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虫成熟后,雄虫会通过摩擦双翅鸣叫发声、吸引雌虫与之交配、繁衍后代。当这种本能行为被人们发现后,蓄养鸣虫听叫就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广泛爱好。每种鸣虫都会因为自身体质、品类、成熟程度的差异,以及玩家的蓄养手法的调整从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叫声。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下鸣虫的鸣声分类,希望在当下蓄养鸣虫蔚然成风的时期,对各位玩家、爱好者有所帮助。

怎样判断蝈蝈的位置(给蝈蝈们的叫声归归类)(1)

一、根据鸣虫鸣叫的不同时期,分为“开膀”、“初叫”、“旺叫”、“老叫”:

开膀:

鸣虫成熟蜕皮后的第一次鸣叫称为“开膀”,或“开叫”。鸣虫“开膀”的时间因品种、环境温度高低会有先后。蝈蝈大鞘(最后一次蜕皮)后的1~2天内就会鸣叫,而蟋蟀类则要在一周后才会出声。

初叫&旺叫&老叫

“初叫”是指鸣虫开膀后的下一个阶段,一般30天左右,此时期鸣虫翅膀渐渐定型,鸣声也由低渐高,鸣叫次数也逐渐增加,此时鸣声的音质优劣已初显,正是挑选鸣虫的最佳时期。

“旺叫”代表鸣虫进入了“盛鸣期”,此时鸣虫精力最旺盛,叫声频繁、音量响亮、音质最佳,是听叫的最好时期。旺叫期的时间基本与鸣虫的寿命长短成正比,约占全生的1/3~1/2。

“老叫”表示鸣虫已入暮年,随着体质下降鸣叫次数逐渐减少,鸣叫声也由原来的高亢洪亮变成低缓沉重,至最后期,因复翅角质老化,甚至出现“嘶啦嘶啦”或“哗啦哗啦”的杂音。

关联小贴士:

(1)潮膀&寒膀:鸣虫最后一次蜕皮后,翅膀未彻底干硬,此时的翅膀被叫做“潮膀”;鸣虫“潮膀”时鸣声低且短促,音质较差。若蜕皮后所处温度过低,会造成鸣声的节奏变慢、变缓,鸣叫次数及音质都会受到影响,玩家习惯称此为“寒膀”。

(2)冷墩:蝈蝈最后一次蜕皮后应先放置在温度较低(大概20℃~23℃)的环境中,避免其在“潮膀”时过早“开叫”,这种操作就是“冷墩”。不过对于蟋蟀类鸣虫,成熟后宜置于温度较高的地方,可促其音质转好。

怎样判断蝈蝈的位置(给蝈蝈们的叫声归归类)(2)

二、根据鸣虫叫声的频率与音质,分为“快膀”、“慢膀”、“连膀”、“横调”、“竖调”、“鼾儿”:

连膀:

“连膀”是指鸣虫鸣叫时音节的连续构成。每个音组中的音节数量称为“连膀次数”,以“连膀次数”多的虫为佳,反之则次。

快膀&慢膀:

“快膀”与“慢膀”主要指鸣叫时双翅震动的频率,多用来形容蝈蝈,“快膀”蝈蝈双翅较轻薄,叫声过于急促,鸣声尖利,缺少韵味;“慢膀”蝈蝈双翅则较宽厚长大,发出的声音较低沉,节奏适宜,为玩家所喜爱。除了膀形,快慢膀还与温度、嫩老有一定关系,同一只蝈蝈,温度高易出“快膀”,温度低易出“慢膀”,另外旺叫期易出“快膀”,老叫期易出“慢膀”。

其它鸣虫也有“快膀”、“慢膀”有之分,比如蟋蟀,其中的黄色虫鸣声就是“快膀”,而紫色虫鸣声多为“慢膀”。与蝈蝈相反,蟋蟀类鸣虫人们更钟爱“快膀”。

竖调&横调&鼾儿:

竖、横调的叫法来自笛子与萧两种乐器,快膀发出的声音称“竖调”,慢膀发出的声音称为“横调”或“鼾儿”。“鼾儿”为京津方言,意指发音宽厚雄浑,如有回声,用来形容鸣虫的“慢膀”之音。

怎样判断蝈蝈的位置(给蝈蝈们的叫声归归类)(3)

三、根据鸣虫蓄养环境温度与鸣叫习性,分为“热叫”、“寒叫”、“昼叫”、“夜叫”:

以上四种鸣叫特性主要由鸣虫鸣叫习性确定。鸣虫在高温环境下鸣叫发声称为“热叫”,最典型的代表当属蝈蝈,它们喜欢在温度较高时鸣叫,所以属于“热叫”虫,因鸣叫行为多在白天,因此又为“昼叫”虫。而蛐蛐、油葫芦这类鸣虫更多喜在晚上鸣叫,此时温度相对白天为低,所以也称“寒叫”、“夜叫”。

“热叫”与“寒叫”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指同一只鸣虫在不同温度下发出不同的声音,一般情况下,鸣虫在高温中会加快鸣叫节奏,鸣声多高亢尖脆,而在低温中鸣声则相对缓慢厚重,所以有经验的玩家会用控温的方法改变鸣虫的叫声。

关联小贴士:

为更好聆听“夜叫”鸣虫的鸣声,同时也为了避免鸣虫夜间鸣叫影响休息,玩家往往会将这类鸣虫的鸣叫时间由夜晚调整至白天。这种通过控制温度、光线等方法人为改变鸣虫鸣叫时间的做法行话称作“倒叫”。

怎样判断蝈蝈的位置(给蝈蝈们的叫声归归类)(4)

四、根据鸣虫叫声的音效是否受外物影响,分为“本叫”、“药叫”:

鸣虫的自身发音称“本叫”,用点药方法来改变鸣虫双翅的缝隙、音锉、刮器等使音质更好,称为“药叫”。“药叫”主要用于蝈蝈等大型鸣虫,小型鸣虫除蟋蟀外用得不多。点药虽可将鸣音由尖脆变粗缓,也就是由“竖调”变“横调”,但终究非上品“本叫”虫,为玩家所不喜。

怎样判断蝈蝈的位置(给蝈蝈们的叫声归归类)(5)

五、根据鸣虫鸣叫行为是否自发,分为“自叫”、“诱叫”:

鸣虫自然发声鸣叫称为“自叫”,被其他方式引诱而发声称为“诱叫”。诱叫的方式有很多,刮擦木板可诱导蝈蝈鸣叫,放入雌虫可诱导竹蛉鸣叫,成对饲养则会让马蛉叫得更欢畅。

怎样判断蝈蝈的位置(给蝈蝈们的叫声归归类)(6)

六、根据鸣虫放置方式的不同,分为“揣叫”、“墩叫”:

“揣叫”又叫“上怀”,是指外出时将鸣虫连同虫具放入衣服的贴身口袋中、鸣虫被玩家体温影响进而鸣叫的行为。“墩叫”则是指鸣虫被稳妥地放置在固定的地方,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发声鸣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