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幅员辽阔,居住着汉、满、回、蒙、朝鲜等多个民族。由于地理、历史条件的不同,各地旧有的婚姻嫁娶的风俗也不尽相同。张家口地区的婚俗与山西接近,承德地区和唐山地区东半部的一些县份与辽宁差不多。就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广大平原地带的汉族来说,其婚俗颇具河北特色。

正宗河北结婚风俗(河北婚俗简介)(1)

这一带的汉族群众,旧时的婚姻多为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儿女们一般是没有选择配偶权利的。双方订婚时,经媒人“丢订物”,订物多为钱财,女方向男方索“彩礼”。结婚时讲究所谓“催装礼”。

男方送龙凤饼、肉、衣物等礼品,由媒人陪同送到女方家里。女方要将嫁妆交媒人一同带回家。当晚,请一位父母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到新房中安放被褥。

娶亲时以“红”示“喜”,放鞭炮,打红灯笼,还请仪仗队和吹鼓手奏乐,新郎乘轿或骑马,或坐车,到了岳父门前,新郎被引至客房吃茶点。女方把插花戴到新郎帽子上,将披红挂在新郎身上或轿前。新娘多穿红绸衣服,头戴红花,脸敷香粉,唇抹口红,在迎亲曲中上轿。

正宗河北结婚风俗(河北婚俗简介)(2)

有的轿后还系把水壶,不断滴水,谓“长流水”,取两家往来不断之意。新娘娶回,要绕村串庄,不准走原路,谓“不走回头路”。

新娘以红绸盖头,下轿后同新郎拜天地。此日,亲友都来致贺送礼。这时请德高望重者念喜歌,歌词都是吉庆的,诸如“新房一闪红花开,家里有金黄色斗供龙牌”“相府门上挂彩绸,千金小姐配王侯”类。

人洞房之前,堂屋桌上放置核桃、枣、花生、栗子,取夫妇白头到老、早生贵子之意。解放后,随着时代的前进,这些旧的风俗礼仪,逐渐消亡。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步被自由恋爱所代替。

大讲排场,索要彩礼等现象日益减少。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只要志同道合,就由其所在单位开证明信,到当地政府登记,结为夫妇。特别是近几年,不少城镇出现了集体婚礼,当地政府负责人作证婚人,既热闹,又节俭。

正宗河北结婚风俗(河北婚俗简介)(3)

在农村,则提倡“男到女家”,时兴了“女娶男”。

婚礼时临时成立的管理机构颇有讲究,将帮忙人员分为总管、照客、礼房、菜房、饭房、水房、打杂等”,写好单贴于墙上,各人等各司其职,各司其责,做到忙而不乱。主人确定了总体花多少钱等大事后,一切权力交给总管。其中包括着许多管理学的精髓。

男方家的一位长辈和一位晚辈去娶亲,晚辈手提花酒坛子和离娘肉(猪肉)。新娘上轿前请“全可人”

(丈夫儿女齐全的头婚妇女)为其梳洗打扮,由兄长或叔、舅抱上车,新娘无论冬夏需穿棉衣裤,一手一双红筷子手握一根双头大童女倒,内放钢蹦。 葱。到男方家由“全可人”搀扶进屋,洗脸、梳头、纹脸,洗脸水由童男晚闹洞房,听房儿。

正宗河北结婚风俗(河北婚俗简介)(4)

旧时,结婚的年龄小没人对听其房内的动静感兴趣,长辈也要在其窗户下竖把扫帚作象征。

新娘在婆家住七天,需由娘家人长辈搬回娘家住八天,俗称“婆七娘八,越过越发”;若新娘在婆家住八天,需由娘家人长辈搬回家住九天,俗称“婆八娘九,越过越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