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1)

立秋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揪也,物於此而揪秋也”

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2)

今年的立秋时间

2019年8月8日 03:12:57 星期四

己亥年七月初八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3)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初候,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

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

而偏南风逐渐减少

凉风,吹散灼热的暑气

呼吸间,清爽不黏腻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4)

二候白露生

立秋之后,清凉风来

茫茫白露生,晨起有微寒

丛中走一遭,草露湿人衣

烈日虽炎,热根已断

热中带凉,通身舒泰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5)

三候寒蝉鸣

秋日的寒蝉,食物充足

温度适宜,怡然立于枝

微风里得意的鸣叫不停

告诉人们炎夏已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6)

秋老虎

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凉快

有短暂的回热,多在8、9月之交

持续日数约7-15天

人们将此称为秋老虎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

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

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

日射强烈,气温回升

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

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7)

立秋,气候由热到凉的过渡

也是一年辛劳即将收获的时节

自古以来,极受重视

人们以各种方式迎接秋的到来

许多习俗流传至今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8)

立秋习俗

立秋节与报秋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

早在周代,逢立秋这日

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

举行祭祀仪式

宋时,立秋当日将盆栽梧桐放在大殿中

等到“立秋”时辰一到,

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应声摘下一两片叶子,为报秋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9)

秋社

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

——唐韩偓《不见》

立秋,人们祭祀土地神

遂有了秋社,始于汉代

一般都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此时,秋收已毕,人们祭神答谢

部分地区,至今仍有“做社”

“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10)

晒秋

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晒谷物皆于屋顶、窗台等

每年的立秋,果蔬成熟

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

篁岭晒秋被评为“最美中国符号”

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篁岭赏秋拍摄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11)

贴秋膘

夏天,天气炎热

令人食欲大减

饮食清淡,体重轻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

“贴秋膘”补营养

以肉贴膘,想吃啥吃啥

炖肉、烤肉、红烧肉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12)

啃秋

最有趣的当属“啃秋”或“咬秋”

城里人,立秋这天买个西瓜回家

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农村人,更豪放

瓜棚里,树荫下

三五成群,席地而坐

抱着红瓤西瓜啃

抱着绿瓤香瓜啃

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

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13)

食秋桃

江浙一带,立秋日要食秋桃

立秋当天,一人一桃

吃完还得把桃核藏起来

等除夕那天,再悄悄烧了

如此可免除一年的瘟疫

寄予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望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14)

立秋养生

立秋,万物成熟收获

人体处于阳消阴长之中

平日里,凡精神情志

饮食起居、运动锻炼

皆以养收为原则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15)

立秋后,情绪调节极重要

遇事莫急莫伤,心情舒畅

早睡早起,多锻炼身体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16)

饮食上,养阴清热

润燥止渴、清新安神

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

适当“增酸”

苹果、葡萄等酸味水果要多吃

以增加肝脏的功能

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17)

立秋一过

清商时序,万物收敛

入目景异,秋意袭来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the end -

推荐阅读

△没做好健康管理,再好的财富管理都白搭

△脆弱的中国“新中产”,你所必知的理财知识!

△投资理财 | 让巴菲特实现财富自由的三种投资类型

△理财顾问职业定位:当你找到自己,世界才会找到你

为什么立秋不见秋风凉(立秋落叶聚还散)(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