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淑贤诗词创作非常讲究技巧,如比喻拟人的应用,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历史典故的巧妙穿插,更有情景交融的生动描写一位优秀的诗人,就非常注重挖掘潜藏于寻常处的丰厚意蕴,并能够从浅易中见深沉,从抽象中见具体的描写方法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红、绿、蓝”都是普通形容词,经诗人巧妙组合,便把特定的时间和季节准确表达出来了,古训:“一经锤炼,便成警绝”这是修辞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古诗文中的修辞格?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古诗文中的修辞格(格律诗词中的修辞格)

古诗文中的修辞格

席淑贤

诗词创作非常讲究技巧,如比喻拟人的应用,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历史典故的巧妙穿插,更有情景交融的生动描写。一位优秀的诗人,就非常注重挖掘潜藏于寻常处的丰厚意蕴,并能够从浅易中见深沉,从抽象中见具体的描写方法。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红、绿、蓝”都是普通形容词,经诗人巧妙组合,便把特定的时间和季节准确表达出来了,古训:“一经锤炼,便成警绝。”这是修辞的作用。

修辞,本义是修辞语言,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等30多种,我们只讲十种。

第一节比喻

比喻,是用一种相似的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就叫比喻。也叫“打比方”。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构成。根据喻词的不同情况,把比喻分成明喻、暗喻(隐喻)、借喻、博喻四种。其作用是:一个好的比喻——恰当、新鲜、形象,不但能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使深奥、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还往往可启迪人们的智慧,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和深思。

例1:白日耀紫薇,三公运权衡。(紫微星座喻朝廷“白日”喻皇帝、“权衡”喻权力《羽檄如流星》)

例2: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猛虎行》)(“龙鳞”喻皇帝极言其威严)

修辞学把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作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比喻的关键:相比的甲乙两种事物必须有相似点的事物。

根据喻词的不同情况,把比喻分为明、暗、借三种比喻;根据喻体的数量,又可分为单喻和博喻。

现根据比喻的构成特点,分别讲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一、明喻:(直喻)(A像B)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如、若、仿佛、犹、似”等的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也可以省略,但在意念上是存在的。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如: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一首有哲理的小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方塘即“书”为“本体”)“天光云影共徘徊。”(喻体、喻书,五彩缤纷的知识)形象地表达了那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三、四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达到新景界。“源头活水”这个成语从此而来。

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世称朱子。是我国有史以来九位大教育家之一,九位大教育家中朱熹排行第五位,是最杰出的宏扬儒学大师。

又如: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2句,深深抓住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眼里,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更妙的是3、4句,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喻体)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诗人、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

二、暗喻:(隐喻)(A是B)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是、成、变为”等字眼。表面像判断句。实为暗喻。是一种不明显的打比方。

如:唐代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是李白名篇之一。

颔联:写情。“孤蓬”暗喻友人的飘泊生涯,有不忍离去的悲情。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更令人感动离别的不舍之情。“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对得工整,切景切题。用“云”暗喻友人:就像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飘到何处呢?

真是鬼斧神工之笔。新颖别致,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无限温馨,感人肺腑。

李白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诗侠”、“诗侠、酒仙、谪仙”等的美称。他是诗国中独往独来的豪士,开创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包蕴着上天入地的探索精神。

三、借喻:

(乙代甲)乙事物是“喻体”,代替甲事物“本体”。

借喻不出现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直接以喻体代替本体。

白居易七律《放言五首》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藏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这首七律是首奉和诗。“放言”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诗中就人生的真伪纵抒已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诗写于被贬江州途中(今江西九江)。《放言五首》诗中跳动着不可遏制的激清,有骨鲠在喉一吐为快之感。

首联:义愤填膺地揭露,早上俨乎其神到晚上却揭穿是假的,自古及今什么事都有,但谁又能预先知道呢?

颔联:用典。春秋时的藏武仲欺上瞒下,却得到圣人的美誉;谁能知道世间有宁武子这样大智若愚的高贤呢?孔子一针见血的斥藏武仲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十分称道宁武子的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

颈联:莹光并非火,露滴也不是珠。“草萤有耀并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草萤”喻体,“火”本体。“露珠”喻体,“珠”,本体,然而它却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往往被假象所蒙蔽。这就是他文章和诗的风格。

又如:杜甫《元日示宗武》颈联: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此两句中“青衿”借喻。诗人感叹自己老无所成,心生惭愧,因而教导儿子勤奋好学,立志成才。全诗使用委婉的手法,充分表诗人老而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我们拥有飘渺的诗仙,又有悲悯的诗圣而骄傲。

四、博喻:

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博喻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它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别的比喻无法达到的。

如:北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下片: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凌波”指女子步轻盈,“横塘”,苏州城外,作者隐居之地。“琐窗”雕有华纹的窗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请看下阕:“试问闲情都几许”“闲情”,所以才是漫无目的,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又幻的形象。“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象,新颖别致,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展衍的江南暮春烟雨图,不仅把不可捉摸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客观景物,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闲愁的无所不在,无法排遣。但像贺铸这样巧妙地运用博喻,应该说无前例。黄庭坚《寄方回》诗中说:“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方回,贺铸号)

贺铸自称是唐代书法家,诗人贺知章的后裔。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屈下僚,《庆湖遗忘诗集》传世。

例2、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称锤浮,直待黄河纷底枯。自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且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下边诗句均为比喻: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赠我情(李白)《赠王伦》(明喻)

2、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唐骆宾王《秋日送尹大赵京》)(借喻)

3、此地一为别,孤帆万里征。(李白《送友人》)(暗喻)

4、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第二节 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是为借代。即“借”而“代”之。有人叫它换名儿。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对被借代事物的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

类型 :

一、特征代本体

二、部分代全体 (被借代叫本体

三、具体代抽象 借替的叫借体)

四、特定代普遍

(一) 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事物名称的修辞方法。

如:陈毅《梅岭三章》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旌旗”代“部队”,“阎罗”代“反动派”生动形象,引人联想,表达他热爱革命事业的决心,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表要为革命奋斗到底的决心。

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1936年冬,梅山被围。陈毅因伤病奉命留下,伏草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作诗三首压衣底,旋解围。

当时敌人闻山上有游击队重要领导人,调四个营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住,形势十分危急。《梅岭三章》便是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二) 部分代全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本事物的修辞方法。

如: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帆”代船,用了修辞上的借代手法。这是一首舟行写景诗,天门山,指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形如门户,故曰“天门山”。长江水在这里受两山夹江对峙所阻,十分湍急,浪涛汹涌。此诗描绘了远望的美景,写出了诗人的激情,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三) 具体代抽象:抽象哲学名词,和具体是相对的两个。抽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举杯欲饮无管弦”“管弦”代音乐。是一种声音,辨不出形状,这就是抽象的事物,和具体相对而言。

如:毛泽东《到韶山》颌联: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擎霸主鞭。”

“红旗”代共产党的旗,也是农民武装的旗,“农奴戟”指代农民武装。“黑手”指反动势力。“霸主鞭”指代反革命的白匪武装。

(四) 特定代普遍:借某事物的特殊部位或名称代替整体事物的修辞方法。

如:唐、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誉为“七绝圣手”。边塞诗人。

“龙城飞将”“代汉兵汉将”或唐兵唐将。

借喻和借代有何不同?

1、借喻的基础在于“相似性”。即喻体与本体必有相似点。借代的基础在于“相关性”。即借体与本体有某种相关。

2、借喻是“喻”而又代;借代则是“代”而不喻。

3、所有的借喻,都能改为明喻;借代却没有此种性能。

4、借喻的喻体,一般已形成稳定的词义如:“园丁”即有“教师”义,“春晖”有“母恩”义等;但借代的代体是“临时拉夫”并未形成稳定的词义。

运用借代修辞时,须注意两点:一、借体必须其有明显的代表性,人一看即可理解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本体)是什么;二、用事物特征作借体时,还必须考虑它的感情色彩和使用它的场合。下面这些诗句均为借代:

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清乐平六盘山》)

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唐温庭筠《望江南》)

5、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簪应啼别离后。(唐高适《燕歌行》)

第三节 比拟

比拟,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其形式特点是:可以把物当人来写,或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写成乙事物。

类型

拟人:把人当物来写。

拟物:把物当人来写。

(一) 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赋予它人的种种特性,有生命、思想、行为等等。可以使特性鲜明描绘生动,意象丰富。

如毛泽东《沁园春·雪》“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将阳光下的皑皑雪比作美丽的纯情少女,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引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得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赋予“山”、“原”有人的特性与天公比高低。有了生命,加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作者目睹北方雪后风光,遥望大好河山,挥毫泼墨挥洒出这壮美的画卷。

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北国雪景;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融为一体表现出一位伟人超凡脱俗的气魄和精神境界。涌动着豪情壮志。

如:林黛玉《唐多令》: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春风春不管,任你去,忍淹留。“草木也知愁,嫁与春风春不管”用拟人手法,草木有了生命,把草木写活了。

(二) 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情感。

如: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七绝写得苍凉悲壮,虽写了埋怨但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诗人豁达的胸襟。诗中拟人、夸张手法的使用,更使诗意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夸张,后两句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羌笛何”,“春风”。”人格化了赋予了生命,充分表现玉门关外的荒凉,远征夫的离恨。

王之涣他以门荫入仕,著名诗人和李商隐一样,因才华出众,作了衡水主簿,又作了衡水县令的乘龙快婿,娶了小他17岁的县令千金,有底气,所以他写的边塞诗大气磅薄,意境开阔。王之涣一生办事清白,理政公平,五十五岁卒于任上。归葬洛阳北邙山上。

唐人靳能为之写墓志铭曰:“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下面诗句为比拟:

1、城中桃花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

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冯延已《舞春风》)

第四节 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取其一点”有目的放大或缩小的形象特征,“不似真实”而又“胜过真实”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有三种形式:扩大夸张,缩小和超前夸张。

(一) 扩大夸张:故意将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夸张形式。

如:汉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呼天为誓,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灭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了,这连想都没想的事,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把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到无以复加地步,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的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这种深情奇想,可称“短章之神品”。参差不齐,全无修饰,造作,语言质朴,用排比句式,气势恢宏,感情炽烈。却令人惊心动魄,爱到世界末日,天老地荒,汉乐府感情激烈直露的特点。

如2:宋·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言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我国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避难金华时填的一首词。已是国破家亡,夫伤物散,她流离失所,无依无靠,词情极其悲苦凄惨。“愁”的程度“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手法,“愁”有了重量,化虚为实的写法,“愁”和“恨”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变为可感性,具体的,连“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怅。说明“愁”之多,之重,用语奇巧哀婉、遂为绝唱。

(二) 缩小夸张:故意将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如: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等十一个省,击溃了敌人无数次的艰难堵截。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作者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写了这首壮丽诗篇《七律·长征》。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毛泽东的眼里,世上没有困难,把万水千山看成平常小事,把绵延不断的五岭,看成微波细浪在起伏,把气势雄伟的乌蒙山,看成小小泥丸在滚动,等闲小事。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浊浪滔天,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红军胜利渡过。更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后,个个笑逐颜开。这两联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把困难狠往小处说,赞颂了红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

(三) 超前夸张:把后发生的事提到先发生的事前面来表述,以引起读者兴趣。

如:宋·范仲淹《卸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阕词是宋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的范仲淹写的。其代表作《岳阳楼记》。这是一首怀人之作,洋溢着一片柔情。分两片,请看下片: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用了“超前夸张”的修辞方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夸张了独居、秋寒、秋声的烦人长夜,表达作者常年戍边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景情两到,是名篇佳作。

下面诗词皆为夸张:

1、白发三千丈,缘何是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3、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言泪先流。(宋·李清照《武陵春》)

4、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5、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寺后》)

6、小小寰球,几个苍蝇碰壁,嗡喻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