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许多传说及民间习俗,比较有名的有如下几个:

1,桃花江出美女

湖南人的风俗传说(有关湖南的几个传说及民间习俗)(1)

这个说法源自上个世纪早期黎锦辉(湖南湘潭人,“黎氏八骏之一”)谱写的著名歌曲《桃花江是美人窝》。当时黎与桃江美女,即后来成为他夫人的梁惠方相恋,初次到桃江后,发现当地男的帅,女的靓,因而激动地谱写了上述歌曲。

至于桃花江为什么出美人,又有另一个无从考证的传说:

传说当年湘军攻破天京后,俘虏了洪秀全宫中大批宫女,在洞庭湖上拍卖,许多流入桃江,因而桃江有了“美的基因”。不过这种说法不太靠谱,因为据说天京宫女大都宁死不屈,基本“殉了天国”。

2,湘潭人吃槟榔避瘟疫

这个说法源于1650年,即顺治六年。当时清兵围攻湘潭,破城后屠城。人口幸存不及百分之一,尸骨无人收敛,瘟疫流行。后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槟榔避疫之法帮助收尸净域。这就是湘潭人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关于嚼槟榔的民间习俗的来历。

3,朱洪武(朱元璋)血洗湖南

另外一种说法是“血洗浏阳”。据说以前湖南人差不多被朱明军队杀光了,现在的湖南人大部份是从江西迁过来的。

不过,上述传说正史中没有记载。虽然如此,现在湖南许多家族族谱显示:祖先来自江西,而且正是元末明初的时候。同时,湖南在元末时候,是另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根据地。陈友谅当时恰好是朱元璋的最大的敌手。朱元璋在江西鄱阳湖大战中击败陈友谅,再攻入湖南,首当其冲就是浏阳,在湖南肯定有过血战。所以:“血洗湖南”或者“血洗浏阳”之说应该也不一定是空穴来风。

4,大王庙

说到元末农民起义,又有另一个关于“大王庙”的传说。

古代,中国管辖鬼魂的地方机构一般为两级:即城隍庙和土地庙。但在湖南某些地方多了一级,即“大王庙”,是处于城隍庙和土地庙之间的一级机构。

所谓“大王”,就是元朝村一级的基层蒙古管理者。据说元朝湖南人属于当时四等人中最低等级的“南人”。是受民族压迫最厉害的族群:每个村共用一把菜刀,村长必须由蒙古人担任,由全体村民供养,村中有哪家婚娶,村长享有初夜权......。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愤怒的村民杀死了各村的“大王”。谁知这些被杀死的“大王”死后也不消停,变成厉鬼作祟。为了消除“鬼祸”,在道师指导下,各地建“大王庙”祭祀“大王”。“鬼大王”才停止作祟。这就是湖南某些“大王庙”的来历。

(生前要供养,死后要祭祀,也是服了。)

5,讨百家米

这是另一种湖南有关人死后做白喜事的习俗。

在湖南民间(岳阳至湘潭这一带都有此习俗)。据说老人去世的时候,在七个七中,如果没撞到一个七,必须讨百家米,这样的话后世子孙才吉利。

笔者本人的岳父前年去世,因为没撞到七,必须讨百家米。但现在城镇化,农村没什么人了,估计担谷箩去讨的话,忙活一天都讨不满一百家。后来想了个办法:装五包烟(刚好一百根),开小汽车去镇上挨家挨户讨,两三小时,五包烟递完,百家米讨到手。也因此开启了“开小汽车讨百家米”的模式。

6,湖南头

“湖南头”应该是广东、广州人对湖南人带有地域歧视色彩的称呼(其实这不奇怪:国与国,省与省,甚至县与县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歧视色彩)。

不过,在与广东交界的湖南永州,有一种不带歧视色彩的“湖南头”来历的传说:

以前,有一个湖南永州藉的货郎,在湖南、广东一带走家串户地做小买卖生意。后来与一广东女人发生恋情。该妇女怀孕后生下了一男孩,但从此不再见永州货郎上门。妇人含辛菇苦养大小孩,没想到小孩成年后突然发迹,成了富贵人士。

过去的人一旦发迹,都会想到重修祖坟,所以这个富贵人士向母亲打听父亲下落,母亲告之了货郎经常的经商路线。该富贵人士一路走访,终于在靠近湖南的一个边境村子打听到了父亲的下落:20多年前,有一个经常这一带做小买卖生意的永州货郎,突然于某天在该村得急病去世了,好心的村民已将他埋葬在村外一处无主之地。

富贵人士悲喜交加:买来棺材,叫来民工准备迁坟回故乡,没想到挖开坟墓,刚好露出了人头,头颅都没有腐烂。风水先生大呼惊奇,后来经仔细勘验,说此坟墓正是一处风水宝地,怪不得后人会发迹云云。于是富贵人士用上等棺木重新装敛了父亲,仍旧埋在原来的“风水宝地”

但是,“湖南头”的叫法开始在此地流传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