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寅次郎的故事》50周年,电影也迎来了第50部作品。


寅次郎的故事有多少人在看 脱胎于传统道德的完美男人(1)

《寅次郎的故事 欢迎归来》


看着寅次郎第一次回到柴又;看着樱花和阿博相识;看着满男出生,懂事;然后长到和我一样的年纪。相比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在’三部曲”的留白,《寅次郎的故事》第一次让我深切的体会到《雕刻时光》中那句:电影这门艺术是借着胶片纪录下时间流逝的过程,时间会在人身上、物质上留下印记,即雕刻时光的意义所在。

车寅次郎这个人物在设定之初就戴着传统道德的枷锁,这些枷锁导致寅次郎在接下来的电影中产生许多不可调和的冲突。

寅次郎可以自由地四处旅行,做着小买卖,只维持自己基本的生存就可以。因为寅次郎从登场开始就是一个父亲与养母去世,又与抛弃自己的母亲有着激烈矛盾的角色。因此,对于寅次郎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唯一有着血缘亲情的地方就是叔叔婶婶那间六代相传的点心店。而维系着寅次郎亲情道德的就是这个老屋里的一群人:叔叔,婶婶,妹妹,妹夫和外甥。寅次郎会时隔半年或者一年回到这里,不但为了消除旅途的劳累,也为了和亲人在一起。所以他每次回来,都会带着当地的特产,无论大小,无论好坏。虽然回来之后经常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但这一切总会随着时间而消失,这是一种只会出现在亲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寅次郎的故事有多少人在看 脱胎于传统道德的完美男人(2)


旅行与回归成为了寅次郎生活的方式,年轻时毫无顾忌地离家出走,但骨子里那份对家族和故乡的固执却驱使寅次郎回到柴又,日本古老的价值观在寅次郎身上闪耀着。自由的旅行放在没根的寅次郎身上可以,但放在满男身上却不行,满男长大后曾三番五次离家出走,想像舅舅一样自由地生活。与当年的寅次郎一样,同样在叛逆期,同样顽劣,但满男有个普通的幸福家庭,一个溺爱自己的母亲,一个严格又有点固执的父亲。他不可能跨出传统道德的底线,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不孝。

寅次郎的传统爱情观,在48部电影中出现过两次强烈的反差:一次是第24部与国外爱情观的反差,另一次是第37部中与现代青年爱情观的反差。一个因为空间而产生,一个因为时间而产生。寅次郎的爱情观却深深打动了许多人。平等地对待女性;大方地出手相助;超脱身体关系的情感;爱情的责任感;男性的勇气。


寅次郎的故事有多少人在看 脱胎于传统道德的完美男人(3)

寅次郎的故事24:寅次郎春之梦

在第24部中,寅次郎对于恋爱失败是这样说的:“什么都不说,用眼睛,我用眼睛回答明白了,希望你幸福,然后转过身,默默地离开。只有这样才行啊。这才是日本男人的做法。”纵观寅次郎的爱情旅程,没有一部不是如此,不用语言来说出‘我爱你’,而是默默地揣摩对方的心思,在失败之后,说一句:“祝你幸福。”然后默默离开。寅次郎虽然平时心直口快,做事放荡不羁,但对于爱情,寅次郎有着他人都没有的谨慎和责任感。四处漂泊的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爱情和婚姻的重担,说出:请和我结婚吧。这些话之后会不会对对方造成困扰,每一次寅次郎都经过长久的思考。好几次在寅次郎准备恋爱的时候,他总会先找一份能稳定下来的工作。

寅次郎曾多次与单身女性共处一室,但无论两人是多么熟悉,女方是多么主动,寅次郎从不会做出有些许越界的行为。而是为对方安排好一切,为对方的名声着想。对于女性,寅次郎表现出了男人应该具有的传统美德。这与寅次郎身上的诸多缺点形成鲜明反差,让这个角色令人又爱又恨。


寅次郎的故事有多少人在看 脱胎于传统道德的完美男人(4)

寅次郎的故事37:幸福的青鸟


寅次郎的热情和情谊不止体现在对于女性身上,还体现在对老人,对朋友。他会爽快地为一个陌生老头付酒钱,会请陌生老头喝汽水,会特意坐船祭拜一起流浪的朋友,会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兄弟。一个重情份讲信义的日本人,一个摆脱狭小地域和思想的人。寅次郎的‘疯言疯语’充满着对生活和抱怨和奢望,对世间情感的琢磨,对社会发展的担忧。就像许多剧中的疯子一样,寅次郎展现了一种神性,但世人无法理解。正如寅次郎对于美国的评论一样,与叔叔婶婶不同,他不崇拜美国,而崇拜自己的国家,虽然他无视了黑船事件带来的开放,但他明白一个人如何能变成强者,不跟随和崇拜,而是放逐自己。

寅次郎曾说过应该具有武士的道德,而他自己却成为了浪人,由武士阶级脱胎而出,具备武士的美德,落魄却又自由,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拔刀相助。一个站在时代转折点的男人,与浪人是如此相似,面对时代的巨轮,寅次郎代表的传统道德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变得盲目无措,他一方面嫌弃寅屋和朝日印刷厂的落后,一方面空谈发展前景。一方面接受着满男的想法,然后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而寅次郎自己的旅行节奏也越来越快,后期的电影中寅次郎多次这样说道:“我没有目的地,只是跟着风走,风往哪吹,我就往哪里走。”与《用心棒》中的浪人是如此相似。


寅次郎的故事有多少人在看 脱胎于传统道德的完美男人(5)

扔树枝决定去处


我觉得一个人之所以完美,是因为他毫不掩饰地展示了他的优点和缺点。寅次郎有着诸多令人厌恶的缺点,爱吹牛,鲁莽,理想化,不思进取,自以为是。而山田洋次对待这些缺点就像帕索里尼在“生命三部曲”中的手法一样,通过幽默,讽刺而又通俗的手法展现在观众眼前,把恶的事物用这种手法来掩盖,荒诞不羁。

‘物哀’思想贯彻在日本人的思想中,也贯彻在这一系列电影中,诸如寅次郎的相识和离别,第二部中强烈的生与死,疏远与近亲之间的反差,富美对于弟弟的希望。都犹如樱花般迅速凋落,稍迟一步就赶不上时间的步伐。让人联想起《步履不停》,我们有时候会慢一拍,但最终还是要走下去。


寅次郎的故事有多少人在看 脱胎于传统道德的完美男人(6)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


山田洋次导演的这48部电影(第49部是爱情故事总集篇)犹如一幅幅风俗画,把不同的日本环境,不同的日本人,不同的时代痕迹,完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些画面又得力于山田洋次导演惯用的大景别镜头和对细节的把握。大景别下不同群众对叫卖的寅次郎的反应不尽相同;一个中景包含了4个不同的表情;寺庙中那只瘸腿的狗;年轻人床上不经意整理出的大量纸巾。甚至是第42部中那段教科书一般的摩托车拍摄技法,以及对于景别的选择。这些要素使得电影有着山水画般的风情和韵味;有着浮世绘版夸张的人物和形态;有着风俗画般的时代细节和场面。

剧情片不比商业片,没有非常明显抓人眼球的冲突,但正是这种缓缓的起伏,犹如大海,平静却可怕。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种种趣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看完48部之后反而意犹未尽,山田洋次导演和编剧的功力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