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四川省通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过两年多的精准扶贫,全县80万人中还有近5万贫困人口。位于通江县北部的空山乡青龙村更是典型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超过40%。2015年,青龙村开始实施精准扶贫,驻村干部刘泽训被派过去担任第一书记。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在2015年推出了《村里来了“第一书记”》的报道。时隔两年,那里的情况有什么变化吗?

精准扶贫搬迁房屋有哪些补助(10万元补助拿回家)(1)

易地搬迁政策福泽贫困户100平米住房免费住

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青龙村,六月的青龙村已经十分炎热。我们见到驻村干部刘泽训时,他正要去看望村民黄啟文。黄啟文一家在三个月前搬离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住进了这座新居。黄啟文热情地带着刘泽训参观他的新居。虽然装修还没完工,但厨房、厕所一应俱全,还通上了自来水。这里的一切和他的老房子比起来已经好了很多。

搬家以前,黄啟文家位于村里最偏远、居住环境最恶劣的五社六社地区,住的是年久失修的木质房屋。由于缺水,他们每天要走路到几公里外的地方背水,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2015年3月,刘泽训来到村里驻村后,首要任务就是劝说这里的村民搬到适合居住的地方。然而黄啟文这样的老人故土难离,怎么说也不愿意搬家。

刘泽训前后上门16次,劝说黄啟文搬迁到大雪坪。但当时,大雪坪还只是一片荒芜的山坡。由于离水源地较远,大雪坪原有的几户居民也纷纷搬走。正是对大雪坪的前景没有底,让黄啟文等老人迟迟不肯点头。刘泽训明白,要想让大伙搬家,必须给他们吃下定心丸。大雪坪首先要解决的的问题,就是水源的供应。经过与当地水务部门协调申请,刘泽训争取到了水利建设资金。将3公里以外的水源引入大雪坪,并建起了一个上千立方米的蓄水池。

精准扶贫搬迁房屋有哪些补助(10万元补助拿回家)(2)

刘泽训:前方蓄水池建起来过后,就让大雪坪从此就有了生机,我们的易地搬迁就立足了,这就让老百姓同时吃上了放心的自来水。

解决了水源问题,大雪坪成为了青龙村最宜居的地方之一。但是,五社和六社原本就是村里最穷的地方,怎么可能拿得出钱搬家呢?正当刘泽训一筹莫展的时候,2016年8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地到空山乡。

精准扶贫搬迁房屋有哪些补助(10万元补助拿回家)(3)

刘泽训:当时这个国家的易地搬迁政策出台过后,对老百姓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它政策是这样的,我们精准贫困户是每一个家庭成员补助25000块钱,他的负债户均不超过1万元。到目前为止,我们青龙村这个五六社,共计43户185人,已经全部搬迁入住易地搬迁点。

精准扶贫搬迁房屋有哪些补助(10万元补助拿回家)(4)

这片200多亩的山坡上,已经建起22栋新房。文化广场、医务室、绿化带一应俱全。按照国家易地搬迁补助标准,每个村民能获得25000元补助。搬迁的家庭大部分为四口之家,每户能获得10万元资金补助。而在青龙村建设新房,每平米的成本约为1000元。也就是说,光靠国家补助,每户家庭就能承担100平米的新房成本。

解决了住房问题,刘泽训又带领大家在搬迁点附近开荒种地,每家每户都分到了4亩集体土地。黄啟文从家里出发,只需走上几分钟,就能到达自家的田地。眼下,他刚刚引进良种马铃薯,一亩地能有3000元的利润。

分到土地,上了年纪的黄啟文还只是种了些粮食作物,他的邻居黄朝升却在刘泽训的指导下,种上了中药材。黄朝升也是贫困户,搬到大雪坪后,种上了3亩半的大黄。大黄的经济价值比较高,但是需要三年才能成熟。脑子灵活的黄朝升又从网上学习了白芨的种植技术,成为全村第一个种白芨的人。

精准扶贫搬迁房屋有哪些补助(10万元补助拿回家)(5)

然而,白芨成本很高,一亩地要1万多元钱,黄朝升反复权衡,只种下了半亩,但如此一来他就不能和种子公司签合同,也享受不到技术指导,结果就出了问题。长势好的白芨,已经在地里长出白色的枝芽;长势差的,仍旧是光秃秃的种子,有的甚至已经坏死。他只好向刘泽训求助。

一个多小时后,刘泽训带着乡里的农艺师朱炳权赶了过来。经过分析,朱炳权指出,黄朝升的白芨种在露天的土地里,直面阳光暴晒,而白芨需要在阴凉的环境下成长,所以才出现长势不均的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给白芨安装遮阳网,但在这半亩地安装遮阳网需要2000多块钱,黄朝升承受不起。刘泽训打算帮他争取一笔建遮阳网的资金。

刘泽训 : 你到村上财务上,借点钱,以产业发展的形式借给你,这个钱将来要还的,先按照技术来。

刘泽训说,村里会借给黄朝升3000元,除了帮助他搭建遮阳网,挽救地里的白芨损失外,还能留给他一部分周转资金。听到这个消息,黄朝升十分高兴。如果这半亩白芨顺利丰收,能产生1万多元的经济收入。他不仅能够还上村里的钱,还可以扩大再生产。

黄朝升:脱贫摘帽我认为并不是很艰难的事。

不过,像黄朝升这样靠自己摸索、一家一户的生产只能让村民们勉强脱贫,很难致富。为了走上致富的道路,刘泽训希望能够在青龙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共同发展。但是当地并没有这样的能人,刘泽训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当地在外打工的人。朱黎明是青龙村本地人,在外地办合作社取得不错的效益。但当刘泽训提出让他来村里办合作社时,这个本地人看着山高路远,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现状,两次都拒绝了邀请。刘泽训一面多次上门劝说,一面大力改善村里的水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随着青龙村面貌的转变,朱黎明最终回到了家乡。

精准扶贫搬迁房屋有哪些补助(10万元补助拿回家)(6)

朱黎明 :到2017年刘泽训第三次找我谈,我到青龙来看了一下,发展得不错,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通到家门口,水泥路,电也通了,自来水也通了,我就决定回青龙这个地方来发展,带老百姓一起共同致富,我也是青龙人。

眼下,短短三个月时间内,朱黎明的合作社就在村里种起500亩大黄,建起1个300吨规模的黄牛养殖场,为乡亲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黄啟文现在一有空,便会带上农具到合作社做工。

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青龙村村民黄啟文:我一个月干20天活,挣1400块钱,每天工作七个小时,还休息十天。

现在黄啟文每个月能在合作社赚1400块钱。而今年通江县的贫困标准为人均年收入3500元。也就是说,黄啟文每年只要在合作社干上3个月,便能实现脱贫。而其他青壮年劳动力,每个月都能在合作社赚上2000元。一年下来有两万多元的收入。到今年9月,青龙村的315名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

精准扶贫搬迁房屋有哪些补助(10万元补助拿回家)(7)

夜幕降临,青龙村的村民纷纷来到村委会。这里正在举办农民夜校。为了让村民们在精神上也实现脱贫,刘泽训从去年开始创办了这个农民夜校。农民夜校的老师由刘泽训、贾芝国等村干部担任。围绕村民们的实际需要,他们安排了五花八门的夜校课程:有的为大家解读最新的扶贫政策,有的教授大家先进的生产技术。每次上课,夜校都能吸引好几十位村民听课,宁静的乡村夜晚被安排得非常充实。

4.5公里山路堵住青龙村 村民凑钱也要凿出发展路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青龙村村民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脱贫致富也有了切实的保障。然而,青龙村要想走上致富路,还有很多功课要做。2015年,青龙村开始修建一条从七社通往空山乡场镇的道路,但这条短短4.5公里的路至今还没有完工。青龙村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呢?

精准扶贫搬迁房屋有哪些补助(10万元补助拿回家)(8)

六月伊始,青龙村的这条碎石路开始了硬化工程,这条路是青龙村七社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全长4.5公里。刘泽训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监工。

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青龙村第一书记刘泽训:可能你们做事的很多的都是我们青龙的,其他的外头的少,你一定要讲究这个质量,这就是我们唯一的一个出去的路。

过去没有修路时,七社的村民去16公里外的乡上,需要花5个小时,祖祖辈辈都饱受交通不便的困扰。2015年刘泽训来到青龙村后,发动群众修建这条路。当时,国家还没有针对通社公路的补助政策,刘泽训能争取到的资金很少。乡亲们很清楚打通这条“生命线”的巨大意义,他们从紧巴巴的日子里抠下钱,东拼西凑凑了11万1千两百块钱,投到了修路上。对于一个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130元的小村庄来说,这111200块钱,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

刘泽训:我们老百姓的钱,吃烟的钱,娶媳妇的钱,都拿出来修路了,我们把路修好了,就能找到好姑娘,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村民:我拿了五六千,家里没的钱了,买烟的钱都没得了。只要把路修通,就可以慢慢挣了。想着慢慢把这个难关度过,以后慢慢挣钱,管他挣一分一块。

精准扶贫搬迁房屋有哪些补助(10万元补助拿回家)(9)

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2015年8月,七社通社公路顺利开工。青龙村地处喀斯特山区,岩石山群峦叠嶂。很多路段只能沿着悬崖建设,需要用炸药来开山。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修路的重担落在很多老人和妇女肩上。由于缺乏资金,他们没有先进的工具,只能用锤子凿开一块块坚硬的岩石。艰难的路段一天只能推进两三米。

短短4.5公里距离,村民们前后花了十个月才修通这条路。路虽然通了,但路面崎岖不平,交通依然十分不便。

要想让七社真正地融入外面的世界,碎石路必须硬化为水泥路,但是村民们已经不可能再拿得出硬化的费用。碎石路的状况就这样维持了一年。今年4月,国家出台了通社公路交通补贴,这条路的硬化资金终于有了着落。

刘泽训:修一公里4.5米宽的水泥路硬化,实际上要70万多块钱,所以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资金缺口。

精准扶贫搬迁房屋有哪些补助(10万元补助拿回家)(10)

国家的补助金是按照大部分地区情况制定的统一标准。但青龙村的地质条件具有特殊性,普通标准的补助金不够。但是为了尽快硬化路面,刘泽训找到工程队老板协商,让他先行垫资帮助青龙村修路。

刘泽训 :老板他先垫资给我们修起,我们三年分批次付清。

算上国家的补贴资金,这条路每公里还有20万的资金缺口。4.5公里的硬化工程一开工,青龙村就有了90万的负债。除此之外,青龙村还在对一条7.6公里的道路进行升级,把3.5米的公路加宽到4.5米。两项工程加起来,青龙村的负债达到200多万。

刘泽训之所以急着要把村里的路修好加宽,是因为他想让青龙村尽快融入到空山乡的旅游圈内。空山乡旅游资源丰富,拥有1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但游客往往到了乡镇,便不再考虑去山高路远的青龙村。村民们都盼着公路能尽快修好,方便游客走进青龙。

肩负乡亲们的期待,刘泽训决定再一次找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他首先来到了县农工委,看能否解决200万元的资金。

精准扶贫搬迁房屋有哪些补助(10万元补助拿回家)(11)

四川省通江县农工委副主任范仕钦:今年我们县的脱贫村是25个,这个面比较大,村村都需要钱,光靠我们这一个部门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就统筹全县其他的涉农资金,与其他材料一道,商量、研究,提出方案报告县上,尽量给你解决。我们下一周给你答复。

离开农工委,刘泽训又决定到县扶贫局试一试。扶贫局的领导听取刘泽训的说明后,也有些为难。

四川省通江县扶贫移民局党组书记屈天海:我们研究之后,看采取一种什么方式,能够解决多少,但是我们尽量想一切办法,能够逐步地把这一块解决好。

农工委和扶贫局的态度都很积极,但都需要经过开会协商才能给出答复。什么时候能拿到钱,能拿到多少钱,刘泽训都没有得到答案。

刘泽训:当然和我预期所想的也许差一些,这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个人觉得,因为我们这方面在工作的时候我们想的是三年把资金付清,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无论是资金怎么样,或者是短缺,我们先要把工程先干起来,我们有一个缓冲的余地,干起来以后我们再想办法,我总在想,以前我们这个建新村都建起来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一定能解决。

【半小时观察】扶贫政策:既要讲原则也要有灵活

通过两年的精准扶贫,青龙村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但如果想让青龙村彻底告别贫困,修好通向外界的公路成了关键,可以说青龙村的扶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一公里”。但两年了,这条路还是没有修好,原因就是缺钱。

村里修路,政府有补助资金,但青龙村地质条件复杂,成本费用超过了补助标准,存在资金缺口,这条路修不下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扶贫补助必须有规章、讲原则,但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扶贫过程中,既讲原则,又能否根据各地情况,多设计出几种特殊方案,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推进扶贫工作,让贫困群众更快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