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随着岁月的流淌一分一秒的划过,那些曾经在农村大地使用频繁的农具及我们小时候干农活的画面依然在我们的脑海里重现,对于农村人来说这些都是寄托思想之情的开场白。每当看到农村那些褪了色农具及黑白的老照片时,总能勾起我无限遐想,就是这些看得见摸不着的老物件,寄托的是我们祖祖辈辈最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的是智慧的结晶。

农村六七十年代农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古老农具)(1)

阿平作为一个从小就出生在农村的人来说,我想跟大家分享那些六七十年代家家都离不开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农具,不知道还有几个人认得?

第一个:洋叉

就地取材,图上这个洋叉是用树叉修剪而成,一般到了秋收的季节,家家都会堆草堆,洋叉就派上大用场了,先人的智慧真的超乎我们的想象。

农村六七十年代农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古老农具)(2)

第二个:锥窝子

过去没有机械化设备,村民也是通过大自然给予的资源开发出了这样一款锥窝子,有的地方也叫对舊,是用来踹碎一些黄豆、玉米类的粮食,如今农村几乎见不到了,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了,如果有幸见到估计也在哪个长满杂草的角落吧。

农村六七十年代农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古老农具)(3)

第三个:束巴钩(耙子)

关于耙子在农村阿平见到过的有两种材质的,一种就是如下图中用竹子做成的,我们当地也叫它束巴钩,木把长三厘米左右,耙齿长七寸上下,双手握耙把用于培厚田基或耙牛圈里的粪便或爬树叶当柴火。还有一种是用铁制成的,齿的根数也不同,一般十二齿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四个齿代表一年四季;二十四齿表示一年二十四节气。

农村六七十年代农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古老农具)(4)

第四个:板车

当年一镰一镰把小麦割下来,又用拉车(架子车)一车一车拉回家,很辛苦。架子车是农家小户的主要运输工具,人们离不开它,直到机械化普遍推广,架子车逐渐退出农户的视野。如今不少家庭还在一直保存着。

农村六七十年代农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古老农具)(5)

第五个:葫芦瓢

我们老家葫芦瓢就是菜葫芦做的,等葫芦长到一定程度,老了以后,把整个葫芦放进淤泥里闷几天,然后取出,洗干净,用木匠打线的墨盒弹上线,再用锯子锯开,掏出瓤,再下锅用水煮开,晾干,这样葫芦瓢也不变形。如果遇到仔细人家,这葫芦瓢可以传代用好多年。

农村六七十年代农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古老农具)(6)

第六个:鱼刀

泥鳅刀不是杀泥鳅鱼的,俗称鱼刀,是过去马车驾驶员的标配。挂在腰间做应急的工具,紧要关头可以隔断绳套的。结构很巧妙,不用时候自然关合,用的时候轻松开启。安全方便的车老板标配。

农村六七十年代农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古老农具)(7)

以上是搜罗出的农村古老农具,它凝结是匠人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寄托的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农具精神我们还需要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