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说起这首《两只老虎》,相信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但如果说到这首儿歌的来历,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就都不知道了。

我们的记忆中即将消失的童谣(这首人人熟悉的儿歌)(1)

这首我们觉得很土的儿歌,其实洋气得很,是一首舶来品,原版是法国儿歌《雅克兄弟》(又名《雅克教士》《雅克修士》《还要睡吗》等):

Frère Jacques(雅克兄弟) 

Frère Jacques, Frère Jacques,

雅克兄弟,雅克兄弟,

Dormez-vous? Dormez-vous?

快起床,快起床。

Sonnez les matines! Sonnez les matines!

去把晨钟敲响,去把晨钟敲响。

Ding, ding, dong.Ding, ding, dong.

叮叮当,叮叮当!

我们的记忆中即将消失的童谣(这首人人熟悉的儿歌)(2)

而关于《雅克兄弟》的来源,众说不一。有称此歌曲曲调来源于17世纪,也就是我国明清之际。也有称其产生于1811年,即嘉庆十六年。即使是后一种说法,这首歌曲诞生至今也有二百多年了。甚至还有称其源自约10世纪产生的格列高里圣咏,那是唐朝末年到北宋初年这段时期,距今有一千多年了。

由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这首儿歌在欧洲广泛流传,并根据当地习惯做了修改,比如,这首儿歌在德国被改成《马克兄弟》、在英国被改成《约翰兄弟》,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进行了改编,反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兄弟。

1888年,奥地利作曲家马勒还把这段旋律进行改编,写入了他创作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中。是不是觉得一下子就高大上起来了?其实真正高大上的,是这首儿歌传入中国之后。

我们的记忆中即将消失的童谣(这首人人熟悉的儿歌)(3)

20世纪20年代,北伐战争期间,《雅克兄弟》传入我国,不过它并没有立刻变成《两只老虎》。由于这首歌曲的节奏明快,易记易唱,有人就填入宣扬北伐宗旨的歌词,把它变成了妇孺皆知的《国民革命歌》(又名《打倒列强》),厉害吧!

《国民革命歌》(又名《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我们的记忆中即将消失的童谣(这首人人熟悉的儿歌)(4)

《国民革命歌》是国共合作发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产物,词作者有邝鄘、罗振声、廖乾吾、甘乃光等多种说法,尚无定论。《国民革命歌》的词曲刊登在1925年2月20日创刊的《中国军人》刊物上,很快风靡全国,军官就职典礼要齐唱,学生集会要合唱,农民协会成立、各种纪念大会,甚至闹洞房,都要唱《国民革命歌》。

1926年3月18日,数千名北京学生和市民到北洋政府请愿,高呼“打倒帝国主义,驱逐八国公使出境”“打倒段祺瑞”等口号,还高唱《国民革命歌》。“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上海学生发动万人游行,沿途也高唱《国民革命歌》。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部队也同样高唱《国民革命歌》。1927年,《国民革命歌》还差一点成为当时的国歌。

但这只是改编这首歌的开始。1930年春,阎锡山联合冯玉祥向蒋介石开战,“中原大战”爆发。为了鼓舞士气,反蒋联军把《国民革命歌》改成了《打倒老蒋》:

《打倒老蒋》

打倒老蒋,打倒老蒋,

除军阀,除军阀!

革命一定成功,革命一定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我们的记忆中即将消失的童谣(这首人人熟悉的儿歌)(5)

但讽刺的是,这一仗最后还是老蒋打赢了。再后来,中国共产党拿起枪杆子,走上武装起义道路,发动了土地革命,这首歌又被改编成了《土地革命歌》。电影《闪闪的红星》中,主人公潘冬子就曾和小伙伴们一起唱过这首歌:

《土地革命歌》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

分田地,分田地。

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

真欢喜,真欢喜。

而《两只老虎》版本的流传,则是与蒋经国有关。1948年出版的《蒋经国论》(曹聚仁著)一书中写到,民国三十二年(1942年)一个欢迎会最后的节目是台上台下齐唱《两只老虎》,可见这首歌在当时就已经相当流行了。另据《湘潭文史》记载,1945年从重庆美式武器训练团出来的士兵,都喜欢唱《两只老虎》,因为蒋经国欣赏这首歌的歌词。

至于两只老虎为什么会“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以及蒋经国为什么会欣赏这样的歌词,现在谁也不知道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带着浓重时代特征的版本,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反倒是歌词有点无厘头、看不出啥意义的《两只老虎》(还有粤语版《打开蚊帐》),一直流传了下来,至今仍是育儿神曲。

《打开蚊帐》

打开蚊帐,打开蚊帐,

有只蚊,有只蚊,

快啲攞把扇嚟,快啲攞把扇嚟,

拨走佢,拨走佢。

我们的记忆中即将消失的童谣(这首人人熟悉的儿歌)(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