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以前就想写一篇关于beyond的文章,但一直抽不出时间,或者说自己懒惰没有动手去写。今天刚好有闲情有雅致就把它写下来。我想说明一下,我不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我只是喜欢听他们的歌,像他们的海报,CD之类的我从来也没买过,连他们的照片在我手机都找不出来的,我只是喜欢他们的歌,热爱他们作品里面传递的精神,而已!

我们有多喜欢beyond:我不知道什么是音乐(1)

beyond从1983年成立,到1993年家驹的陨落,总共十年的时间。因为beyond这支乐队的特殊性,成名经历特殊、风格特殊、整个乐队都很特殊。所以关于beyond,存在这很多的争议,不管是音乐风格、荣誉或是影响力。

我是听着他们的歌曲长大的,这是事实,只是我成长的经历并不算喜欢他们。虽然一直有知道beyond这支乐队,但说喜欢是远远谈不上的,我真正爱上beyond是2012年的那个夏天。

那次休假去我表哥他们那边玩,因为他们上班,所以一个人很无聊,就用电脑放歌听,正好听到了beyond的《光辉岁月》,当时知道这首歌,不过不知道家驹说了些什么话,于是,抱着想知道他说什么的好奇心,我开始找他们的演唱会看。然后,我把beyond《生命接触》演唱会全部看完了,然后又找其他的演唱会,搜他们的资料,他们的视频,最后我才知道家驹原来在日本去世的。

我们有多喜欢beyond:我不知道什么是音乐(2)

那是我唯一一次从头看到尾的演唱会,那个演唱会给我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从那之后我喜欢他们,那时候还只是喜欢。

后来渐渐听他们的歌多了,听出了很多感触,一步一步变成了热爱。记得有一次晚上看家驹葬礼的视频,我居然哭得不要不要的,那会真的很难过,那时候我才知道很多他们的事。虽然他去世已经20多年,

我觉得beyond是一支越了解就越深爱的乐队,会让我无时不刻就想起他们的歌。而令自己最深刻的,还是那年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走在街上的时候,听着《谁伴我闯荡》那感觉,是任何别的作品都无法给予的,虽然我并没有梦想可寻,但那种失落感和寂寞感是感同身受的。

有一段时间里,我手机里面只有beyond的歌,除了经常听之外还会和身边的每个人都推荐,而且也会在网上搜索很多关于他们的事迹、荣誉、以及奖项,想找到什么来证明beyond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于是找到了很多关于世界四大乐队、吉他至尊、某某评价beyond的信息,那时候看到这些信息其实还是很骄傲的,然后和别人聊天也会把这些倾诉出来。

说实话,在我遇到的很多的人里面大部分都是喜欢beyond的,但他们并不像我这类,他们就是喜欢,偶尔听听,所以和他们谈论的时候也大部分是赞同,一方面是因为喜欢,但一方面还是对于现代明星的反感,这是我能意识到的。不止beyond,像那个年代的四大天王,张国荣谭咏麟等等也是他们所喜欢的对象,也许那种说不上喜欢,只是偶尔会听一些作品罢了。

后来上网越来越多,慢慢也变成了在网上去诉说这些在现实中说烂了的beyond事迹、荣誉。

我们有多喜欢beyond:我不知道什么是音乐(3)

后来听说四大乐队、吉他至尊之类的都是粉丝自己搞出来的,那会失望了一段时间,毕竟网络包揽的信息太多,有时候自己都无法去分辨了,但还是觉得制造这些谣言的粉丝可恶,至少我感觉这是有违beyond的精神的。

时过境迁,自己才慢慢发现,了解beyond不是去查找他们的资料、荣誉、经历;而是认真用心的去听他们的歌,读懂家驹写在作品的每一个旋律,每一个字符。

beyond不是世界四大乐队之一,因为他们就是世界第一乐队,不喜欢自己滚,这是我们的热爱,也不需要别人指指点点,他们就是世界第一。

我们有多喜欢beyond:我不知道什么是音乐(4)

话说回来,不管什么人的粉丝,其实心里都认为自己喜欢的歌手、偶像是最好的,但为什么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去承认,那么纠结人气、专辑、获奖之类的吗?奖项和荣誉都是别人评的,这真的说明不了什么。我所最爱的星爷不也只是才拿一次影帝吗?难道不拿奖就喜欢了吗?

beyond作品承载的不单单是对理想的追求,社会的批判,更是象征音乐信仰的延续。从个人理想,亲情歌颂,到世界和平,他们的作品全部都覆盖着,相比很多的情爱和那些正能量的歌曲,他们的歌曲不仅写实,更突出了一种高亢和不羁,对理想对和平的向往,这是世界任何一个歌手或乐队都无法比拟的。

很多人觉得beyond只是因为原创而被铭记,其实这并不是,很多人在理解beyond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误解,不管是赞扬的还是贬低的。beyond真正影响人们的是他们一直所传递的精神,他们也将这种精神写入了作品,或者说,其实他们也并不知道他们的作品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我们有多喜欢beyond:我不知道什么是音乐(5)

香港当时的乐坛并不是说没有原创,虽然一部分经典也是从国外翻过来的,但那时候是香港的黄金时期,不管是电影还是音乐都有一定的发展。而当年家驹所说的,香港有娱乐圈没有乐坛,并不是说香港的翻唱现象,或者不仅仅是翻唱现象,而是在当时很多的明星喜欢“跨界”,一个当红歌手不仅是一个歌手,他同时可以是演员,主持人。

最主要的是,因为当时音乐并不赚钱,所以很多的歌手不搞音乐,选择了别的行业去捞钱。广告就不必说了,各类电影、综艺、活动等等都是稍有知名度的明星们应接不暇的工作,所以有一个现象就是,虽然香港很多的原创,但在一定的时间之后,那些当初创作出来的作品被反复翻唱,然后是国外的一些经典歌曲,购买版权之后翻译成粤语就成为了一首经典。而在香港真心专做音乐的,似乎只有beyond了。

我们有多喜欢beyond:我不知道什么是音乐(6)

翻唱虽说也很正常,毕竟好作品谁都喜欢,但一首歌被十几个歌手反复的、夜以继日的来回唱也许就不是那么说的了。而且那会其实很多的歌手已经不是歌手了,各种活动出席,节目邀约,所以在作品方面自然没有什么新意,只能靠翻唱去维护粉丝。而粉丝的状态也是非常热情的,以至于当年发生了很多次粉丝互殴的现象,粉丝为了他们所崇拜的、热爱的偶像买着不应该买的单,所以说家驹写的歌词直接打了很多明星的脸。

《俾面派对》——

  1. 来让我去告诉你,派对永无真意义;
  2. 似为钱币做奴隶

我们有多喜欢beyond:我不知道什么是音乐(7)

《我是愤怒》——

  1. 你勿说话,皆因今天的真理,说起始终都跟我有段距离;
  2. 可否争翻一口气;

这些都是反映当时所谓乐坛的乱像,所有人都在为了捞钱,而家驹的这些歌,自然少不了招来仇恨。

当时的香港是一个纯粹资本主义社会,在一些资本家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之后,明星就像是他们手里的玩物,没有任何自由可言,这些应该不需要我多说了。香港娱乐圈一直都很乱,现在的娱乐圈也是。

大老板直接要求明星出席什么活动、演什么电影、唱什么歌都是无法拒绝的。包括当时的beyond也一样,所以后来为什么写了一首歌《不可一世》,歌词也很有意思:

1.谁愿压抑心中怒愤冲动,咒骂这虚与伪与假;

2.今天的他,呼风可改雨,不可一世太嚣张

3.We don’t need you anymore go to hell(我们不再需要你,下地狱去吧!)

我们有多喜欢beyond:我不知道什么是音乐(8)

这些歌词,这些呐喊,不经历他们当时的环境是无法感同身受的,我也相信世上,至少国内已经没有人能够写出诸如此类的歌词了。

当你了解到这些时,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去日本发展,不是他们没这个本事,只是他们不想去随波逐流,因为他们是有信仰、有理想的乐队。那些还在说着因为混不下去所以只能离开香港的人,希望你们能了解一下再黑,没有任何人会说包公不贪是因为没人给他送礼。

他们去日本发展时写了一首歌,是送给粉丝的。当中的歌词都说出了他们的无奈,他们的期盼,他们对粉丝的愧疚。

是缘是情是童真,还是意外——

(是什么让beyond有了那么多粉丝?是缘、是情,还是意外)

有泪有罪有付出,还有忍耐——

(我们也尝试过适应那个环境,为了爱我们的粉丝)

是人是墙是寒冬,藏在眼内——

(是什么让我们不得已离开,彼此心里都清楚)

有日有夜有幻想,无法等待——

(期待过改变,幻想过改变,直到无法忍受...)

——情人

起初我并不懂,写给粉丝的歌词为什么是这样的歌词,慢慢了解他们之后,才发现他们的每一个作品都在传递着某些信息,讲述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和他们坚持的理想。

即使是去了日本,他们也不定时有很多的新作品出来,给他们所钟爱的粉丝们,《长城》、《遥望》、《海阔天空》便是代表作,也是他们能专心做音乐的产物。而《海阔天空》更是成为对理想、对自由的更加高亢的呐喊,这首无限被翻唱的歌曲,在华语乐坛,它的豪迈与激情至今无人超越。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任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海阔天空》

我们有多喜欢beyond:我不知道什么是音乐(9)

这首歌更是成为无数的追寻理想的人的一种共鸣。

但是,这支前途无可限量的乐队,在他们应该起飞的时候失去了灵魂人物——黄家驹!不管你用什么样的话去形容这支乐队,好的或坏的,都不可否认他们的作品对于整个乐坛的影响。

他们有讲述爱情的《喜欢你》;有赞颂亲情的《真的爱你》、《报答一生》;有对理想追求的《谁伴我闯荡》《冲开一切》《海阔天空》;有呼唤世界和平的《Amani》,《交织千个心》、《光辉岁月》;纵观整个中国、整个世界,你找一支这样的乐队出来。

也是,对于音乐信仰,不是那些唱着待在一个房间硬憋出来的歌词就能懂的。我热爱他们,因为每一首歌曲都透漏着想表达的心声。

我们有多喜欢beyond:我不知道什么是音乐(10)

说家驹是死了之后才火起来的这其实并不算错,第一是因为当时的年代生活,街上语言的限制,后来慢慢经济发展起来,才有更多的人去购买、去聆听那些时尚,那些流行的音乐。包括当时的很多香港明星,在大陆其实根本没什么名气。只不过恰好家驹去世了,加上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夸大、歪曲很多不实的报道,经他们的宣传才会引发一系列的效应。

但更重要的是,如果家驹不死,成就和影响力都不会比现在差,在音乐这方面,能比家驹有才的不多,更何况家驹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是真正纯粹的写实,为理想、为社会、为和平。

我不期望有人去懂得beyond,也不希望他们能再添加多少的粉丝。我只是想说,任何领域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高度,而对于音乐而言,为理想为和平创作的音乐原本就属于全世界所追求的的。你可以说某些人唱歌好,但你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用音乐去传达的每一份情感,能影响更多的人去反省,去思考,并付诸于行动去改善我们的世界。

我们有多喜欢beyond:我不知道什么是音乐(11)

我不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我只是热爱beyond,我不懂什么叫音乐,但我知道什么是beyo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