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解决的8个步骤(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1)

所谓品质管理,就是过程管理中,处理异常的事情,而正常的事情不需要加以管理。管理者就是要工作现场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有效的排除异常问题。企业工作现场的活动是很复杂的,其中可能包含了很多繁琐的流程。因此,在工作现场将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问题。

管理者在对问题的理解上会有不同的意识差别,现状与目标或预期的差别。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重点就是推进课题改善,通过有预见性地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消除日常管理中的主要障碍,推动企业业绩的提升。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的过程,问题就是机会,是改进的机会,是教育当事人及员工的机会。有了这样的问题意识,管理人员就能利用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同时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水平。

质量问题解决的8个步骤(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2)

通常的解决方法往往只是解决表面问题,经过一段时间,问题又可能重复发生。

例如,发生重大事故时企业就将所有的管理人员集中在一起开会,讨论了很长时间才拿出临时改善方案,到最后却发现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好多企业都面临的的现实问题。

实际上,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仔细地分析问题,没有意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采取的措施常常过于表面化,而不能使问题得到真正的、实质性的改善和解决。

例如,当产能不够时,往往是因为产能利用率不高所造成的,直接增加作业人员并不会对产能利用率的提高有任何改善。正确的方法应是在招聘作业人员时就事先注意择优录用,优秀的作业人员的个人绩效高,企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作业人员的技能,整体的产能自然也就可能得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了解问题的结构,学会系统思维的方法,运用各种分析手法和工具,熟悉解决问题的流程,方能真正有效遏制问题的发生,从根源上有效解决问题。

质量问题解决的8个步骤(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3)

想必大家都知道"冰山原理",它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他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问题的结构有如冰山一般,通常工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只能发现一些问题的表面现象,所以要求相关人员在面对问题和改善问题时应该具备系统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推理思维,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只有具备了系统思维的能力,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运用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手法,从治本的角度有效地改善问题,防止问题的发生和再发生。这就是在8D工作方法中为什么会存在"防止问题再发生措施"这一项了。当然逻辑思维也是在解决问题时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

利用专业标准发现问题。

例如:在IE工业工程技术中有一个专业标准,一般来说,生产线的平衡损失率在5%--15%以内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就要进行改善。我们可以通过线性平衡分析评价班组的工作能力状态,找到瓶颈进行改善。

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工作中遇到问题,积极的人找方法解决问题,消极的人找借口回避问题。

比如,当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时,积极的人会想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法有问题,或者自己的经验有欠缺;消极的人则会想,都怪领导指挥不当,同事的配合不够默契,反正自己尽力了……

质量问题解决的8个步骤(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4)

这里有一则寓言《给猫挂铃铛》可以让大家了解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为了能逃过猫的眼睛取更多的食物,老鼠们开会研究如何才能不被猫捉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但是建议都被轻而易举地否定了。终于,有一只非常聪明的老鼠提议说,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那样,猫一走动,铃铛就会响,而老鼠听到声响就可以立即逃走。这一建议引起了全体老鼠的欢声雷动,大家一致说:"这个主意太棒了!"可是,最后它们又犯了愁,方法是好,可是怎么才能将铃铛挂到猫脖子上呢?刹那间,全体老鼠鸦雀无声。

这个故事说明,光提出问题是没有多大的价值的,关键在于你提出的方案能不能够解决问题,方案可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如何等等,都要去深思熟虑。

传统的解决方式都倾向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作业人员依据自身的地位、权威、知识和以往的工作经验,通过感官等方式从定性方面来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至于事实真相、根本原因一般无法彻底追究、解决。其结果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经常遗漏到最为关键的部分,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和复杂。更何况一家企业组织庞大,人员混杂,对于各种问题的认知与判断如果各依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处理,则企业不但无法解决问题,更无法顺利经营。

质量问题解决的8个步骤(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5)

管理者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参与生产,而是能否在生产现场出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使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生产现场的活动是很复杂的,在生产现场常见问题也有很多,如作业流程不顺畅、设备故障、安全事故、重复返工、物料标识不清、异常未及时发现、异常事故重复发生,等等。当企业的管理人员发现生产现场的问题时,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仔细地分析问题,通常的解决方式往往只是采取补救的措施,只解决了表面问题,没有使问题得到真正的、实质性的改善和解决,经过一段时间,问题又可能重复发生。

管理人员在分析问题的来源过程中,可能涉及相当多的部门。因此,界定问题绝对不是要界定责任,而是为彻底寻找问题产生的要源,从而为下一步更好地衡量、分析和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真正清楚了问题点的核心所在时,我们才能针对核心的问题进行专门、细致的分析,思考究竟使用什么样的技巧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才能卓有成效地帮助企业的相关管理者彻底找出完善的整改计划。

质量问题解决的8个步骤(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