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古代封建社会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教育组织和教学机构,就是古代书院。

通常情况下,书院是由古代封建社会那一时期较为著名的人所创建或者是朝廷主办,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高等学府。

古代书院属于一种民间组织,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在唐朝刚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于修书或者是校书以及藏书的场所。由于在唐朝末年,常年接受战乱,官方学习的地方荒废。

那时候,大多数都是由私人所维持的,而宋朝初年一直在忙于统治,没有时间顾及这方面的问题,之后私人讲学所形成的书院逐渐发展壮大。在宋朝时,书院达到了一个巅峰。

本身教书育人这事,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虽说人们知道在古时有书院的存在,但是很多人都比较好奇,在封建社会那种环境之下,古代的书院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怎样运作的?

鹅湖书院古代人读书地方(屋舍如庠序读书兼教文)(1)

一、古代书院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书院这个名字最早是出现在唐朝,后来发展成的教书育人的地方。

袁枚所著的《随园随笔》中,提到一段话:“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

在唐朝时期,书院一共分为两种,其一是官方所设立的书院,主要的工作就是收集整理和校对书刊。其二便是读书的地方。

这类书院在唐朝时期分布还是比较多的,大多数向文方面发展的人都有自己的书院。就像是在自己家里单独的开辟出来一间书房,有独立的读书空间,能够静下心来思考。

而古时候所设立的专门供读书人使用的书院大多数环境都很好,是一个适合读书,潜心研究的好地方。

其实,在很多唐诗当中就有描述关于读书人的“书院”。

刘昚虚的《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到了唐朝后期,读书人所拥有的私人书院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由原来的潜心研究之地,变成了讲学教学的场所。会发生这样的转变,与唐朝大环境的改变有着很大关联。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环境发生了大的转变,朝堂上政治腐化,又有宦官专政,这造成文化教育受到巨大的冲击。

在这乱世之中,有不少的人都退隐山林,开始潜心读书,并且招收很多的学徒讲学。在这时就已经产生了具有教育意义的书院,但是设立的并不多。

因为当时没有完善的制度,实质上还是属于私人所建立的学堂。

鹅湖书院古代人读书地方(屋舍如庠序读书兼教文)(2)

  • 2、宋朝书院迎来繁荣

在北宋初年,教育也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只是单纯的将重点放在了科举制度上,为了招收更多的人才,扩大了每年科举之后的招生名额。但是,当时官方的教育并没有开通,科举考试扩招名额以后,学子们的积极性变得更高了。

没有官方的地方学习,就出现了很多的私人书院。

北宋初年的制度,推动了书院,达到了一个繁荣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北宋中期,朝廷便开始重视教育方面的问题,开始大规模的组建了官方教学。

这对民间的教育组织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有不少的私人书院在这一时期渐渐消失了。

但这并不代表书院不繁荣了,因为依然有很多新的书院建立起来。

在北宋时期出现了一些颇为著名的书院,比如:衡阳石鼓书院、九江白鹿洞书院等。

等到南宋时期,官方的一些教学地点开始恢复,但是官方的教学水平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与此同时,理学的发展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出现了多种学派,最为著名的“朱熹闽学”就是在这时期出现的。

各大学派的崛起,又一次推动了书院的发展。学派的领头人开始在书院传达自己的思想教学,也因为他们的出现,致使书院的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吸引了很多的读书人。

就整个宋朝而言,书院的数量庞大,并且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院,在大环境的推动之下,规章制度也逐渐完善。

鹅湖书院古代人读书地方(屋舍如庠序读书兼教文)(3)

  • 3、明清时期发展坎坷

到明朝前期,书院发展就开始不如宋朝时那样好,已经出现了衰败的情况。

因为当时明朝更注重官方的教学,而且一直在完善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就是明朝控制了思想方面的问题。

注重官方教学就意味着学子们想要当官,必须通过官方教学才可以。

而且明朝的高层并不在意也不提倡书院教育。到了明朝后期,书院又一次迎来了新生。

主要是到了明朝后期,朝廷上出现了宦官专权等严重的问题,间接的造成书院有了一定的政治特色。

那一时期,腐败情况较为严重,官学也出现了问题,教学水平大不如前。

所以在明朝后期,书院又一次崛起。

清朝在刚刚控制全国局势时,并不鼓励创建书院,可以说是严格看守。

一直到康熙年间,统治达到稳定的状态,为了能够多聚集一些汉族的文人,便在教育这方面实施了一些政策,开始修建书院,也鼓励人们创办书院,书院又一次迎来了热潮。

清朝到达雍正后期,是非常鼓励创办书院的,但是清政府同样会加强书院的管理,而且还将所兴办的书院全部纳入关官学的体系当中。这也就意味着私人所创办的书院都是被政府所控制的。

到了清朝末年,出现了新式的学堂,古代书院自然也就没了光彩。

鹅湖书院古代人读书地方(屋舍如庠序读书兼教文)(4)

二、古代书院是如何运作的?
  • 1、书院不限制招生

古代书院最大的特点便是由私人所创办的,由私人所创办的,便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最主要的就是让平民接受到教育。

民间的书院从出现的那天起,所接受的便是社会阶层的人员,对于爱学习有学习之心的人开放的。

书院在招人的时候是不设有任何的门槛的,没有户籍方面的限制。也不论你贫穷还是富贵,只要有志向想学习就可以。

虽说在明朝和清朝时期,有很多的有名书院被官方所控制,但是仍然秉承最初的教育情怀。

当然,虽说对招收人员的户籍方面没有设限制,但是对于人员的本身是有很多的要求的。

大多数人都会冲着名气比较大的书院而去,名气较大的书院,每年因为报名的人数太多,所以会有很多严格的考核。

对于学生的素质以及基础文化水平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仅是在学习方面要有一定的要求,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两者缺一不可。

古代的书院,在招生标准这方面,是根据书院的真正实力而定的。

最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是,书院不仅仅会招收一些综合素质高,文化基础强的人,还会招收一些比较差的学生。

并且,并不是有人推荐就会受欢迎,反倒是被人举荐不受欢迎,因为在招什么样学生这方面是由主讲的老师所决定的。

鹅湖书院古代人读书地方(屋舍如庠序读书兼教文)(5)

  • 2、书院办学的经费一部分是来自官方的资助,另一部分是由民间的集资或者是捐献

很多人可能比较疑惑,古代书院是由私人所创办的,那么创办书院的钱又是哪里来的呢?难道是全部自己出的?

其实并不是,创办书院的钱有一部分是来自官方的资助,而另一部分则是由民间的集资或者是捐献,又或者是书院收来的,而绝大一部分的办学经费都是学田来的。

其实古代书院的负担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书院所秉承的教学理念就是让有志气想学习的人,能够好好的读书。为了能够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是不用花住宿的钱,有一些更是食宿全包。

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贫困的学生是整个学期费用都是全免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困难的学生。

但实际情况是,几乎书院的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待遇,不仅提供食宿,还会给他们钱。

有一些较小的书院,并没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在办学这方面钱是有限的,所以没有办法将所有学生的食宿全部包下,但是都会尽所能给学生提供食物。

  • 3、书院更注重学生自学

书院更重视的是让学生自学,能够独立研习所学的内容。而且课程并不是一板一眼固定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课程的安排相对较为灵活。

书院几乎都是以自己学习读书为主,教师的指导只是辅助,有任何难的问题都可以请教老师。而对于学生的考核,大多数都是以平时的表现为主,不仅仅注重学业,更注重学生的人品和气节。

主讲老师大多数都是品德兼优,学识渊博之人,而且大多数都是有名的人。有不少的学生会因老师而来,虚心求教。

学院内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甚至是可以说一些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尤为深厚。也就是这个原因,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是非常注重尊师爱生的,这也是中国教育上优良的传统。

鹅湖书院古代人读书地方(屋舍如庠序读书兼教文)(6)

结语

尽管书院已经成为一种历史,但“书院精神”,比如“人文精神”、“独立精神”、“兼容精神”、“批判精神”一直被后来的教育界所传承和创新。

中国教育历经这么多年,不断的演变,有些事情仿佛已经消失在历史当中了,出现了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今现代,我们可以发掘古代书院的价值取向、精神方面的传统,将这些好的精华融合到现在的教育行业当中,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论语》

《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