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剑客小李飞刀(小李飞刀成绝响)(1)

一代武侠宗师古龙于1985年去世,自此“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但古龙流传下来的作品和影视剧,却几乎是几代人成长的必修课。他以笔为剑,开创出一派侠骨柔情的武林江湖,笔下人物浪漫与豪情并重,成为多少人心中难以取代的经典回忆。如果真想了解古龙本人,不妨从他的小说的主角和性格去窥探。《笑红尘》是古龙书写自己生活的随笔,武侠背后的真实古龙,在这里给你还原出一个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精彩悲欢人生。

以下是几段选文。

欣福与幸福

刊载于1985年6月28日《民生报》第八版。

今日之欣福,即昔日之幸福,老板姓陈,兄弟两人,怀宁街与衡阳路转角处那几家店面,大概是他们的祖产,分家后兄弟各得一份,哥哥开了家幸福牛肉大王,弟弟却开了家幸福理发店。

说起这家理发店,倒真是大大有名,雇用女子理发师为男士理发,它无疑是台北第一家,陈老板很会做生意,而且噱头不止一眼眼上海话,意即“一点点”。各家文集擅自改作“一眼呢”或“一点点呢”。,居然想到将他的女子理发师组成一支篮球队,组团劳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得“幸福理发”也随之声名大噪,生意越做越大,到后来竟用原有地皮翻建成今日的“太阳大饭店”,陈老板当然也成了台北商界的闻人。

开牛肉大王的哥哥,做人做事做生意却和弟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除了十几年前将原有的木板屋改建成现在的砖屋外,他的店几乎完全没有变动,卖的各种牛肉小吃也一直保持着二十年前的风味,老主顾们闭着眼睛都吃得出来。

那里的牛肉面、生煎包、蟹壳黄,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精彩的是牛鞭牛尾汤和他们的独门小炒,火爆牛心、麻辣牛筋、炒牛百叶,都很不错,尤其是一样回锅牛肉,更是独沽一味,百吃不厌。编者走访古龙笔下的小吃店时,在欣福特地叫了这道回锅牛肉。店家表示,古龙常和倪匡和影剧界友人自备好酒来店消费。让古龙感觉“独沽一味,百吃不厌”的恐怕不是回锅牛肉,而是杯酒交错间的友情。

据我所知,这二十多年来,他们除了在去年增加了一样小火锅和一样雪里红炒牛肉丝外,其他的几乎完全一成未变。这位陈老板做生意的保守,也就可想而知了。

朋友

刊载于1975年3月1日香港《大成》第十六期。

一个孤独的人,一个没有根的浪子,身世飘零,无亲无故,他能有什么?

朋友。

一个人在寂寞失意时,在他所爱的女人欺骗背叛了他时,在他的事业遭受到挫败时,在他恨不得买块豆腐来一头撞死的时候,他能去找谁?

朋友。

有人说:世间唯一无刺的玫瑰,就是朋友。

我并不十分赞成这句话。

朋友就是朋友,绝没有任何事能代替,绝没有任何话能形容——就是世上所有的玫瑰,再加上世上所有的花朵,也不能,比拟友情的芬芳与美丽。

绝不能。

如果你曾经在塞北苦寒的牢狱中,受尽了饥寒寂寞之苦。

如果你曾经穷愁潦倒,受尽了世人的讥嘲与冷落。

如果你那时有朋友,知道在远方的某处,还有一个人在关心着你,那么你的痛苦一定会减轻许多。

因为你知道你还有朋友;就算只有一个朋友,也已足够。

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是个怎么样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会变成一个怎么样的人?

我不了解。

因为我什么都没有,只有朋友。

幸好我还有朋友,否则我也许早已死在某一条阳光照不到的阴沟里。古龙十七八岁时离家出走,冬夜徘徊台北街头。幸蒙朋友救助,在浦城街找到住处,并寻得一份糊口的工作。这也正是他投身于四海帮,“落拓江湖载酒行”的狂飙年代。邹郎《来似清风去似烟》:“古龙……离家出走后,曾为老‘四海’小兄弟,不久很幸运地认识了一些当代的公子哥儿们和有名气的朋友”。古龙《唐矮子牛肉面》中的陈祖烈就是这种朋友。

像一条死老鼠一样死在那里,连皮带肉带骨头都已烂得发臭。

白马非马。

女朋友不是朋友。

女朋友的意思,通常就是情人,情人之间只有爱情,没有友情。

爱情和友情不同。

爱情是真挚的,是浓烈的,是不顾一切、不顾死活的,是可以让人耳朵变聋、眼睛变瞎的。

也可惜爱情通常都是短暂的。

但是这并不可悲。

因为爱情到了“情到浓处情转薄”的时候,虽然会变成无情,到了“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时候,通常会变成忘情。

但是真挚的爱情得到细心良好的灌溉时,一定会开放出一种美丽芬芳的花朵——友情的花朵。

友情和爱情不同,可是基本上,却一定是互相沟通的。

因为那都是人类最真纯、最原始、也最现代的情感,就因为人类有这种情感,所以人类永存。

多年的朋友,患难与共,到后来一定会有爱——绝不是同性恋那种爱,而是一种互相了解、永恒不渝的爱。

多年的情人,结成夫妻,到后来一定会有友情——一种互相信任、互相依赖、至死不离的友情。

在百花竞放的春天,在寒冷寂寞的冬天,在你大醉初醒,在你从温柔甜蜜的梦中醒来时,你可以看见睡在你枕畔的就是你多年以来患难相共,始终厮守在你身旁的妻子。

那是种多么伟大的幸福?

那时你能不能分得清你与你妻子之间的情感,是友情,还是爱情?

不管是友情也好,不管是爱情也好,只要是真情,就值得珍惜,值得尊敬。

朋友有时会像妻子般亲密,妻子也会有你朋友般的友情。

所以我喜欢朋友,也希望能有妻子。

但愿有一天,我能拥有这一切。

可是,假如在这两者之间我只能选择一样,我宁可选择朋友。

淞园食府

刊载于1985年7月23日《民生报》第八版。

在台北的小吃店中,以“食府”为名的,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共有三家,除了淞园外,较早的一家是“红荳”,较晚的一家是“东林”。

红荳食府在西宁南路各家文集误作“白宁南路”。,大概就是现在一家皮鞋店的旧址。字号甚老,是我学生时代常去光顾的地方,不但价廉物美,一味“葡国鸡饭”,用小洋铁盆装上来,利用微火焗好,颜色金黄,焦香四溢,器皿虽不美,滋味之美,至今犹令人垂涎三尺。

红荳结业已久今日的“红豆食府”的老师傅出自昔年的“红荳食府”。,淞园是我早年常去光顾之处,店设大安街,门面装潢甚佳,小菜的风味亦佳。

他们卖的盆菜、面点、黄鱼、狮子头、小砂锅,也都是地道的江浙家庭口味,但却不像“秀兰”、“东林”,并不以此为号召。

他们的口味以清淡隽永各家文集误作“清淡独家”。见称,盐加得不多,不加味精玉郎本《不是集》误作“味道”。,非常适于现代医学卫生。倪匡爱吃味精,每去必定另外要一小碟,他们也照送不误。店主人陈老板夫妇从大生意改做小生意,一样的和气生财。

他们的黄鱼各家文集作“黄豆”。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剥肉出如栗子,新鲜结实,一碗排骨面汤清面爽,排骨嫩而厚,绝不在台北任何一家排骨大王之下,只可惜他们并不想做“大众化”的生意,连客人好像都要经过精挑细选的。

谈谈意境

一九八二年九月廿日夜

在旦夕朝暮都有相思的人,有酒、有友、还有一愿谈谈“意境”

刊载于1974年12月1日香港《大成》第十三期。当时古龙与第二任妻子叶雪分手,本文及《城里城外》、《朋友》虽强作豁达,仍难掩怅惘之情。

“意境”这两个字,现在已经不是种时髦的名词了,现在大家讲究的是趣味,是刺激,是一些令人肉体官能兴奋的事。

意境却是完全属于心灵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意境,“丈夫在世不称意,披丹披发弄软舟”《大成》第十四期《城里城外》文末附更正启事:“上期古龙先生大作《谈谈意境》中所引李白诗,应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之误。编辑室”。是另一种意境,“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又是另一种意境。

这些意境表现的方法虽不同,却都是消极的、悲伤的,对人生的看法,都有种无可奈何的想法,一想“灯火阑珊处”的惆怅。

这正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文人最善于表达的,也正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推崇的。可是人生中无疑还有很多种更高的意境,作为一个现代人,都绝对应该要去尝试领略。

“成功的滋味至少总比失败好。”这也是一种意境。

一个人成功后虽难免会觉得空虚寂寞,可是人们也绝不该去歌颂失败。关羽、岳飞、文天祥,这些失败的英雄虽令人崇敬,可是大家也不该忘记韩信、李靖、卫青和郭子仪;至少后者的功绩绝不比前者少。

人生是什么?

“不如意事常八九”。

人生中的确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明明已达到成功边缘的挫败,多年的幸福只因为一点小事而离散的婚姻,长久的奋斗只因为一点疏忽而造成的消沉。

这些事都常常会令人恨不得一头撞死,因为这些事都是无可奈何的。

“无可奈何”,岂非就正是人生中最悲伤中的悲伤。

就算你有八百匹五花马,七千件千金裘,都拿去换了美酒,这种无可奈何的悲伤,还是无法消得去的。

可是人生中无疑还是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朋友间的一夕长谈;内心深处的一点点共鸣;风尘中偶然逢得的知己;在“世人皆欲杀”的情况中,偶然有一两个人能“吾意独怜才”语出杜甫《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李生即李白,古龙在本文中以李白自喻……

这些都是能使人从内心深处感觉到温暖的事,只要有一点点这种温暖的回忆,已足以令人度过老年寂寞的冬天。

所以我常常奇怪,人们为什么不去修桥,反去筑墙?

宝剑有双锋。

人生中有很多事都一样。

刺猬只有刺,没有皮毛,在寒冷时只有互相依偎取暖,也经常会刺痛对方。

“我们靠在一起,虽然不冷了,可是却会刺痛;不靠在一起,虽然不痛,却会冷。”这是一种说法。

“我们靠在一起,虽然有点痛,却不冷了;不靠在一起,虽然有点冷,却不痛了。”这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人也像刺猬一样,有的悲观,有的乐观,有的只想到痛苦的一面,却忘了人生中毕竟还有快乐。

我看电影,总喜欢有快乐的结局;我看小说,总喜欢有欢乐的结束。

我自己写也一样。

我总觉得,人生中不如意、不快乐的事已够多,已不需要我们再去增加。

喜剧所表达的,也许永远不如悲剧那么深刻;欢乐的意境,也许永远没有悲伤那么高远。

可是我宁愿让别人觉得我俗一点,我也宁可去歌颂欢乐,不愿去描述悲伤。

不管怎么样,阳光普照的大地,总比“灯火阑珊处”好。————————————————————————————————————————

【关于杨大侠】

侠与历史,永远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公众号:杨大侠(YD_Xia)长按可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