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2 流星锤五哥 军武大本营

真实的战争远比电影中更残酷!那些发生的过往,总比刻意的杜撰更能撼动人心!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军迷看电影,即看门道,也看热闹!

看电影是平时的休闲,战争片是其中的最爱,今天想聊的是笔者最喜欢的战争片《我们曾是战士》。

我们也曾是士兵(我们曾是战士生命)(1)

《我们曾是战士》的海报

这还是一部老片,本片改编自退役美军中将:哈尔·摩尔,和摄影记者:约瑟夫·盖洛韦的同名传记,取材是越南战争中美军和北越的第一次交锋1965年11月14-17日的德浪河谷之战。越南战争一直是美国人心里的一块伤痛。好莱坞传统的战争片中,对于这场战争的描述多是极端的丑化对手。我们看过的《第一滴血2》中充斥的是对越南军队的丑化形象。本片则不然,本片的内核是对于战争的反思,和对对手的尊重。

越军指挥员阮友安 由丹·杨扮演

影片中的越军的形象塑造没有像传统越战影片中那样,刻意的去丑化越南人。这里的越军指挥官,也是具备了冷静、睿智、果敢的特点。这里的北越士兵也不是凶神恶煞嗜血成性的恐怖分子形象。他们也是普通的人,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这些人走上了战场。面对美军的强大火力,依旧誓死如归。这样的形象确实是值得尊重的。多年后走上侵略他国的道路,则不是这里要说的了。

我们也曾是士兵(我们曾是战士生命)(2)

片中北越士兵的形象

我印象很深的是:这名头部中弹的北越士兵。

他在部队中应该是只是一个文职的工作,最后端起钢枪冲上战场,踏着战友的尸体,他冲到了摩尔上校附近,头部中弹牺牲。这看似没什么好说的。重点是下面,他牺牲后,美军在搜查个人物品的时候发现了他随身的笔记本,上面是他心爱姑娘的照片和他的心声。

我们也曾是士兵(我们曾是战士生命)(3)

这个细节的描写颠覆了传统越战片对于北越是的负面描写,让他们更像人。

最后美军撤离了战场。把一面美国国旗插在了树上。意味着自己赢得了胜利。越军指挥员却说:“美国人认为自己赢得了胜利,这只会将美国拖入战争,带来的不过是更多的杀戮……”

至于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战争的规模迅速扩大。最终将数十万美军拖入战争,伤亡了5.6万美军,而越南的伤亡则是数以百万人。

我们也曾是士兵(我们曾是战士生命)(4)

躺在裹尸袋中的美军 几天前还是鲜活的生命

这部电影的战斗场面拍得非常精彩,许多细节也是来自原著的记载,还是很有看头的,电影道具的安排非常细心认真,让观众回到到1965年时期的越南战场上。美军主要的武器为M16步枪和M60通用机枪,还有M79榴弹发射器和M1911A1手枪等。电影中的M16步枪的消焰器是早期的三瓣式,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其机匣右侧有一个M16A1的辅助推机柄,许多人都知道M16A1是在1967年正式命名的,其实早在1964年,美军陆军就已经开始装备带有辅助推机柄的XM16E1步枪。

我们也曾是士兵(我们曾是战士生命)(5)

电影中的M16步枪 注意辅助推机柄

北越军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AK-47突击步枪(电影中出现的为53年生产的第三批)、SKS半自动步枪、,其他出现的武器还有捷格加廖夫DP机枪和德国二战时使用的MG34机枪,还有一挺DShK高射机枪。以及RPG-2火箭弹。

我们也曾是士兵(我们曾是战士生命)(6)

影片中的RPG-2火箭弹

整部电影表现的这场战斗中,美军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虽然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仍然可以沉着应战。在这里美军强大的掩护火力在一次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不仅仅有火炮和迫击炮的支援。UH-1休伊直升机(影片中的是UH-1H而不是原著记载的UH-1D),快速的将增援部队输送到战场上并且和A1-E攻击机一起提供空中火力掩护。

道格拉斯A1-E“天袭者”攻击机

越军的兵员素质不如美军的好,但是整体表现作风强悍。只是原著记载越军是迫击炮支援的为何电影中没看到,这也是电影的一个小瑕疵。

《我们曾经是年轻的士兵》的序言中写道:“我们的一些同胞憎恨那场战争,但憎恶越战的人们无法区分战争和战士。我们知道越南是什么样子,我们见到的、做过的、谈论的和嗅到的一切在美国国内无法感知。好莱坞一直在错误的塑造,用政治的利刃向在那场战争中牺牲的兄弟们身上捅刀子。当战争结束,死去的人无法再站起来,而奇迹般幸存的人将终生无法抚平伤痛,早已同初上战场时的年轻人判若两人。我们用这个故事向在那场战斗中死在我们枪口之下的北越士兵表达敬意,他们很英勇,他们是可敬的敌人。我们为他们能魂归故土、光荣下葬而祈祷。”

我们也曾是士兵(我们曾是战士生命)(7)

美军牧师正在为牺牲的北越士兵祷告

战争的无情是我们身于和平的人们所体会不到的。在那样的时代中,多少人因为国家的安危,必须向自己的家园告别,投入战场,没有人能保证自己能安然无恙的回来。片中所传递出的人们在战争中无奈心情,无论是参战的军人或是家属,人们即使对所处的大时代环境感到无奈,但没有人能为为什么要战争做出合理的解释。但撇开战争片的角度看,在和平的年代里,坚守自己的岗位,对工作以执着认真的态度面对,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自己唯一能做的正确之事。

我们也曾是士兵(我们曾是战士生命)(8)

细节到位,充满了人性温情。公正的看待了战争的双方,彼此相互尊重。这才是战争最根本的状态也是战争电影需要的东西。战争对于任何人都是残酷的,没有必胜的战斗,没有不死的英雄,战争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想这是战争电影应该传达给观众的正确思想。从这个角度这是我最喜欢的战争电影,暂时没有之一。

资料来源:

豆瓣网

铁血网

百度百科

互动百科

关注军武大本营(junwuclub长按可复制),看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