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早一批被驯化的家禽,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常见了,尤其是农村地区很多家庭都喜欢搭个鸡圈养鸡,只要不出现天灾瘟疫,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鸡的形态和习性?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鸡的形态和习性(家禽鸡也能长到一米高了)

鸡的形态和习性

我国培育出一种特别的家鸡,身高1米,被誉为鸡中“战斗机”,为啥会有个印度名?

作为最早一批被驯化的家禽,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常见了,尤其是农村地区很多家庭都喜欢搭个鸡圈养鸡,只要不出现天灾瘟疫,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据我们对鸡的了解,这种家禽身高不过30cm,肉鸡体重最高不超过3500g,和其他家禽相比也算是“小巧玲珑”了;不过你知道,在我国有这样一个品种鸡,它的体型比一般家禽鸡更庞大,最高甚至能长到1.2米。这种鸡就连下蛋都比其他母鸡蛋大,妥妥的鸡中“战斗机”!

杂交品种——梵天鸡

这只鸡中“战斗机”名叫“梵天鸡”,别看梵天鸡有个印度名字,但事实上它的产地在美国,而最早期是从中国引进的品种。

在1840年,有美国养殖户在我国上海地区找到了九黄鸡进行杂交培育,后来品种培育成功,也就有了梵天鸡的雏形。

其实在19世纪中期美国国内基本上没有专业育种工作,主要是当时的美国靠工业起家,政府在农业和养殖业的投入占比很小,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也不高,所以在这一时期美国大多数家禽都是杂交而来,像白科尼什鸡,还有咱们的主角梵天鸡。

虽然这些品种杂交成功,但真正留下来的并不多;直到后来美国家禽养殖业进入工业化发展,这才让育种成为常态,梵天鸡也由此流入了很多户人家。

工业化养殖都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严格制定家禽的品种和外观;同时也包括鸡冠与豆冠羽毛的选择。

后来到20世纪,美国人突然意识到了养鸡产生的巨大利润不比工厂产业低,于是商业化养鸡开始在各地兴起。

这时候人们不再注重鸡的外表和规格,关键是需要它的经济性高,也就是肉质多、鸡蛋好。梵天鸡在这一理念下被再次杂交育种,诞生了体型庞大的“战斗机”。

那梵天鸡到底有多大呢?就连美国家喻户晓的火鸡在体型上都无法和梵天鸡媲美。

根据历年的数据显示,梵天鸡最高可生长到1.2米,这种鸡生性凶猛,而且战斗力极强。曾经美国人有段时间喜欢将梵天鸡作为斗鸡来养殖,不过后来随着斗鸡文化的消失,梵天鸡也退出了该历史舞台。

成年梵天鸡就和10岁孩童一般大小,而在体重方面,火鸡一般来说长到的8-10斤就算是最高了,但梵天鸡却能突破鸡的极限,轻松长到16斤左右。

它的鸡爪与常人手掌一般大小,看起来特别有力。

由于需要制定杂交化标准,美国养殖主不会让梵天鸡和其他品种鸡生活在一起;不过梵天鸡倒是很少出现窝里斗的情况,这也让养殖主省心不少。

梵天鸡的经济价值

那梵天鸡到底有哪些经济价值呢?自从上世纪梵天鸡从我国引入以来,美国养殖主在梵天鸡身上找到了很高的养殖属性。它们的肉质丰富,一只鸡就可以供一户家庭大快朵颐,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还能多吃几顿;梵天鸡能提供的肉质要比火鸡还多。

不过我们到现在也没有听说过梵天鸡取代美国火鸡成为美国人最喜爱的餐桌食物。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体型过于巨大,平时美国家庭人少的话,基本上都不会买梵天鸡。

吃不完是一方面,关键这种鸡特别难处理,而且也不太好烹饪。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选择肉质糜烂的火鸡,只需要把火鸡放到微波炉里烤半小时就能食用,显得更加方便。

而且现在也没有任何科学数据显示梵天鸡营养价值比其他鸡要高,这也是美国人习惯性会忽略梵天鸡的原因;不过梵天鸡的鸡蛋真的是比其他鸡要大,至少它的鸡蛋价值要比一般鸡要高。市场上梵天鸡价格要比普通鸡贵一些,大概也是因为它没有形成大规模养殖的原因吧。

现在很多美国养殖主看到了梵天鸡身上另一种价值,抛开梵天鸡的肉质不谈,由于体型庞大的原因,梵天鸡身上浓密的羽毛是制作枕头、羽毛球以及其他产品的填充物。即便梵天鸡的肉没人买,养殖户也能通过它的羽毛出售收回养殖成本,并且还能小赚一笔。

很多人正是看到了梵天鸡的利润范围,现在国外有专门的梵天鸡养殖场,不过由于它目前还处于研究培育状态,所以梵天鸡并没有在美国全面普及,现在也就只有佛罗里达州、马萨诸塞州以及内布拉斯加州有涉及。

其实对于养殖主来说,如果能够在利用梵天鸡羽毛价值的同时挖掘它们的肉质价值,那养殖梵天鸡的利润就能实现翻倍。

所以现在大多数有实力的养殖主仍在开发梵天鸡,试图通过杂交手段改变梵天鸡的肉质;如果梵天鸡的肉质能和其他鸡一样鲜美滑嫩,那自然会受到美国人的欢迎。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梵天鸡在冲击美国“高端肉鸡市场”失败了,但它们却意外开辟出一片新领域:家宠养殖。

没错,梵天鸡拥有漂亮且轻盈的羽毛,健壮的体型非常符合美国人的审美;所以在近些年美国和墨西哥部分地区已经有不少家庭把梵天鸡当宠物来养。

养猫、养狗我们都能理解,可是养鸡这回事儿,美国人真能忍住在鸡长大后不把它吃掉吗?这种特立独行的做法终究是难以在美国全社会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