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大家也都很熟悉孔子从55岁到68岁,带着弟子用十三年时间,从鲁国出发并周游列国,最后又回到鲁国,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孔子周游列国的两个原因?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孔子周游列国的两个原因(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

孔子周游列国的两个原因

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大家也都很熟悉。孔子从55岁到68岁,带着弟子用十三年时间,从鲁国出发并周游列国,最后又回到鲁国。

孔子在各国之间游说、讲学,大国小国去过很多个,但是唯独没有去过秦国。

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唯独不去秦国的原因很残酷

孔子周游列国

秦国当时作为一个大国,影响力不能说不大,但是孔子始终没有踏进过秦国。

同一时代的圣贤老子曾经西出函谷关,后来不知所踪,而孔子却没有到过函谷关。

很多人都在寻找原因,我认为孔子不去秦国的原因是,孔子厌恶秦国的人殉制度,不愿意和秦王这样的禽兽君王为伍。

孔子对丧葬礼仪讲的不多,很多人对孔子对待人殉制度的态度不清楚。

孔子是坚决支持周礼的,有人认为周礼里面也有人殉制度的。

证明周礼里面没有人殉就很重要。

这个《礼记》里面找到了证据,在《礼记·檀弓下第四》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

翻译:陈子车在卫国死了。他的妻子和家宰打算用活人为他殉葬,决定之后,陈子亢来了。两人告诉陈子亢说:“他老人家有病,没有人在地下伺候他,希望能用活人为他殉葬。”陈子亢说:“用活人殉葬不合礼仪。尽管如此,兄长有病,应当有人去伺候,除了妻子和家宰外,谁还能做这事呢?如果不这样做,那正合我想法. 如果要这样做,那我就想用你们两个人来殉葬。”于是,陈妻和家宰便没有用活人殉葬。

历史上对陈子亢的解释不多,只知道陈子亢是孔子的弟子。

这段话也充分证明孔子代表的儒家是禁止人殉的,孔子推崇周礼,把恢复周礼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可以认定《周礼》里面是没有人殉制度的。

人殉制度在商朝比较流行,作为一种丧葬风俗,在民间有很大的惯性,彻底废除不是一个文件就能做到的。

孔子说当时的社会是礼坏乐崩,周朝的影响力已经衰弱,不能对诸侯国行使管理权。诸侯国可以互相用武力来吞并更小的诸侯,《周礼》对诸侯更不能产生约束力。

孔子重视礼,对破坏礼制的行为坚决进行批判。

《论语.八佁》里面有这样一句很著名的话:“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唯独不去秦国的原因很残酷

宫廷舞蹈

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鲁昭公应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

孔子对季氏超规模使用乐队都这样批判,对秦国擅自用人殉制度,破坏《周礼》的丧葬制度会更加的不能容忍。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公元前677年秦武公死时,“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由此开了秦国人殉制的先河。

公元前621年埋葬秦穆公,秦康公遵照穆公遗嘱,竟一次杀殉177人,其中有姓子车氏的三兄弟,名奄息、仲行、针虎,都有百夫不挡之勇,曾为秦穆公扫西戎屡立战功。

诗经中的《秦风-黄鸟》中有一句:“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诗的大致意思是说,秦国的三位贤臣殉葬以后,人们悲痛万分,纷纷唱道:“苍天啊,怎么可以将这么贤名的人给殉葬了?如果可以赎命,我们愿意出一百条命将他们其中的一个换回来!”

因为这件事,秦穆公就是没有争议的暴君。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

孔子在《诗经》众多的诗歌中留下了这一首《秦风-黄鸟》,也是表达了孔子对秦穆公人殉事件的声讨。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秦穆公死于公元前621年。孔子生活在秦穆公死后几十年,秦穆公如此史无前例的人殉事件还让人记忆犹新。

秦穆公死后的一二百年间,因为秦穆公人殉事件,秦国的国力受到很大影响,已经没有秦穆公称霸诸侯的气派。

孔子说过:鸟兽不可与同群。秦国国君在孔子看来就是禽兽不如,孔子不可能与这样的禽兽不如的国君打交道。

这应该是孔子不去秦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