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看图写话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看图写话太难)(1)

网图,侵删

东东放学回家,妈妈陪着写看图写话。老师说东东看图写话抓不住图中重点,看图看不到意图,而且语言表达得不准确。比如,明明其他同学看到是大树下面小朋友玩丢手绢的游戏,而东东居然写的是小朋友集体上大号,一位小朋友挨个送纸。

老师看到东东写的内容,哭笑不得。建议东东妈妈多陪孩子阅读,多看看,多思考,多表述自己的正确观点。

小学生看图写话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看图写话太难)(2)

著名央视主持人王小骞说:“孩子上小学后,如果不掌握看图写话的能力,等上了高年级,语文和写作的成绩很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名校老师说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生的难点,无话可写,不能准确理解图片中的内容,字词积累不足,句子表达不通顺,重点不突出等等这些问题,比比皆是。

那让孩子读什么书呢?什么图画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思考呢?

我家小孩上大班时候,朋友送了一套《父与子》,都是漫画,没有文字。孩子却看得津津有味。每次都看着图念念有词,有次孩子正在念叨“我爸爸是个神枪手,他的枪法可厉害了”,我爸刚好经过孩子身边,想看看,这小家伙认识这么多字了,结果一看,就是几幅图而已。

小孩子的想象力很好的,多给孩子看这些图画,看得多了,孩子自然就会思考,会表达了。从小阅读的孩子,爱阅读的孩子,看绘本的孩子,看图写话就很少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

孩子上小学了,给小孩看的图书中,既要有图画,还要有汉字,也要有拼音。这样孩子更喜欢看,而且更方便孩子阅读。

比如这套《父与子》,大家熟悉这《父与子》的话,它是法国的著名漫画,畅销多个国家,非常经典。

小学生看图写话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看图写话太难)(3)

学校老师推荐孩子们看这套,全套6册的《父与子》全集,看书中的图,读懂内容,学习写话,写作文。

小学生看图写话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看图写话太难)(4)

孩子上小学,我给孩子也准备了这套《父与子》与朋友送得比较,这套有彩图,有拼音,还有注解。

我们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也可以自主阅读。而且书中还有介绍写作方法,让孩子写话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教会孩子该怎么写作,学会写作技巧,写作由难变简单。

小学生看图写话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看图写话太难)(5)

名校的语文特教师曾多次强调小学1—3年级,一定要重视孩子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孩子踏入语文和作文的重要基础。科学研究表明,孩子从看图到说话,从说话再到写作,这是一个科学学习写作和语文的必由之路。

看图写话关键要分三步:

第一步,抓关键

看图,首先看到图中精髓,然后抓住主要一句话,精准概括孩子看懂图片的内容。也就是说孩子要看懂图中表达的是什么。

孩子之所以看图写话写错,曲解其中意思,就是孩子没有看懂图中内容。从而立意改变了。

第二,会观察细节

孩子看图写话,写不够字数怎么办?

那就好好观察图中的细节,加重细节描写,晴朗的天气,盛开的鲜花,小鸟在唱歌等等,让孩子学会观察细节,添枝加叶100字,学会细节描述,而且还能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

第三,发挥想象

发挥想象升华主题。让孩子开动脑筋,小孩子的想象力很好,想象天马行空,让图中的内容活起来,更生动,那就要发挥想象力。比如想象图中的人的对话,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会怎么样?然后再总结,自己得到的启示。

发挥想象,能让看图写话更加丰富和生动,科学训练写作思维,轻松突破看图写话的难关。

小学生看图写话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看图写话太难)(6)

《父与子》经典漫画,小学语文课本里也有设置内容,有出现三幅图,让孩子自己脑补最后一幅图,最后再看图写话,连贯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我家孩子当时看课本上的内容,立马就知道后面的内容是什么,因为在家里已经看过《父与子》的漫画了,孩子就能够很快联想到应该是什么内容了。

小学生看图写话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看图写话太难)(7)

小孩子不会写看图写话,写不好,建议多读读这套《父与子作文版故事》。从书中能够学会看图写话,还有许多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

《父与子作文版故事》中,里面图画经典,搞笑父子俩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爸爸带娃的日常,通过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小孩子天生是观察高手,孩子就能很好的捕捉图中信息,从而讲出完成的故事来。

看图写话就是把这故事用文字准确地描述出来,我们可以所见即所得,但是所见的内容,可以表述清楚,事情写具体,故事写深刻,知道如何表述。

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写好看图写话,就是要抓住图中意思,多看,多积累很重要。

这套经典的《父与子作文故事版》就非常适合小孩子阅读,而且全套6册共58元,让孩子阅读经典漫画,被搞笑的父子俩的日常逗得捧腹大笑,从而喜欢读书,放下电子产品。

还有就是能通过阅读它,孩子能更好地看图写话,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找对方法,看图写话就不难,多阅读,多积累素材,多思考,还要多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