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别人笑我太疯癫 怪人辜鸿铭(1)

辜汤生(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惠安县。学博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号称“清末怪杰”,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 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1. 南洋辜姓源自陈姓,为宋朝福建泉州同安渔民陈敦源后代。陈敦源因酒醉失手伤人,为避官府缉拿,远渡南洋,最后在马来半岛落户,成为开垦槟榔屿蛮荒地的华人前驱。陈罪疚之心难以释怀,故改姓“辜”,以示悔罪之意。辜鸿铭即系这支辜姓后人。辜鸿铭曾祖父辜礼欢,被初登马来半岛的英国殖民者委为地方居民行政首脑 ——甲必丹(Captain)。辜鸿铭之父是橡胶园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还能讲英语、马来语。其母是葡萄牙人,能讲英语和葡萄牙语。作为混血儿,辜鸿铭 自幼就表现出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不过他写字不太熟,后来的北大学生都发现辜鸿铭有一个弱点,“写的中文,常常漏去一撇或一划。”

2. 辜深得其父好友、英商布朗的喜爱。布朗收其为义子,并于1867年前后带他返回苏格兰老家,对其学业做了周密安排。14岁时,辜汤生被送到德国学科学,不 久考入莱比锡大学,获土木工程文凭。回苏格兰后,又进爱丁堡大学就读。辜早年学外语时靠一个“背”字,义父布朗先生在教他学德语时,让他把歌德长诗《浮士德》背下来。学英语时,则背莎士比亚37部戏剧。直到老年,辜鸿铭仍能一字不漏背诵弥尔顿六千行无韵长诗《失乐园》,学生凌叔华曾亲耳聆听,五体投地。辜 氏记忆法,谓初为感动(impression),次为保留(retention),终为回忆(recollection)。有人请教记忆力何以如此之好, 他说,你们外国人用脑记忆(remember by brain),我们中国人用心记忆(remember by heart)。

3.10岁那年,辜鸿铭跟义父母布朗夫妇到伦敦。始终长衫马褂,留着辫子。有天,他坐电车上,故意倒持伦敦泰晤士报,几个英国人笑得前仰后合。辜这才用纯正的伦敦腔把整段文章念出来,并说:“你们英文才26个字母,太简单,我要是不倒看,一点意思没有!”车上人都惊呆了。

4. 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与张之洞有过接触。作为见面礼,辜鸿铭将刚出版的英文译本《论语》送给伊藤。伊藤早耳闻辜氏是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 便乘机调侃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20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回答:“孔子教人的方法,好比数学家 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的。”伊藤无词以对。

5.刚走上张之洞总督府洋文案任上,他看到西人的公文中称中国货为native goods(土货),大为气愤,认为native含有生番野蛮不化之意,堂堂中华所产货物怎能以土货称之?立即将之改成 chinese,明明白白地相告这是“中国货”。

6. 辜鸿铭尊敬慈禧太后。庚子年间,八国联军血洗京城,慈禧逃到西安,洋人声称要惩办祸首,慈禧惶惶不可终日。张之洞和刘坤一照会洋人必须尊重两宫。辜鸿铭用英文写了一篇《我们愿为君王去死,皇太后啊!中国人民对皇太后陛下及其权威真实感情的陈述》,转给英国首相索尔茲伯里勋爵、德国皇帝威廉和俄国沙皇。半年后,又寄给《日本邮报》公开发表。他说慈禧“胸怀博大,气量宽宏,心灵高尚”,绝不是专制独裁君主;“开始花钱修建颐和园的时候,她已经努力工作赚回了 它。……在她将权柄交给外甥光绪皇帝时,向她的人民、伟大的中华帝国的人民,提出想建一个富丽堂皇的家,让她在那里度过余生,这难道是那么过分的要求吗?”

7.辜鸿铭一次参加大型宴会,有外国记者问:“先生认为应怎么稳定中国政局?”辜回答:“办法很简单,把座中这些政客和官僚,统统拉出去枪毙,中国政局就会安定。”在座大员面面相觑,不敢接口。

8.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9.1919年,张勋六十五岁生日时,辜鸿铭送给这位尸居余气的“辫帅”一副贺寿联,上联是“荷尽已无擎雨盖”,下联是“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清朝灭亡了,那顶官帽已经全无着落,但还留下一条好端端的辫子,足可笑傲于这个寒光闪闪的时代。借喻确实极为贴切生动。

10.辜鸿铭曾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过:“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做了前清的官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传承者

中国风骨 天下情怀

中国孔子基金会战略合作伙伴 山东儒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请关注微信公号:儒风大家(rufengdaj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