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体刚刚受到风寒侵袭的时候,可以熬一大杯怀山药片,或者是怀山药粉,趁热喝下去,可以散寒发汗,将寒邪立刻解除。

山药真的能散寒发汗吗?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正是我这两年琢磨体会的问题,正有心得意欲发挥,借这个机会,与同道探讨,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我们下面谈论的,是怀山药,后文就不再重复了。

风寒感冒吃什么单方好(对付风寒感冒最好的食疗法)(1)

首先,关于山药,中医认为它归肺、脾、肾经,具有滋补的作用,此无争议。早在《神农本草经》,就已有关于山药的记载。

但是,山药究竟药性是凉的,还是温的?补的是什么?这是值得探讨的,因为历代文献所讲的不一致的。

《神农本草经》认为山药:“味甘,温。”这是历代文献的主旋律,但是也有些文献认为山药是凉的,到明代的《药品化义》里,作者给出了一个确切的回答:“生者性凉,熟则化凉为温。”

后来我思考其中的道理,觉得这个从实践中,从田间地头来的方法,深合仲景之道。

张仲景用桂枝汤作为《伤寒论》的第一方,用来调理表虚受寒之人,这个桂枝汤,药味简单,就是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而已,其中如果把芍药分量加倍,加上饴糖,就是补中的小建中汤,加上黄芪,就是黄芪建中汤,其作用部位在脾胃,是大补中气的。

医圣张仲景把这么一个方子放在《伤寒论》之首,含义很深,人要先正气足,才能抗邪外出,所以,正气永远是第一的。

这个桂枝汤,是补中的方子?还是散寒的方子?

其实,培补中焦,使得营卫之气充满,气血运行通畅,这就是散寒。

在这里,张仲景为我们提出了两个不同的思路,一个是用发汗的药物比如麻黄类,来发汗,另外一个,用桂枝汤类的药物,来调和营卫,培补中焦,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两者作用于不同的人体状态,其中道理,后世受益极多。

明白此理,则可豁然贯通矣。

所以,仲景在桂枝汤服后,还谆谆教诲,要加服热粥一碗,以助胃气,其用意深矣。

所以仲景还要叮嘱,服药后不可大汗淋漓,要“遍身微汗者为佳”,如果大汗淋漓,病必不除。这是在提示我们,发汗其实并不是目的,之所以微微发汗,是周身经络通畅,营卫之气运行来复的标志而已,这只是一个结果,而正气充足,才是根本。

所以,根据这些经典的启示,我在分析农民用怀山药粥散寒以后,发现与仲景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风寒感冒吃什么单方好(对付风寒感冒最好的食疗法)(2)

山药大补脾胃,性温,古人云可以“除寒热邪气”、“去冷风”,我们在把山药熬成糊糊,或者熬成山药水以后,喝下去,可以一方面大补脾胃,使得正气来复,营卫之气充足,推动经络的运行;另外一方面,热热的山药粥,或者山药糊糊,可以起到温暖身体的作用,借着这蒸腾的热势,令身体温暖,则身体会微微汗出,寒邪自然可以散去。

其实,即使不喝热热的山药粥,而只是温着服下,也有一定的发汗作用。对于服用山药会出汗,很多年前,就有人对我讲过,说服用了八珍糕以后,最明显的反应,是身体会微微出汗。后来,我不断体会,发现这主要是其中山药的作用。

其实我们这样讲理论是没有用的,只要您操作一次即可,我们用五十克怀山药,熬成水,喝下去,可以是温温地喝,不必热着喝,然后您体会一下,即使不是热的山药水,喝下去,身体也会阵阵发热,而且持续一段时间,这就是《药性论》讲的“去冷风”的作用。

为何会有这种作用呢?就是山药滋补正气,培补脾胃,当脾胃之气足了,营卫之气充实了,自然会推动经络运行,此时,身体微微发汗,是一个自然的反应而已。

所以,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讲山药:“除寒热邪气”,经典在此,我们后人需要多多体悟啊。

当人们受寒,最好的方法,是请中医开方子调理,比如仲景之方,必定药到病除。但是,仓促之间,如果没有条件求医,而身边又备有山药,则这个方法,一定会有帮助的。

这是我对山药的运用体会,正好有同道提问,我就与大家详细聊聊。

自从学习了这个方法以后,我都会随身带着怀山药粉,每次刚刚受寒的时候就冲两调羹,从此再也没有感冒过,所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关注我,每天更新养生内容!

文:罗大伦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