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荣氏家族。
如此高的评价,不仅是称赞其财力雄厚,其中还夹杂着毛泽东对荣氏家族的认可。
荣氏家族从1906年至今,已有百年多的历史,中间虽然也经历了跌宕起伏,但依旧屹立不倒,都说富不过三代,可如今已然传承五代,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荣氏家族能够长盛不衰?
乱世不幸,家族中落
荣家祖籍无锡,是地地道道的江南家庭,当太平军打到苏南的时候,江南大大小小的家族都遭遇厄难,荣家也不例外。
那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已接近尾声,与曾国藩统领的湘军在无锡、苏州等地遭遇,战火无情,吞没了无数普通家庭,而荣家十几人全部遇难,只剩下一个人,也是后来荣氏家族的发家人——荣熙泰。
荣熙泰
那么为什么荣家全部遇难,而荣熙泰却幸免?
荣熙泰生于1849年,那年他11岁,因村子靠海,村子里的小伙伴经常会到码头附近玩耍,当天荣熙泰和小伙伴在做捉迷藏的游戏,荣熙泰古灵精怪,躲进荣巷西浜码头的信船里,小伙伴怎么也找不到他,后来才知道他竟然在船里睡着了。
可船主并不知道船里多了个小孩,直接启航去往上海,中途到了浒墅关,荣熙泰才睡醒,走出船舱后才被船主发现。从小胆子就大的荣熙泰,并没有要求船主把他送回家,而是央求船主带他到上海玩几天。
船主无奈,便带他去了上海,同时在上海托人给荣熙泰家人捎信,几日之后,其父荣锡畴就到了上海,要把他接回。而荣熙泰认为上海非常好玩,说什么也不跟父亲回家。
无奈之下,荣锡畴在上海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好友,把荣熙泰托付给了他,之后荣熙泰便去到了一个铁店当学徒。
在这期间,家乡被战争摧毁,荣家所有人遇难,荣熙泰因为一场游戏幸免于难,而那次父亲去上海找他,也是荣熙泰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而荣熙泰这次鬼使神差得去到了上海,不仅幸免于难,也开始了荣氏家族原始资本的积累。
荣熙泰当学徒的铁店铺就在上海码头附近,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货船、商人,也极大的丰富了荣熙泰的见识,时间一久,更是对货运码头相关事宜了如指掌。
因此,到了荣熙泰35岁的时候,他经人举荐到广东三水河口厘金局工作,厘金局大多设在主要的河口要道,对过往船只的货物进行收税,类似于现在的海关。
荣熙泰不仅聪明能干,并且为人端正,深得上司信任,几年后便开始打理厘金局主要事务。随着权力的增长,荣熙泰开始接触洋商,而这些洋商恰恰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一部分,时间一长,荣熙泰敏锐地察觉到,想要发展经济,资本是重中之重,随着时局愈加混乱,他也有了“散财为益”的理想,于是开始积累资本,广结人脉。
1985年,他因病离职,至此他在广东任职12年,这期间他娶妻生子,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拿着积累的1500银洋,与他人合伙在上海开办了广生钱庄,来实现他的理想。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荣熙泰在开了钱庄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在48岁时因病去世,未能实现理想,但还是给了两个儿子铺设了良好的起点。
年轻时的荣宗敬和荣德生
荣熙泰两个儿子分别为荣宗敬和荣德生,荣德生还在读书的时候,哥哥荣宗敬就已经在钱庄帮忙了,经商方面的启蒙要比弟弟早,可弟弟一直把哥哥当做榜样,在之后也到钱庄当学徒了。
而在他们父亲去世以后,两个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基业,哥哥在钱庄做经理,弟弟跟随着帮忙,一开始生意面临倒闭,哥俩苦苦支撑。也不知是有经商天赋,还是这些年环境的熏陶,没几年钱庄渐渐有了起色,两人也挣到了经商生涯的第一桶金。
随后弟弟荣德生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便去到了消息更灵通、经济更活跃的广东。到了那里,荣德生见识到了很多思维活泛的广东人,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他发现国外对面粉需求量极大,但国内的面粉厂却很少,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于是荣德生立刻把消息告诉了在上海的哥哥,在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各地信息差极大,而后哥俩开起了面粉厂。到了20世纪初,哥俩经营的面粉生意,除了出口到世界各地,还要满足国内的需求,不夸张的说,当时国内10个人里就有3个人吃他家的面粉,而后两兄弟又进军纺织行业,同样是一马平川。
荣宗敬曾有一次很得意地跟友人说:“当下中国人,有一半都是吃我的、穿我的。”规模之大,可见一斑,成了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纺织大王”。
也就在这时起,荣家才真正可以称为荣氏家族,在业界名声极大、极好。但这样的好名声,并不仅仅因为他们雄厚的财富。
荣氏家族的面粉厂
自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开始,中国绝大多企业都被日本炸毁或者强行掠夺,荣氏家族也遭此厄难,仅剩租借内的纱厂还能勉强存活。
但到了1941年,日本狼子野心,连荣氏家族在租界内仅存的纱厂也想占为己有。可荣德生经历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的烧杀抢掠,对日本人的残忍深恶痛绝。所以当日本人派来汉奸劝说荣德生时,被荣德生严词拒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后无论日本人使出任何威逼利诱,最终都没有得逞。
后来日本在上海租界胡乱管理,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再加上交通断交,上海经济彻底瘫痪,于是便出现大批企业迁到海外谋生路,荣宗敬也是如此选择,几乎整个荣氏家族先后逃离上海。
可荣德生不愿离开,再当家人对他进行劝说时,荣德生说道:“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就这样,他和自己的儿子留在了国内。
就是这一次选择,让荣氏家族来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荣德生
绝处逢生,与党同行自此,荣氏家族的重担就落在父子两人的肩上。而最终使得荣家登上更高峰的,不是荣德生,而是其子荣毅仁。
荣毅仁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在他出生的那年,荣家已经是商业巨擘,荣毅仁不仅锦衣玉食,受到的教育也是当时最顶级的。
每当荣毅仁出席各种公众场合,都是全场讨论的焦点,当然最大的因素还是因为其显赫的家世。但他并不像其他贵族公子那样骄奢淫逸,反而在学习作风方面都非常优秀。
这离不开家族的传统,也离不开其父荣德生从小对他的严格。每当学校放假期间,荣毅仁便被父亲安排进厂房干活,并不是去指挥工人,而是和最基层的工人干一样的活,还要与工人同吃同住。
因此荣毅仁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这也为后来取得巨大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荣毅仁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荣毅仁便真正开始进厂工作,从学徒做起,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到掌舵人的位置,而此时他的父亲早已退居二线。
本来抗战胜利之后,各大企业好不容易迎来了喘息的机会,可上海又遭遇了国民党的统治。为缓解战争带来了经济压力,国民党以各种借口对各大民营企业进行压迫剥削,而荣氏家族作为民营企业的领头羊,自然成为剥削的主要对象。
又不想让老百姓觉得自己是土匪,剥削的时候自然要找些借口,而对荣家的借口竟然是:“卖霉烂的面粉给政府,军队吃了拉肚子以致东北失守。”这个理由可谓荒诞至极。
国民政府不仅要拿钱,还要以此给荣毅仁定罪。好在共产党来的及时,解放了上海,国民政府慌忙出逃,荣氏家族最终逃过一劫。
就当共产党进驻上海之后,在一天夜里,荣毅仁看到了这样的一幕:解放军宁可露宿街头,也不愿去叨扰老百姓。
又回想起在国民政府统治时的所作所为,和眼前的这一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荣毅仁大受震撼,心里已经决定了荣家未来的方向,那就是坚定不移地与共产党同行。
万物复苏,再现辉煌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百废待兴。对于像荣氏家族这样拥有爱国情怀,又实力非凡的企业,国家也是非常欣赏。但此时的荣氏企业在经历了数次劫难之后,早已不复当年,而是问题缠身,已是濒临倒闭的状态。
看到这样的情况,国家给与了荣氏企业大力支持,包括发放贷款、协调供应原料以及收购产品等等,使得荣氏家族企业又重现了生机。
又一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而年仅34岁的荣毅仁也在邀请名单当中,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谈,荣毅仁与周总理同桌,当周总理看到荣毅仁时,开玩笑说:“咦,这不是少壮派么?”荣毅仁“少壮派”的名头自此开始流传。
待到1953年10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以及对私营工商企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正式公布后,荣毅仁也意识到改造政策利国利民,作为龙头企业,他积极响应政策,带头并号召其他企业参与改造,上海地区能够顺利完成改造,荣毅仁居功至伟。
在这之后,毛主席还亲自到荣氏企业的纺织厂视察工作,荣毅仁倍感荣幸,激动地把企业的工作日志和账目等递给了毛主席,而毛主席看完之后,说出来5个字:“完全守法户。”
毛泽东此行亲点荣氏家族为“完全守法户”,既认可了荣氏家族这些年为国做出的贡献,也为各个企业树立了行业标准。此后,荣毅仁爱国之情更加浓烈,从一开始捐钱捐物,到最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荣氏家族名下所有企业全部捐献国家。
“红色资本家”的魄力可见一斑,此后荣毅仁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几经跌宕起伏,到了1993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至此,荣毅仁政治生涯达到巅峰。
荣毅仁于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家族兴旺、人才辈出荣毅仁和妻子杨鉴清共育有四女一子,他们的四个女儿也都是秉承着家族的传统,行事风格极为低调,很少有关于她们的传言,但也都是商业领域中的佼佼者。
作为独子的荣智健相却是个异类,出手阔绰,作风高调,仅仅十六七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敞篷车,排面很大。
但是瑕不掩瑜,他也优秀的继承了父辈的商业嗅觉,在天津大学毕业之后,上了几年班,就创办了自己的电子工厂,挣到了第一桶金。
后来凭借着家族深厚的人脉与雄厚的资金,成立了中信泰富,公司涉猎极其广泛,业务范围渗透至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任期间,三次荣膺内地首富。
荣智健
2008年因“澳元巨亏”事件,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作为集团主席的荣智健难辞其咎,不久之后便主动辞去了主席的职务。
此后,荣智健三个子女逐渐接手中信泰富的经营事务,能力依旧不逊色父辈,反而更加出色,荣智健也因此在2020年登上了《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名列第1805位。
二条祖训、百年兴旺荣氏家族传承百年屹立不倒,都说富不过三代,而荣氏家族不仅富过三代,而且祖孙三代均为首富。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当然,家族兴旺首先就是人丁兴旺,而荣家不仅人丁兴旺,并且个个都是人才,从荣熙泰开始,之后的几代人都有极强的经商天赋,各个领域都是佼佼者,这也为家族长盛不衰奠定了基础。
但是光有头脑和天赋就够了么?历史上天才家族数不胜数,而能够屹立百年以上的屈指可数,荣家两条祖训揭露真相。
第⼀条是荣毅仁的爷爷荣熙泰临终遗训:“固守稳健,谨慎⾏事,绝不投机”。
第⼆条是荣毅仁的⽗亲荣德⽣写在⽆锡梅园的⼀副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处⽴,就平处坐,向宽处⾏。”
而祖训从初立到如今,更为难得是家族子弟都秉承着这一原则,皆已爱国为本、低调行事、诚信立身,优秀的家风传承至今,默默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荣氏后人。
秉持如此精神,三代已过,五代、十代又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