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杰 刘飞跃

2019年9月18日,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战略谋划、作出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战略”一周年之际,济南做了哪些“黄河”文章?济南市主动作为,从城市定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文化等方面积极“跨黄”,全力以赴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济南跨越黄河发展前景(从一市到六市跨黄)(1)

济南跨越黄河发展前景(从一市到六市跨黄)(2)

济南跨越黄河发展前景(从一市到六市跨黄)(3)

济南跨越黄河发展前景(从一市到六市跨黄)(4)

建设中的绿地国际博览城片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飞跃 摄

参照济南市统计局公布的信息,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上半年济南市生产总值为4529.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按照统一核算要求,对比基数修订为4396.3亿元)。济南全市经济由一季度的-4.4%转为上半年增长0.7%,二季度单季度增长了5.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3.2%)、全省(4.6%)1.9、0.5个百分点。

对此,济南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曾表示,“现在新兴产业正在挑大梁,侧面说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

众所周知,今年是济南实现“GDP过万亿”目标的关键之年。济南更是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70个,总投资1.38万亿元,年计划投资3047.3亿元,为历年之最。而在这270个项目中,产业项目199个,占比接近总项目七成;而这199个产业项目大都聚焦大数据、智能、生物医疗等新兴行业。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发展后劲,济南正向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动能转换区域传导引领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

“以打造‘五个济南’为抓手,全面提升济南的综合竞争力、区域辐射力、流域带动力。”7月23日,中共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明确给出了未来济南的“行动路径”。

专家普遍认为,“五个济南”中“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是做大做强济南的关键。“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智能制造是是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的必由之路。”刘新军说。

探索城河共融

市民能亲近黄河、感悟黄河

以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了全国15%的耕地,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济南高度重视“母亲河”沿线生态保护工作。

目前,济南正在打造以南部泰山山脉生态屏障区、北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带为主要生态控制区,以徒骇河、大汶河、小清河等为生态廊道,融合雪野湖、济西湿地等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湖库、水源地为补充的“南山北水多廊多点”生态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把‘南山北水’的生态框架与‘山泉湖河城’特色格局有机融合,努力构建岳渎交汇、山河辉映的生态版图。”9月2日,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济南市自然资源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永斌表示,为打造“五个济南”,济南将坚持高标准规划,构筑黄河文化承载新高地。

做好生态保护的目的,是为让市民亲近黄河。近年来,济南一直在探索城河共融,推进黄河沿岸综合治理和景观建设。目前,作为黄河生态景观风貌带重要工程,黄河公园示范段一期工程已近完工;先行区也正在系统谋划推进黄河生态公园、中央公园等景观工程……

不止如此,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济南还在立志于讲好“黄河故事”。

目前集中对济南境内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广泛调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及其时代价值,讲好齐鲁“黄河故事”,让人们了解黄河、感悟黄河。

如今,济南正在以坚决的态度、积极的行动、有力的举措去拥抱黄河,奋笔书写“示范答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