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红玉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我们也只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得争论个脸红耳赤,有者!无者!怒目相斥大可不必了!

有者自得其乐,意淫天价!无者望梅止渴,急功近利,遍地吃药!到不如视红玉如同孩提时妈妈告诉我们的“月亮上住的嫦娥”的典故,保留心中那一份美好。

不过说到底,这红玉究竟是活在传说中,还是存在这现实里?

最好的红色和田玉(一生难见传说中的和田)(1)

因和田红玉的稀缺贵重,古时只在宫廷王室内流传俗谚云:“玉石挂红,价值连城”。史书上对红玉有“艳若鸡冠,油脂光泽,其紫红处如凝血、赤红处如朱砂,质地细腻温 润、硬度高”的描述。

东汉王逸就认为玉分赤、白、青、黑四色,以赤为上。宋代的张世南所写的《游宦纪闻》中就有:玉分五色,大抵而言,现今中国所存的宝玉多出于西北于田国等地。五色:白如截肪,黄如蒸栗,墨如纯漆,赤如鸡冠,或稍暗,如胭脂色。

傅恒等纂的《西域图志》说:和田玉河所出玉有:绀(紫红)、黄、青、碧、白数色。民国金石专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书中也有对红玉的描述,称其赤玉为最难得、最珍贵、最罕见。可见其稀有程度。对红玉的产地,就目前而言有文字说明的记载主要是在墨玉河发现较多,原因是这条河流域的有色矿物质成分比较丰富有关,墨玉县人多黄牙与水质不无关系,还有奇怪的就是墨玉生人多见于33颗牙齿,比常人多一颗,说不清道不明。

最好的红色和田玉(一生难见传说中的和田)(2)

关于红玉的形成主要有二种原因,一种是玉石由氧化铁等矿物质渗透沁入形成;另一种是天生的原生玉石,是玉石生成过程中天然形成的。

无色籽玉历经千万年在河床滚动流淌,途经不同地域的有色矿物的侵染所致,质地细腻的被浅沁皮毛,质地松软的被沁透,红玉、黄玉、墨玉、紫玉等稀缺玉种多产于此因。

最好的红色和田玉(一生难见传说中的和田)(3)

当然铁离子是致色原因———铁离子是与铝原子一起形成在透闪石内的,而非“污染”致色。在强光的照射下,玉石内会透出艳丽的玫瑰红来。“这是原生红,里里外外都是一样的。”因为原生矿之前一直未被人发现,所以世人所见的红玉指的往往都是沁色红玉。

和田红沁玉产自昆仑山的北麓的墨玉,是一个如同羊脂玉一样稀有的珍贵而独特的品种。有人实地考察过多次,在墨玉县“江昂巴格乡”的喀喇喀什河,路经此流域的无色玉都会被侵染,如同墨玉人的黄牙,之所以名贵是此流域在整个河道中仅有十几公里,出产的沁红上品玉稀少,更多的是沁红发黑的卡瓦石、石英石、蛇纹石、鹅卵石。

在亿万年前此地为海洋,地壳裂变,火山爆发,地球变迁过程中历经无数次泥石流、洪氷.地震等自然变迁至墨玉河河床之中的玉石埋藏进化而成。红沁是墨玉河床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出来的稀有品种,与其它玉一样,其红色是由矿物质的自然沁色而形成。

最好的红色和田玉(一生难见传说中的和田)(4)

和田红沁上品玉稀少,在市场上几乎找不到表里如一的红沁玉,正如红颜遇知己一样难得机缘!因此,红沁玉十分珍贵,在古代,上品红沁玉只有王室贵族、宫廷帝王才拥有,在民间,只是个传说,百姓只能在文献中闻其名而不见其面。再加上红沁玉艳丽的色泽,使其成为近年来收藏界竟相追逐的奇珍异宝。

物以稀为贵,红沁玉的极度稀缺造成了其极度的珍贵,因而在投资收藏和田玉中,红沁玉是个不可多得收藏品,如今因为产地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几乎绝迹!所以,市面上也就出现了很多人工制造的假红玉。

如下图这块:

最好的红色和田玉(一生难见传说中的和田)(5)

真真的红沁,色泽自然,无异味,有暗深红过度到浅红,在玉体上有自然的过度纹理,泡在清水里多长时间都无脱色和异味,玉水分明,清澈见底。

目前市面上最多见的就是沁红的料子,其颜色要鲜艳的多,但沁色存在外深内浅的现象,“艳若鸡冠”形容的红玉多为沁色红玉,其外部红色很艳丽,不足之处在于沁色的红玉料,内部结构比较松散,石性、僵性比较大,透光不足,其形成原理类似沁黄玉料,当然也可能有沁色非常好的红玉玉料。原生的红玉颜色主要是暗红和酒红为主,“其紫红处如凝血”说的就是原生红玉,原生红玉色泽均匀内外颜色一致,通体色差不大,透光性好,玉石结构较为紧密。

最好的红色和田玉(一生难见传说中的和田)(6)

红玉籽料原石

御府君特意查了这两年的拍卖纪录,发现在拍卖场了还是有红玉出现的

最好的红色和田玉(一生难见传说中的和田)(7)

清十八世纪 红玉髓雕抱瓶童子小花插

因为红沁玉的珍贵程度,成为各位玉友、藏家们争相追逐的玉种。真正红沁玉可遇而不可求,能够收藏到一块质地上乘的和田红沁玉是收藏者的自豪,也是一种缘分。一位的追求只会打眼吃药,对和田玉真正的热爱,可不只是食于色也那么简单。

来源:新疆观赏石协会网,如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处理,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