歼击车的诞生并不是刻意而为的,简单点说它属于“废物”利用后的一种产物,而这个所谓的“废物”还就是我们熟悉的虎式坦克。虎式坦克诞生之初有两个方案,一个是亨舍尔设计的(H)型,另一个就是保时捷设计的(P)型。最终保时捷设计的虎式因为理念过于先进而落选,仅仅有一辆成品诞生,一般被称为虎P。

二战时苏联坦克歼击车(在二战时的原型)(2)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虎P虽然没有被德军看上,但却被希特勒本人看上了。和常规的虎式相比,虎P因为采用了前置炮塔的结构确实显得更魁梧了一些(更长了)。而这前置炮塔的设计正是因为它采用了发动机和驱动一起后置的结构,这在德国甚至是英美坦克里都很少见,反而更接近于苏联的习惯。另外保时捷在这辆坦克上还使用了先进的油电混合动力,好处是在汽油引擎马力不足的情况下给坦克提供足够的动力,同时还可以减少噪音。缺点就是这个技术在当时还不是很成熟,而电动马达也会影响无线电信号。

二战时苏联坦克歼击车(在二战时的原型)(3)

就这样,虎P坦克在虎式已经确定量产的情况下还是生产出了90辆底盘,不过并没有给它们安装上炮塔,通过之前的测试表明,虎P的车身实在是不易充当坦克。为了不浪费这些底盘,同时也是鉴于当时正面临境况,研发人员决定将这批底盘加工成一种强悍的坦克歼击车,即是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关于它具体的数量并不明确,因为90辆底盘并没有全部加工成歼击车,也有几辆变成了工程或支援坦克。所以斐迪南的产量也就在80辆出头左右,可能还没有后来的出现的猎虎要多(88辆)。

二战时苏联坦克歼击车(在二战时的原型)(4)

“坦克杀手”费迪南歼击车

斐迪南歼击车重量超过了65吨,前装甲最大的厚度为200mm,而这厚重的外壳也让它只能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前进,这是理论上最快的速度。主武器是一门经典的88mm口径坦克炮,不过和虎式上面的可不是同一门。斐迪南歼击车因为没有炮塔结构,所以战斗舱内部空间更大,所以装下了一门倍径为71的88mm炮(虎式坦克上主炮倍径为56),这也是虎王坦克上面所装备的主武器。一开始研发人员想让它单纯地用来打坦克,所以直接将航向机枪给取消了,但经过几轮实战之后,这一副武器又被加了回来。

二战时苏联坦克歼击车(在二战时的原型)(5)

从结构上来看,斐迪南歼击车很像是采用了前置发动机后置战斗舱的配置,其实不是,不然将驾驶舱置于何处。斐迪南的驾驶舱依旧在车体最前面,后面紧跟着的就是中置的发动机,战斗舱和电动马达都在后面,这一结构极大限度的利用了坦克的内部空间。前装甲有明显的铆接痕迹,确实是铆接的,不过是附加装甲。虎P坦克前车体原厚度100mm,为了让斐迪南歼击车与坦克对射时立于不败之地,研发人员又给原来车体加厚了100mm,以达到跟战斗室正面相同的厚度。

二战时苏联坦克歼击车(在二战时的原型)(6)

库尔斯克会战时,全部斐迪南歼击车如约地上场了,实战结果表明,苏军在当时没有任何一辆装甲能与斐迪南正面对抗(苏联152mm炮打坦克效果并不好)。到战斗结束,主要装备斐迪南的重型坦克驱逐营共击毁了苏军超过六百辆坦克,这其中还不包括反坦克炮位及各式装甲车辆。当然斐迪南歼击车自身也被消耗掉了一半往上的数量,不过多是因为自身故障或触雷导致失去行动能力后,被德军就地引爆了,重量太大导致在战场上不好回收修理。

二战时苏联坦克歼击车(在二战时的原型)(7)

库尔斯克战役结束之后,剩余的斐迪南歼击车经改良后又被派到了意大利战场,到这个时候,斐迪南歼击车才有了“象式坦克”的名字。和盟军的战斗中,仅存的几辆斐迪南歼击车依旧发挥出了属于它的实力,给英军和美军留下了同样深刻的印象。自身可靠性差的问题依旧存在,但也不是说一上场就会坏掉,在修修补补的过程中,斐迪南歼击车竟坚持到了二战的最后一刻,“坦克杀手”的称号当之无愧。

二战时苏联坦克歼击车(在二战时的原型)(8)

结语

在战争后期,德国人还使用了猎虎歼击车,因为由虎王坦克的底盘改装而来,它得以比斐迪南更大,主炮也换成128mm口径。在实力上确实远胜于斐迪南歼击车,但它未必是一辆合格的坦克歼击车。首先它可靠性一样很差,甚至比前者更差,而且使用一门128mm口径的炮实在是有点过了,不如长倍径的88mm炮来的划算。

二战时苏联坦克歼击车(在二战时的原型)(9)

参考文献《二战德国装甲战斗车辆》、《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P)》、《Ferdinand in Kubinka tank muse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