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同“留”,在中国古文里有“挽留”、“惜别”的意思,很多人也会把碧绿的柳条视为春天的符号之一,然而如此美的“柳”,却反而令行走在死人墓穴里的盗墓贼胆寒。

在不怕鬼神,专赚“死人钱”的盗墓贼一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看到古柳树,就得马上走!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1)

盗墓的开山鼻祖:曹操

近年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等一系列小说、影视作品陆续出现在大众眼前,我国渐渐形成了一批“盗墓”题材的受众,小说里桥段精彩刺激的“盗墓”情节似乎意味着一种“现代和古代的连接”,“触犯法律规定的禁忌和危险”……

盗墓,这一行业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身处法律的对立面,是一种为人所忌讳,违法犯罪性质的一种职业。

古人重视“事死如事生”,在科学尚不普遍、还信仰“天圆地方”理论的古代,人们以为在肉体死后,人的灵魂还能前往第二个世界,在轮回转世后,人就会洗去第一世的记忆,迎向来生。

因此,在这种阴曹地府等理论的构建下,在到第二世前的这个过程中,陪葬品的存在就变得尤为重要,人们将其视为死后唯一能带走、使用上的一种重要物品。

富人在死后,他的亲人朋友往往会为他准备大量的珠宝做陪葬,让墓主人在死后依旧能够享受生前的奢侈生活,这是一种生者表达对死者重视的方式;却在同时也给了盗墓贼可乘之机。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2)

现在,很多人都可以理解“盗墓”这门“生财之道”其实是起源于千百年前的遥远汉代,但依然有很多人都会惊讶于盗墓的“开山鼻祖”居然是曹操!

汉室墓穴素来有着“十室九空”一说,即使挖掘到汉朝的陵墓,其中大部分也早已被挖取一空。

考古专家们找不到被盗过墓穴中还留下了什么有参考价值的文物,堂堂贵族的墓穴,却只留下墓主人一个人孤独的身影,有些时候,甚至连墓主人的尸体都找不到,而这种汉朝贵族的凄惨下场其实是因为后世的奸雄曹操。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3)

曹操素有一个“曹贼”的外号,一方面是有人认为曹操明明是臣子,却偷走了汉朝的江山,三国争霸割据了一个完整的国家,是乱臣贼子;另一方面这其实还和曹操筹集军饷的方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根据学者考据发现,堂堂魏国的太祖武皇帝曹操,为了补充军饷,不仅抢了汉朝的江山,还将眼光瞄准了汉室的那些墓穴,为此专门成立了一只盗墓的部队,这种行为被人称之为阴兵,后世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都是出于曹操的“大胆开创”。

曹操盗墓不仅盗的很彻底,还破坏非常彻底,根据史记记载,最经典的事例是曹操偷盗梁王墓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4)

梁王是汉文帝的次子,汉武帝的亲叔叔,这样尊贵的身份使得梁王富甲中原,甚至说得上是富可敌国,据说他去世的时候,家里还有超过四十万斤金子。

因为军中军饷吃紧,在听说了梁王的墓在徐州龟山以后,曹操便带着十几名好手悄悄地到达龟山,路上遇到龟山附近的村民,曹操便向村民询问道:“这座山上有吃人的老虎啊?”

村民想了想说:“老虎我没听说过,倒是有这个地方,听说有龙,到了晚上还会星光灿烂,不过我劝你们还是去别的地方。”

曹操一听就立即确认这里不简单,肯定有宝贝,于是当天晚上,便带着人爬上山顶寻找梁王墓。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5)

这一找,就是整整三天,曹操一行终于找到了墓道口,可谁也没想到的是,梁王的坟墓外围修筑的十分严密,根本进不去。

据史料记载,梁王墓是用整座山凿成的,外面是用坚硬的巨石而形成的“山”,唯一的墓口又用几千斤巨石封住,曹操一行十几个人,又是在以人工为主要生产力的古代,根本无法进入梁王墓。

但盗墓有方且一心想要解决军饷问题的曹操想了想,就派人在所有巨石前打洞,把石头都打了眼儿。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6)

这个洞眼是我们常说的牛鼻子眼儿的位置和形状,曹操派人把这根绳子都穿在这个眼里,又找来几十匹马把它们套上,硬生生地利用马把这些石头拉了出来。

据说曹操等人在取出巨石后,小心翼翼地摸进了墓道,但可能是由于墓穴门口修筑得耗费心力,且的确十分坚固,因此便忽略了对墓道的保护,也或许是那时并没有系统的盗墓贼出现,因此墓穴里并没有机关陷阱。

由于梁王墓修筑得富丽堂皇,其中宝物、金石无数,曹操一行人都高兴疯了,派人赶紧把墓穴内的宝贝都搬走了,这次盗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据史料记载,曹操单是梁王墓的这一次,就收集了数万斤的宝贝,养活了全军将士整整三年。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7)

曹操是知名的奸雄,盗墓也表现得很有心机,在古代,去皇帝的墓和帝王陵是一种禁忌,容易被世人痛恨,很容易让自己身败名裂,而且皇帝墓内的机关过于复杂和危险,曹操也没必要为此承担生命风险,因此他,不去盗皇帝墓,专门去盗有钱的诸侯的墓。

在曹操之后,中国正式开启了“盗墓时代”,盗墓在古代甚至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职业,后来衍生出了独立的门派和专用的工具。

“家有家法,门有门规”,在不断发展下,盗墓派也有了自己专门的行规。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8)

招魂铃,诡异的种种盗墓行规

某知名鉴宝类平台曾发布过这样的一条视频,播放量超过八十万,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视频中的这位网友拿出了他亲戚收藏的一个雕刻精美的铃铛,找来鉴定师鉴定。

在看到铃铛后鉴定师无奈的表示,这虽然是古代的旧东西,但并非是价值连城的古董,而是一种陪葬用的招魂铃,是给黑白无常用的,传说湘西赶尸人也会用到,价值并不高,出于忌讳,鉴定师还建议这名网友少摇动铃铛。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9)

盗墓贼在下墓前会带很多东西,一方面是因为盗墓的风险神秘莫测,这些都是在关键时刻能保命的宝贝,另一方面,老派的盗墓贼在下墓前都要烧香,一拜祖师爷,二拜地仙和当地的墓主人,给土地神烧的是三炷香,而给墓主人的则是四柱。

有盗墓贼在烧香的时候还会和墓主人“哭穷”,证明自己是逼不得已才来盗墓的,以此祈求墓主人的原谅,以防以后有报复出现。

这些冗繁的“规矩”致使盗墓贼们总是带着许多东西进入盗坑,盗墓贼们对于祖宗的规矩是万万不敢打破的;这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关于点灯的规矩:

人点灯,鬼吹灯,鸡鸣灯灭不摸金。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10)

下墓后,一旦手中的灯影开始闪动剧烈,即使此时的灯尚未完全熄灭,盗墓贼也不能贪心,相传这个时候一次只能带走一两件东西,不然就容易发生不吉利的事。

在盗墓贼的行规里还要讲究:“什么能盗,什么不能盗。”

人们往往会发现,遗体、棺材、甲骨、金猫眼等东西,懂行当的盗墓贼是十分忌讳的,绝对不敢碰;后来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金猫眼类的物品往往代表着主人的身份,一旦盗墓贼拿出来倒卖,极容易被辨识、抓获,因此盗墓贼们才不碰这些。

还有的盗墓贼会在进入墓室后在墓室的东南角点一盏灯,这时候如果在盗墓的过程中灯熄灭了,就意味着有危险,或许是因为墓主人不同意,或许是此刻有什么危险正在向他靠近。

盗墓界还有著名的三不挖、三不毁的说法,所谓三不挖,就是指民坟、义坟和近坟。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11)

民坟指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坟墓,盗墓在古时候比“下九流”的戏子还要不被人待见,不仅要挖入地,还在道义上有亏,所以一般盗墓贼都是穷苦出身,穷人的坟没有多少值钱的陪葬,也没有为难彼此的必要。

而义坟指的是忠烈或者义士的墓穴,例如当年荆轲刺秦王,即使壮士荆轲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当地人依旧为他建立了衣冠冢,虽然没有墓主人本人的尸骨,但这种墓穴也是绝对不能去偷的,不然就会遭到整个盗墓业的集体封杀,被视为“坏了规矩”。

有的盗墓贼甚至还会被悬赏追杀,因为触犯众怒而惹上杀身之祸。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12)

而三坟的最后一项:近坟,指的就是盗墓贼家乡的墓地,古代大家都在一个地区居住,百姓的流通性差,世代在这里居住生活,不免出门见面容易沾亲带故,乡里乡外有许多亲戚,一旦挖了近坟,就被视作是等同于挖了自己祖先的坟墓,这种事也是绝对不能做的。

而所谓三不毁,就是盗墓贼不准毁坏尸体、不毁棺材、不毁墓穴。

即使古代盗墓的工具远比现在的更为简陋,但是对于墓穴以及墓主人死后的居住地,盗墓派还是讲究尽可能的保留完整,这让很多现代人都感到惊讶即使是盗墓派,也讲究死者为大,他们认为既然已经拿走了他的财宝,更不应该打扰人家最后的清净了。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13)

盗墓贼的存在,客观而言依然是一种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他们“倒斗”,还会导致墓穴崩塌,感染毒气等严重后果,但在某种程度上,盗墓贼们正是因为遵守这种“行规”也同时将墓穴保留了下来,使得深层的尸体和财宝没有直接暴露出来,得以继续保存。

有专家曾指出,数十年前的某些考古是直接拆除性的挖掘,导致很多珍贵的文物都在暴露的那一刻就被永久损坏,有一种说法是这就是国家停止了对兵马俑继续挖掘的原因。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14)

见古柳就走,久远的盗墓行规

从现代人的角度,自然会觉得这些不成文的规定肯定都是迷信,然而实际上,这些看似古怪的规矩,很多也是有一些科学依据,甚至以另一种形式在现代继续被沿用着。

最著名的就是盗墓贼下墓要点灯,实际上点灯可以检验墓室内的氧气含量,如果灯熄灭了,就代表墓室内氧气不足,盗墓贼要立马离开;这种检验方式也被后世继续沿用,在没有携带工具的情况下,进入山洞、地下等环境,最好随身带一个火把,以防洞内氧气含量过低。

而关于柳树又是怎么一回事?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柳树的传说,比如在古代有两个专门负责捉鬼的神仙:神荼、郁垒。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15)

传说这两个神仙在捉到鬼之后,就会用柳枝将他们捆住,然后再拿去喂老虎。

在《西游记》中观世音也是手执柳枝的形象,菩萨手持杨柳枝,还有着特别的寓意,杨柳在春天发芽,代表菩萨的心有着滋养万物般的大慈大悲,也代表着观音菩萨慈悲柔软的心意。

后来古人就认为柳树有可以辟邪的功效,因此有些人会在家门附近和坟墓旁边种植柳树。

既然柳树可以辟邪,那么盗墓贼为何还要看到柳树就走?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16)

柳树在我国非常常见,因为其对环境的要求低,几乎适应我国南北各种不同的气候条件,所以几乎随处都有,遍布全国大江南北;柳树作为一种生长期较长的植物,具有耐旱、耐盐碱、耐寒、喜光、喜湿的特性,因此很多人都将柳树种植在河边。

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古代,坟墓旁的柳树大多是一些贫苦人们的专用,而修筑得起豪华陵墓的王侯将相自然会有更好的植物栽种,例如柏树这些好木头。

古人在选择墓地的时候非常讲究,讲究要是风水宝地,才能将好运带到下一世,但同时也讲究墓穴、陪葬等的规格和价值,不仅要将地下、墓主人身旁装饰得富丽堂皇,就连地上也要事事讲究,就连种植的树也必须是符合主人的身份的。

因此很多贵族的墓穴十分轻易的就会盗墓贼被发现,因为想要知道墓主人的身份如何,地面上最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树木了。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17)

只要是富人家庭或者王公贵族,一般都会在墓地旁边栽种一颗柏树,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地位,而普通人则只能栽种一颗柳树了。

柳树就是因为太常见了,才入不得贵族们的眼,只有一些老百姓、穷人才会在坟墓旁种植柳树,一来这是一种民间习俗,为了辟邪,二来也可以让柳树吸取附近养分,防止墓上长杂草。

在中文里“柳”和“留”谐音,在古诗词里,柳树是诗意的挽留,然而在出入死人墓穴、自觉在行不义之事的盗墓贼的眼里,“留”就是见了柳树则容易被怨恨小偷的墓主人留在这里,因此信仰鬼神的盗墓贼就会赶快离开。

此外,盗墓贼忌讳柳树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众所周知,柳树多栽种于河边,喜潮,需要充足的水份,在古人眼里是一种极阴的树木。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18)

在古代“阳”更受欢迎,而“阴”往往就连接着死亡,是一种不吉利的东西,水也是阴,因此依水而种的柳也被划分到了“阴物”,民间有着“门前不栽桑树,屋后不种柳树“风水习惯。

房子后面较于门前是背阴的,再种上柳树,则会显得十分不吉利。

在民间,关于柳树,还有一种叫作“钉魂柳“的说法,相传,如果将刚去世的人埋在柳树底下,这个人的鬼魂就会被钉住,没有办法顺利去到阴间,也没有办法将其超度,因为它已经被柳树的阴气所牢牢束缚了。

虽然依据惯例,墓旁的柳树一般都是在死者下葬后才种上去的,但盗墓贼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念,不愿意冒风险,因此盗墓贼看到墓旁柳树都要绕着走。

盗墓贼不挖柳树边的墓(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有柳树)(19)

参考文献:
  1. 顾农.西晋文学家“三张”略论——以《文选》所录作品为中心[J].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1,第1期
  2. 曹操盗墓与安排疑冢 顾农 《博览群书》
  3. 杨建峰主编. 古墓探秘[M].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