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虻,全名金黄指突水虻,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水虻种类,尤其以养殖场的粪堆中最为常见。金水虻分类上属于水虻科指突水虻属。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金水虻适宜人工繁殖。与黑水虻不同,金水虻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昆虫。从世界性的分布范围来看,金水虻也主要分布的东亚、东南亚地区。我国大多数省份都有金黄指突水虻的分布,尤其在南方山地的金水虻数量众多。

江苏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技术(处理畜禽粪便水虻新品系金水虻的养殖及介绍)(1)

金水虻形态艳丽大方,体态高挑,拟态大黄蜂,十分美丽。金水虻幼虫主要食粪,因此具有很大的资源利用价值。有人评价到:金水虻如此漂亮的昆虫,没想到它的幼虫竟与苍蝇之流混在一起。不过,在我们资源昆虫研究者看来,金水虻乃是自然界的“清洁工”,是一种伟大的昆虫,清理着自然界的腐败物质,为地球环境的感觉整洁贡献着力量。客观评价,金水虻形美,行也美,出淤泥而不染。

江苏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技术(处理畜禽粪便水虻新品系金水虻的养殖及介绍)(2)

一 、金水虻的各个虫态与习性

1、卵: 金水虻统一为聚产卵块,卵多产在物体的表面或者凹陷处。每枚卵块包含的卵数从200-300粒。单卵米粒状,卵长1.4mm,比黑水虻卵大一倍。金水虻的卵发育时间很较短,可以在一天内孵化。

江苏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技术(处理畜禽粪便水虻新品系金水虻的养殖及介绍)(3)

2、幼虫:幼虫白色,身体扁平,身体除头部外分为11节。幼虫习性较安静,受到惊扰后具有假死性,通过形态比较可以发现。金水虻幼虫生长迅速,幼虫发育至预蛹阶段,身体变黑,会爬出饲料,寻找隐蔽处化蛹。

蛹:蛹为围蛹,通体黑色,长2-3cm,尾部微微下弯。羽化时,蛹壳头部从背面横向裂开,头部蛹壳脱落,露出成虫触角和复眼,其后产生一条较短的纵裂,形成“T”字形裂缝,成虫爬出。

江苏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技术(处理畜禽粪便水虻新品系金水虻的养殖及介绍)(4)

成虫:金水虻成虫呈现明显的金黄色,复眼黑色,触角耕节内侧端缘向前成指状突状,亚端部具一细长的鬃状触角芒。金水虻翅端部1/3为黑色。腹部背板与3-5腹板具有大块椭圆形黑斑。

金水虻成虫两天交配,雌虫交配后产卵。雄虫交配后不久死亡,雌虫在产卵后也死亡。野外发现金水虻取食,不过金水虻多活动上山区较潮湿的地方,可能有清晨时进食雨水或者露水。在笼式饲养下,金水虻成虫喜食清水河蜜糖水。

二 、金水虻与黑水虻比较

1、形态特征

金水虻与黑水虻个体大小接近,成虫可以直接从体色上分开。两种水虻的幼虫、预蛹与蛹的形态比较接近,初次见到不容易区分。金水虻幼虫更为宽扁一下,而黑水虻幼虫更为细长。金水虻与黑水虻的幼虫习性也十分接近,都喂腐食性。另外,黑水虻幼虫对高温。干燥等环节的耐受力较差,遇到不良的环境极容易发生萎缩死亡。

2、成虫习性

黑水虻与黑水虻成虫的习性却差别较大。与黑水虻喜欢产卵在缝隙中不同,金水虻产卵多选择在物体的表面处。黑水虻更能适应湿冷的气候,多分布在山区,在海拔300到2000米的范围内十分常见。而黑水虻原生环境为南美洲草原,适应干燥炎热的环境中,多件与平原和低山丘陵。研究表明,金水虻的适应生存温度为20-30度,而黑水虻的生存适宜温度为25-35度。同样温度下,金水虻卵的发育周期要比黑水虻卵短2/3的时间,金水虻成虫交配 和产卵不需要强光的刺激,因此,金水虻的人工繁殖比较简单,从卵到成虫的可以全部室内养殖。不过,金水虻的繁殖能力较黑水虻差,单雌产卵量只有300粒左右。

江苏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技术(处理畜禽粪便水虻新品系金水虻的养殖及介绍)(5)

3、幼虫取食能力

与黑水虻幼虫相比,金水虻幼虫在取食过程中的运动性差,因此能够积累更多的营养,更适用于处理侵蓄粪便等营养成份较低的食物。研究证实,金水虻对畜禽粪便的转化率可达30%左右,而黑水虻对畜禽粪便的转化率仅为20%。转化同样数量的食物。收集到的金水虻幼虫比黑水虻幼虫重50%。利用金水虻和黑水虻分别处理放置时间超过两个月的猪粪时,虽然两种水虻具有相近的取适量,收获到的金水虻生物量比黑水虻差不多大了一倍。

江苏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技术(处理畜禽粪便水虻新品系金水虻的养殖及介绍)(6)

4、自收集能力

金水虻与黑水虻一个更为重要的行为区别,那就是两种昆虫变成预蛹后造出书屋的能力不同,生产上称其为自收集能力,这将为两种水虻的收集模式提供两条不同的路径。研究发现,在饲料含水量为70%的饲料残渣中,黑水虻预蛹的迁出率不到一半,而在同样条件下,金水虻预蛹的迁出率可达99%。我过传统的资源昆虫养殖多采用斜坡自收集,如家蝇、大头金蝇,而金水虻完全适用这种收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