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晓刚作为“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出席本场见面会。

史晓刚出生于1990年,是枭龙科技的创始人,他2013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在AR领域自主创业,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核心技术,取得核心专利50项。他始终聚焦科技创新,成功研发纳米光栅波导光学显示器件,技术指标与显示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发多款行业领先的重量级AR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工业、安防、媒体、军工等领域。

偏光式3d眼镜原理(90后董事长创业六年攻克光栅波导核心技术)(1)

△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晓刚

攻克光栅波导核心技术

可以使AR眼镜如普通眼镜轻便

在回答红星新闻记者提问时,史晓刚表示,创业六年多来,最自豪的一项成果是攻克了光栅波导核心技术。他介绍,攻克这项技术使他们成为了目前全球范围内极少数能够掌握光栅波导这项核心技术的原理工艺公司之一。

史晓刚展示了手里拿的一个光学显示模组,他说:“这个晶片非常薄,不到2毫米,比普通的眼镜片还要薄,投影光机只有指甲盖大小的1/3,可以完美隐藏到眼镜腿里。这项技术突破性的意义在于,我们现在能做到的AR眼镜体积又大又重,通过这项技术突破,可以把智能眼镜做得像普通眼镜一样轻便。从而促进这项技术向大众消费领域普及,让它成为智能手机和计算机之后的下一代个人移动计算平台。”

基于这项核心技术,史晓刚和团队研发了多款AR终端产品在工业、安防、融媒体、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开创性和示范性应用。

成立以来,枭龙科技获得了来自很多大上市公司、一些投资机构,包括高校的多轮战略投资,通过几年的努力,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国内AR领域的代表。史晓刚说,这可能和他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有关系。他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对电子相关技术特别感兴趣,因为家里摆满了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相关的元器件,耳濡目染,产生了兴趣。初中开始就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高二期间利用单片机编程做了一套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装置,这项成果获得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另外,他还表示,大学四年基本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参加科技类竞赛,荣获了很多国家级奖项。第二件事是作为负责人,管理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现在回忆起来,那个时候培养了我对于创业的兴趣,也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艰难创业如同“从0到1”

曾在冬天骑车十几公里去实验室测试

大学毕业后,史晓刚到一家大型科技企业从事了两年研发工作,但终究没有按捺住自己内心对于创业的激情。

对于创业,史晓刚有着自己的考虑。“第一,在大企业更多的是扮演一颗螺丝钉的角色,我觉得自己应该要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第二,当时AR这项技术刚刚走向大众消费视野,我深深被这项技术所触动。通过一个眼镜,眼前就可以显示图像,还可以戴眼镜去拍照、录像,这项技术非常神奇。那时候我就非常坚定地认为,这项技术在未来一定会从方方面面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项技术一定是颠覆性的。”

2015年,史晓刚创业时,正值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际,当时他就下定决心创业,一直到现在。

创业艰难,作为科技创业者都很清楚。史晓刚说,尤其像做硬科技创业的公司,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困难多,用从0到1的突破,来形容自己做的技术再合适不过了。这项技术,全球目前都在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他们连设计这项核心技术的仿真软件都没有,把仿真软件做出来之后还要设计各种光栅方案,设计后还要考虑怎么攻克工艺的问题。

史晓刚说,尤其在最早期,那时候什么都没有,连测试环境都没有。他说,2015年刚创业有半年的筹备期,基本上每天在画相关的原理图,冬天里会骑十几公里的自行车到专门的实验室去测试。因为那时候没有相关仪器设备,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他说,经历了那个过程,现在正一步步走上正轨,之前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都非常值得。

“我们做了这项技术,并且产生了很多成果,这一路获得了很多鲜花和掌声。自己最大的成就,小到为这项技术和行业做出了一定贡献,大到对国家的科技创新,对于这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贡献了力量。作为一名科技创业者,我感到非常自豪。”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偏光式3d眼镜原理(90后董事长创业六年攻克光栅波导核心技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