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说

一字一句学汉字(字典每日释一字)(1)

这是“斑驳陆离”的“驳”字,本为会意字。甲骨文①右边是一匹头朝上的马,马的左边是“爻”,表示马身有交错的花纹。②是小篆的形体,“马”移到左边,其义不变。③是楷书繁体字。④是简化字。

《说文》:“駁,馬色不純也。从馬,爻聲。”许慎认为马的毛色不纯是“驳”字的本义,这是对的;但又认为该字是从爻得声则不对,“爻”实为马身上的花纹形,是表意的。所以“驳”字的本义就是指“马的毛色不纯”,如《庄子•田子方》:“乘驳马。”也就是骑上五花马之意。又《诗经•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皇”,黄白相间的颜色。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这个姑娘嫁我时,骑着花马真漂亮。由“毛色不纯”引申为“混杂”、“杂乱”,如柳宗元《天论上》:“法小弛则是非驳。”也就是说:法纪稍有松弛,那么是非就要混杂了。反对杂乱、混杂,就引申为辨正是非,列举理由,以否定别人的错误意见,如驳斥、辩驳、反驳、批驳等。

请注意:“驾驭”的“驭”字读作yù,与“驳”字的形、音、义都不同,不可混淆。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一字一句学汉字(字典每日释一字)(2)

形声字。从馬,爻声。“駮”,从馬,交声,本义为兽名,与“駁”本不同字。但因二字读音相同,字形又相近,故“駁”也可以写作“駮”。准确地说,二字的关系属于同源通用。但二者从至少从隶书阶段就开始通用,且作为兽名的“駮”很少使用,在人心目中已构成异体字的关系,故《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駮”作为异体字淘汰。《简化字总表》规定“馬”作偏旁简化为“马”,故“駁”字类推简化为“驳”。本义为马毛色不纯,泛指颜色不纯。《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毛传:“駵白曰驳。《汉书·梅福传》:“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驳。”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见群鼠大者如豚,鲜泽五色,或纯或驳。”引申为毛色不纯的动物。《晋书·王济传》:“王恺以帝舅奢豪,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宋程大昌《演繁露·牛车》:“王济之八百里驳,驳亦牛也,言其色驳而行速,日可八百里也。”参见后“駮”字条。

——李学勤《字源》

来源:汉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