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1)

一大早,手机上接到了好几条关于“监控还原成都49中学生坠亡前轨迹”的新闻推送。从事件发生到现在,舆论发酵越来越严重。而今天的一则视频,不仅还原了学生生前最后的行动轨迹,让不明真相的人看到了事情的真相,也让饱受舆论压力的各方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2)

在“成都49中学生坠亡”的事件当中,给我最深的两个感受是:一是不明真相的舆论力量有多可怕,二是面对年轻生命的逝世,我们除了惋惜,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以外,还能做什么?

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3)

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偏高

近些年来,青少年轻生的新闻越来越多。数据显示:中国的青少年自杀率占全球d一。每年约10万青少年,相当于每分钟有2个孩子因自杀离世。其中儿童自杀性别统计,女孩子占比72.7%,男孩子占比23.7%,女孩远远高于男孩。

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4)

研究者调查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发现抑郁为最大原因。除去遗传因素,大部分因为学习压力重、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与同伴之间的矛盾等。

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5)

看到这些调查研究结果,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内心无比难过。如果父母能够多关注一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是不是他们就不会走上这样的不归路?

面对那些逝去年轻的生命,给了我们无数人警醒。作为父母除了给予高度的心理关注与引导,更应该早一点对他们进行“死亡教育”。

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6)

死亡教育有没有到位?

“死亡教育”从字面来看,就是一个探讨生死的课程,让孩子了解到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生命是有限的。在理解生命的诞生与离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懂得“生”的可贵。白岩松说:“真正的死亡教育,是让孩子懂得敬畏生命”。虽然如此,“死亡教育”在中国并没有列入义务教育之内。

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7)

我查阅资料,看到这样的一串数据: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将“死亡教育”列入中小学基础教育,到1976年已经有1500所中小学实施死亡教育课程;新西兰死亡教育始于1988年;20世纪末台湾将死亡教育引入教育系列,命名为“生命教育”;21世纪初,香港也开始重视死亡教育。

而中国内地,虽然在80年代初开始研究,但这仅限于学术界少数专家进行的抽象理论研究,因为忌讳较大,一直未向中小学生普及。

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8)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校与家长开始注意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但至今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因为大部分的中国人忌讳“死亡”这个词汇。就像小时候每次提到“死”字都会被妈妈狠狠地责骂,她觉得非常不吉利。但是,越来越提升的那些数据,也在告诫着我们,“死亡教育”的尽早性与必要性。

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9)

如何进行死亡教育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确一点,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目的,不是美化死亡,而是教育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

1、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

0-3岁的孩子,对于“死亡”没有概念,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极少在意。

但是到了3-6岁,他们好奇世界上的一切,面对“死亡”他们迫切想要知道答案。儿子3岁时,陪他一起长大的小狗毛豆病逝,我曾想直接告诉他,又怕这个年龄接受死亡太过残忍。

所以告诉他:“毛豆离开了,你暂时见不到他,很久很久以后,你们会在另一个地方相遇”。这样,死亡对于他来说不是那么悲痛的,而是还有再见的可能性。

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10)

6-9岁,他们在所学的知识中,已经明白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点是再也不会遇见。这个时候,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就会体现,做好正确的引导,“珍惜生命”这几个字会在他的成长中烙下印记。

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11)

9岁以上的孩子,能够直视死亡。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深层次、更客观关于哲学的讨论。

要记得死亡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珍惜生命,而死亡教育的原则是:不超前、不回避、不欺骗、不夸大。

2、抓住死亡教育的时机

如果只是凭空或者通过一些影视作品来给孩子传递死亡概念,那么孩子对于“死亡”的理解不会那么深刻,更多是抓住生活中实际的体验来让孩子进行理解与感受。

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12)

我不太认同有部分家长当一朵花凋零或者一片树叶落下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因为这样孩子没有直接的感受,还有可能养出“伤春悲秋”的心态。最合适的时机来自身边的人或者事物。比如亲人的离世,自己亲手养的小动物、植物的离世等,这些有感情的东西,都会给孩子直观的感受,与及时的教育。

舆论比沉默更可怕(比舆论更可怕的)(13)

我记得小时候没有人给我进行过这样的教育,所以面对死亡,我更多的是恐惧。不喜欢到亲人离世的场合,甚至不能闻那个场合的气味,直至后来自己通过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去缓解了这种心理。

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不能太刻意,但也不能忽视。如实地告诉孩子生命会有尽头,没有生命很多美好的事情无法完成。如此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吧。

小辫子妈有话说:

网络科技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就如同成都49中这件事情,难过、惋惜,但也希望能够我们以警示,更好地给孩子引导。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一:作业再多也要九点睡觉!学霸妈妈定家规,被麻省科学家证实了

相关链接二:哈佛妈妈:三个孩子没上过补习班,培养学霸关键在小学

相关链接三:9岁成都女孩联合国英语演讲,这样做启蒙,你家娃也能成英语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