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谈过“说春”,那是过去春官(春倌)“劝农”,又叫“报春、唱春、送春”;川渝引申为“胡说、打胡乱说、神说”(草不黄俗话说14《张王李赵空背名》)今天说含“春”的隐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如何解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如何解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我们谈过“说春”,那是过去春官(春倌)“劝农”,又叫“报春、唱春、送春”;川渝引申为“胡说、打胡乱说、神说”(草不黄俗话说14《张王李赵空背名》)。今天说含“春”的隐语。
切口,即隐语也,名曰春点。(清唐再丰《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春点,又曰切口,即暗号也。江湖各门巾、皮、李、瓜等类均称之。(民国陈国屏《清门考原·各项切口》)
巾行:算命、相面、拆字;也作“金点”。皮行:医病、买药、膏药。李子行:戏法(彩法、手法、案法等)。瓜子行:打拳头,跑马戏。
【春点】什么叫作“春点”呢?读书人离不开字典、字汇等书籍;江湖艺人不论是哪行儿,先得学了~。
连阔如(云游客。1903~1971)在《江湖丛谈》中就“春点”讲了一大段话,意思就是“隐语”。揣摩他的意思,再关联“春点”或写作“春典”,似乎“春点”之“点”即“典籍、字典”之“典”。我们认为,“点、典”可能还有别义。
一、春 春点 春典
我们在草不黄俗话说79《扬名立万一千年》里说:
(春点之)“春”盖谐“藏-潜”系的“屒”、“庉”等字:《说文·尸部》:“屒,伏皃。”《玉篇·尸部》:“说文:伏皃。”
只说了“春”,未说“点”。这里对“春”再作补充,补说“点”。
(一)春 春点1
【春】隐语。明《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吾两人再递一个~与他,等他晓得大官人是在京调官的,衣冠一脉,一发注意了。”《型世言》五回:“邓氏道:‘哥不要啰唣,怕外厢有人瞧见。’这明明递~与耿埴,道内里媒人。”按:……“春点”可省去其后“点”字而径作“春。”——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
隐语。北京官话:愣给一锭金,不给一句~(坚决不把隐语传给外人)
“春”或“春点”的“春”的理据是“潜藏”。“春点”或作“春典”。
【春典】隐语。北京官话:七春八典(各种隐语)。也作“春点”。
“典”可以读如“殄”。殄,灭也,与“点,灭也”关联。可以参考:
【春牛】拐骗或窝藏小孩的人。闽语,台湾。张系国《棋王》:“高悦白,小心被警察当~逮走。”
(二)点1
至于“点”之用处和意义,容谈到艺人的艺术类,再为详谈。——《江湖丛谈·江湖之春点》
“点”有“潜”之义。
【点冞】潜水。闽语,台湾。
按:“冞”台湾音[bi24](《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二版误作“罙”。罙同“深”)。
【冞水】潜水。闽语,福建漳平。“冞”音[bi11-55]
“冞”就是川渝和其他方言潜藏、躲藏、潜水的﹝mì﹞(没、沕)。“点”有“暗示”的意思。
周舍,你好道儿,你这里坐着,~的你媳妇来骂我这一场。(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
宝玉听了,知道是他~前日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山西忻州(晋语)“点梢”即“暗示”。川渝“点黄”就是“暗中指出别人行迹”的意思。
《尔雅·释器》:“灭谓之点”,“点”谓涂抹。灭去,引申就有“潜藏”的意思。因此“春点”应是同义复词:隐藏、潜藏。
二、春点2 点2
【春点】~,扒手也。——《切口大词典·役夫类·航船夫之切口》
按:“春”“点”应是同义复词,它们当属于“㚒闪㺑”系词中的方言记音字。“点”是闭口韵字,很可能变成后鼻音,如:
【冲手】扒手;小偷。吴语,江苏苏州、浙江宁波。
请详草不黄俗话说198《“撬杆儿”伸出“三只手”?》。
【点】~,是贫。——清佚名《郎中医话》
按:“点”很可能谐音“淡”:
【淡】《说文·水部》:“薄味也。”徒敢切,上敢定。谈部。
“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裴骃集解:“徐广曰:啖,一作~。骃按:如淳曰:食无菜茹为啖。”司马贞索隐:“说文云:~,味薄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徒敢切,上敢定。徒滥切。谈部。
喑(口淡):《集韵·谈韵》:“喑,喑(口淡),少味。”《集韵》徒甘切,平谈定。
以味薄之“薄”关联“贫薄”。
三、侃儿 调﹝diào﹞侃儿
“侃”的当下流行组词是“侃大山、神侃、调侃”,以及方言“山侃、山侃海聊”。我们认为“侃大山”是“侃大神”;“山侃”是“神侃”。“海聊”是误认为“山侃”是“山水”之“山”而顺着“寄生出来的”。
“戏弄;嘲笑;开玩笑”义的“调﹝tiáo﹞侃”,在近现代汉语里出现得较早:
安乐窝随缘度昏旦,伴几个知交撒顽,寻一会渔樵~。(明汤式《一枝花·送车文卿归隐》套曲)
荷生也笑道:“我倒不意秋痕也会这般~人。”(《花月痕》第十回)
“调”,调笑;“侃”,嬉笑,讥笑。“调侃”是同义复词。
但“调侃儿”或“侃儿”在江湖话里,却是“春点”的意思。
【调侃】江湖人管~用的行话叫春点。——《江湖丛谈·江湖之金点·江湖自嘲之暗语》
【调侃儿】亦曰“侃儿”。江湖社会各种行当的隐语行话,总谓之“春点”。
云游客《江湖丛谈江湖之春点》:“果子行、菜行、油行、肉行、估衣行、糖行,以及拉房纤的,骡马市里纤手,各行都有各行的术语,俗说叫‘~’。到了江湖人,管他们所调的侃儿,总称叫‘春点’。”——曲彦斌《汉语历代隐语汇释》
【侃儿】
“调”,犹“点”,暗中;又“说也”。“侃”则应归入“囥”(藏也)系。
【囥】《集韵·宕韵》:“藏也。”《集韵》口浪切,去宕溪。
【抗】 “宾客之事则抗皮”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宾客来朝聘布帛者,服不氏举藏指。”(《周礼·夏官·服不氏》)
蒋礼鸿《词义释林》“抗”云:聚义为藏,见《义府续貂》“去弆举”条。抗以为藏。嘉兴语则然。《集韵》去声宕韵:“囥,口浪切,藏也。”按:此藏义之抗之后出专字。
【㔶】《说文·匚部》:“小桮也。”《字汇·匚部》:“器盖。”
门首红栀子镫上,不以晴雨,必用箬~盖之。(宋耐得翁《都城纪胜·酒肆》)古禫切,上感见。古送切,去送见。谈部。
【坎】随把网巾摘下,~了浩然巾,穿了狐白皮袄,出去接待。(《醒世姻缘传》第四回)
跟着一个汉子,酒糟的一副面孔,一顶破毡帽~齐眉毛,挑过一担行李来,也送到中舱里。(《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坎”,盖也,与“侃”同音。此系词较多,不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