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长江水,恣意东流五千年。千年悠悠华夏史,纵然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经过时间的洗刷和考验后遗留下的瑰宝才更具历史意义。正如文学艺术中的宋词中的传统意象,它包孕了丰富的美学意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提到意象,不得不提的是柳永的晓风残月·暮雨江天,苏轼的乱世惊涛·琼楼玉宇,秦观的衰草寒鸦·杜鹃斜阳,李清照的清露新桐·风帘黄花,辛弃疾的金戈铁马·青山鹧鸪······在文化艺术园林中,中国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也正是得益于类似宋词中的意象的文化瑰宝。

宋词中豪放派的常用意象(解读宋词中的传统意象)(1)

从古至今,仅仅意象而言,即使我彻夜不眠地介绍,也写不详尽,因此,我就选取其中的一个传统意象——梧桐来做详细解读。

若梧桐花开,花满枝头,淡紫色的五瓣花优雅地镶嵌在枝头,或许就真的能够理解什么是花团锦簇。我没有见过真实的梧桐树,更没见过真正的梧桐花,但也正因为此,我才更更对梧桐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对梧桐的神秘和喜欢也不仅仅于此,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传统的诗歌意象所携带的有趣的灵魂。梧桐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在诗词中具有多重含义。

宋词中豪放派的常用意象(解读宋词中的传统意象)(2)

其一,梧桐代表高洁品格。

早在《诗经·大雅·卷阿》中有诗“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正如我们所知,凤凰,乃神鸟,神圣富贵高大;身披灿烂朝阳的梧桐,就像一缕早晨的朝阳一样温暖清新。再有陈普的“凤巢梧桐上,下浴甘泉中”,梧桐上栖息的是凤凰,滋养梧桐的是甘泉。宋若华的“十二楼层倚翠空,风鸾相对立梧桐”,李白的“梧桐识嘉树,慧草留芳根”,古代还有“栽桐引凤”之说,都是在表达梧桐的高洁美好。

其二,梧桐代表坚贞不渝的爱情。

就我个人而言,淡淡的紫色的梧桐花似乎就是略带淡淡的哀愁,就像丁香姑娘一样,像极了爱情,美丽,苦涩。最初接触到这一寓意,大概是《孔雀东南飞》里“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再如宋代贺铸的《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休,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是贺铸最为深情的一首悼亡词,字里行间我能深切体会到作者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坚守,尤其“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让人落泪不已。还有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休》:“雨歇梧桐泪乍休,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这首词为思念旧日情人而作。首句“雨歇梧桐”与“泪乍收”是表示雨和泪在同一时间停止,还是以雨停比喻泪止?不能说死。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反正“梧桐雨”和“流泪”都与离情有关。如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元杂剧中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读者的联想。“遣怀”二句谓为排遣愁怀反而回忆起过去的恋情,也就是摘花销恨这件风流韵事。结句由看到天上弯弯的新月而联想到伊人的双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处?一种刻骨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深意苦。青树绿枝,根深柢固的梧桐谱写和见证了一段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其三,梧桐代表着孤独忧愁。

宋词中豪放派的常用意象(解读宋词中的传统意象)(3)

从本质上来分析,梧桐代表了高洁,那么势必会“君子和而不同”地产生孤独之感,又因为它代表了爱情,那么忧愁这字眼也就融于了梧桐。最著名的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梧桐这个意象在此渲染出的寂寞孤独之感更是让作者无言的悲哀显现地琉璃尽致,极其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像。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了?

宋词中豪放派的常用意象(解读宋词中的传统意象)(4)

还必须要提到的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天明”。李清照这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像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他忧愁悲伤至极。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从古至今,诗词里最不缺乏的情感就是孤独忧愁,但有着梧桐这个意象的衬托,更为那一份份的孤独忧愁增添了丝丝孤寂。

其四,梧桐代表着离情别绪。

既然已经知道梧桐代表着忠贞不渝的爱情,而爱情,终究要面临离别,佳人欢愉,朋友相聚也终有别,那么梧桐代表离情别绪也是于情于理。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似乎雨和梧桐总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都带着浓浓的忧愁,春风桃李花开又是多么美好的日子,上下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色彩鲜明的表现了唐明皇的凄惨。又如,南宋周紫芝的“鹧鸪天”:

一点残红欲尽时。

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

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

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

不听清歌也泪垂

乍凉未寒,一派凄凉的氛围中,词人守着一盏将灭的孤灯,听雨打梧桐,一叶叶,一声声,唤起了满腹离愁。下片以强烈的对比,写昔聚今散,昔乐今愁的情景,昔日弹琴,焚香,同唱爱情的曲子,何等欢乐,何等温馨!如今,独处西楼,面对着无情风雨,隔着窗儿滴在梧桐上,又是何等的孤独,何等的凄凉。

宋词中豪放派的常用意象(解读宋词中的传统意象)(5)

梧桐梧桐,仿佛就单单这个名字,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深切的情感。即使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它谱写的凄美的故事会越来越多,具有的历史会更有意义。正如“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