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1)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

序:

昨天第一篇上海名小吃——大壶(壸)春生煎帖发出后,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2)

引起了江浙沪一带值友们的讨论。我想,我写这个目的并不是完全介绍“现在”上海的点心小吃的美食在哪里,而更多的是为了带大家(特别是长期生活在上海的值友们),随着我的文章,回忆起以前的那些传统名小吃。在这里,就有几个关键点,是我写它的必要条件:1、可以代表上海小吃点心文化的。2、大部分上海人都知道的店(所以这里就会去除很多仅在某个区域、弄堂出名的店了)。3、现在仍在营业中的的。我希望可以借此文章,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值友们,包括其他地区的值友(昨天帖子里就有好几位值友提到了苏州的哑巴生煎)把你所在区域的名小吃也记录分享一下,让不生活在你区域的值友们(吃货们)通过它来了解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化、人文、故事等。

地点:

今天坐公共汽车去吃的,下车后还有2km的路程要走,这个季节的上海,走走看看也蛮好的。

南昌路,科学会堂门口的围栏,侧面看是完整的一副人像图,正面看,则完全看不出来。蛮有意思的。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3)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4)

思南路一带,这里的老房子真的是老上海市中心的一个缩影了(当然是属于当时的高档住宅区)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5)

已经走到雁荡路了,雁荡路是很短的一条小马路,有时有节目时,这段路还会被临时封闭,作为展会。以前在这附近上班时,经常看到有剧组在这里拍电影。靠近淮海路这段,则有上海人都熟知的一家店——上海妇女用品商店。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6)

而在另一头,则是上海著名的复兴公园了。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7)

此次介绍的名小吃,就在雁荡路上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8)

在这里,向上海(或者喜欢老上海风情)的值友推荐一本书。我之前买了,并看完了,后来借给同事了,一直没拿回来——《繁花》,作者用上海话写的关于50年代~2000年左右上海市井的变迁,通过几个人物。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9)

里面就有一张作者手绘的市区核心区域图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10)

小吃店环境

由于我到的时间还算比较早(差不多11:15),周边上班的人们还没到午餐时间,所以门口还未排起长队,但是小小的店面里,已经座无虚席了。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11)

记得先买票,老阿姨在这里已经工作几十年了吧。价格嘛,怎么说呢。在淮海中路核心CBD区域,这个价格还算便宜的。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12)

前面堂吃的地方,后面直通弄堂(住宅区),则是加工食品的地方。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13)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14)

记得自己找座位坐,坐下后,再把票子给这些阿姨们(阿姨们现在处于中老交替期,年长的阿姨们一口上海话,中年的阿姨们则是国语)。在这种地方用餐就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哪个人快吃完了,尽快站过去。你瞧,这位老伯伯就已经吃碗面,再喝汤(最后冲刺)了。早上9:00~10:30别以为人会少,这段时间,是年长的人们用餐高峰,属于早午餐时间,而且大部分都是复兴公园锻炼完身体,走过来吃的。无论刮风下雨,这里的人气从来没有减少过。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15)

这里我倒忘记数一下具体的座位数了,我凭着记忆算一下,2边四人座桌子(见上图这种),左边2.5个,右边3个,当中有3个,总数是:8.5个,也就是说一次性最大可容纳34人用餐。每张桌子包括椅子在内,不超过1平方,桌子宽度也就50cm不到,可谓非常狭小。我每次坐进去,只能直挺挺的,很不舒服。但也正因为如此,让你坐的不舒服,可以提高翻台率,还能增加载客量。不知道是商家有意还是无意为之。下图的椅子,与桌子靠的非常近,而且要坐2个人。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16)

“主角”

来味香斋,当然是冲着他家的招牌——麻酱拌面 小牛汤,我在昨天帖子的回复中不断提起。可以说,这是我走南闯北那么多年下来,吃过最好吃的麻酱拌面&牛肉汤。这家店,目前还能保持这样的口味,真不简单。关键,此店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我想,“匠心”精神,来做这一碗面、一碗汤,一点也不为过。只不过味香斋的知名度比不过昨天说的大壶春生煎。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17)

如果你不吃葱的,要加面的(默认是3两),提前跟拿票的阿姨说。碱水煮出来的面条(机制面),吃口蛮“硬”的,洒上厚厚的花生酱、麻油、辣酱、葱花……(肯定还有其他秘密调料,我家里就做不出这种口味),香味扑鼻。不过,吃之前,记得先拿筷子搅拌均匀。而且速度一定要快,否则面条一冷,就会黏在一起不好吃了。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18)

这是味香斋另一个招牌,小牛汤。买的时候,记得一定要说清楚,是小牛汤。因为小牛汤里是有牛肉的,虽然不多。大牛汤(清汤),真的只是汤,没有牛肉的。汤色纯正,虽然有少些咖喱,但已经与牛骨不断熬制的高汤混为一体,没有任何沉淀。热汤中,再撒上点点葱花,我好像又饿了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19)

小牛汤里,真的有牛肉哦。吃一口混合花生酱的面,会觉得嘴里干干的,马上跟着一调羹牛肉汤。绝对是奇妙的组合,爽!

当然,也有很多食客,要在麻酱面里加各种浇头(我是不喜欢的),比如边上的几位(我偷偷拍的),人家加了辣酱浇头。

那些“记忆中”的上海名小吃 篇二:味香斋麻酱拌面&小牛汤(20)

虽然这里也有牛肉面,但是吃过一次后,我觉得还是麻酱拌面才是这里的特色。

其实味香斋还有一绝——焖蹄,不过我不爱吃,所以就无法评价,今天也没特意拍照留念。

回味

匆匆吃过饭,拍完照,就又跑去工作了。然后乘着工作间隙,把照片、文字,组合成这篇帖子,文中如有错误的地方,请多包涵。

总的来说,在市中心游玩,你又喜欢吃面的,步行30分钟(3KM)左右半径以内,味香斋是值得你特意花时间来吃的一家点心店!

满分5分 知名度:3 口感: 5 环境: 3 性价比:4 合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