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上有一套《海国图志》,卖3900元——中国人都不买,日本人就愿意买。1843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50卷出版,1847年增至60卷,1852年再增至100卷。魏源就这么不知疲倦地写啊写啊,写出来在中国没人看,印数区区1000册。

1851年,中国开日本的轮船,日方例行检查时发现3本《海国图志》,截留。1854年,佐久间象山读后拍案叫绝。老佐是日本思想家、兵法家,还桃李满天下,搞了个象山书院,教出了日本历史上最牛的一届学生。其中一个叫做吉田松阴,小吉又教出三个学生: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这仨是一个组合,叫做“明治维新三杰”;小吉还有另外一个学生,叫做伊藤博文。

关键是佐久间象山一叫绝,《海国图志》(60卷版)就成轰动全岛的畅销书了。短短两年时间,仅正版书就加印了15次。当时的日本维新变革人士几乎人手一册。明治天皇也看,估计看不懂,直呼是天书,但是下旨明治政府各级官员必读,称其价值不亚于英国《大宪章》。

晚清三大名臣的书(晚清奇书海国图志)(1)

现在咱们应该都知道这本书,但也仅限于知道个书名,因为初中历史书里有它,中考要考它。我觉得为了表示对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人士的尊重,咱们至少把目录再简单了解一下——

卷1-2,军舰、火炮、水军训练、海战相关内容。

卷3-70,世界各国地理、历史、风俗、经济、政治、兵备等。

卷71-73,教会、历法、纪年。

卷74-83,中国地理概况及沿海地区形势。

卷84-95,西方战舰、火器技术最前沿报道。

卷96-100,地球、天文。

大清看了个开头,搞起了洋务运动;日本看到了后面,来了个明治维新。30年后,两国用一场甲午战争,检验了一下各自的工作成果——这是历史上中日之间的第4战,一共打过5次,详见《62: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晚清三大名臣的书(晚清奇书海国图志)(2)

大清的北洋水师,曾经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九,1886年到长崎转了一圈,把日本人吓得不轻。他们赶紧搞军备,每年60%的财政收入用于军事,还缩减宫廷费用,文武百官抽10%的工资,都用来补贴造军舰。

看看大清,从煤炭就能看出甲午战争败得一点也不冤。当时的军舰是烧煤的,供货方是开平煤矿,此矿大股东是李鸿章,督办是醇亲王奕譞【xuān】的侍从张翼。北洋水师和日本人都向开平煤矿买煤,从商业的角度,出价、账期,日本人完胜北洋水师,所以,开平煤矿把最好的煤炭运去了日本,积压多年的劣质煤运给北洋水师。差煤烧起来动力差,磨损大,浓烟滚滚,等同狼烟,敌人老远的就能看得到。

再看军械,众所周知北洋水师缺少弹药,那么该办弹药的人在干什么呢?他在盗卖弹药,卖给日本人,得银数十万两。此人名叫张士珩【héng】,时任北洋军械局总办,李鸿章的外甥。甲午战争后被人参,清命张之洞提审张士珩,严办。在李鸿章的关怀下,张士珩以玩视防务被革职。十年后,张士珩主办江南制造局。

当然,煤炭、弹药,不是甲午战败的全部原因,可是我觉得不需要再去看别的原因了呀,这足够窥斑见豹了。所以,大清缺的真的不是煤炭,不是弹药,也不是军舰。甲午战争战败后,一些人开始明白了,弄了一场戊戌变法。

以现在的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怎么也变不成功的。它的性质是资产积极革命,大清有几个资产阶级呢?它的目的是救国,然而它的手段是救大清,大清能救得活吗?大清就等于中国吗?它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变法,然而,它触发了更多的人去思考刚才那几个问题。它是一次创新,是一次试错。它是五四的前奏,是辛亥的序幕。

大清虽然救不活,但此时气数还未尽,还有几匹“老骥”在顽强地拯救着它。继续关注《史二记73:老骥暮年,还价不息》,李鸿章签字前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而中国可以抵抗至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

(图片来自互联网)

《史二记》:没看过的史料 讲人权的观点

全集连载:【微信公众号“一爹”】欢迎关注,感谢转发。

关联阅读小富靠贪,大富靠投——和珅,18世纪世界首富,投比贪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