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诡异事情(中元节鬼有鬼的功能)(1)

很多外国人觉得我们中国人的宗教就是祖先崇拜。确实,中国大大小小的节日中,比如清明节,中元节,都多少会和鬼神啊祖先啊打打交道。

今天是中元节,又称鬼节,据说今晚鬼门关会大开,小鬼们会上街游荡。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鬼呢?鬼真的存在吗?如果真有鬼,人又要怎么自处呢?

鬼神是怎么回事?人死为鬼。

关于“鬼神”一词,我们分开来看。

鬼在《说文》中有所提及,“鬼,人所归为鬼”,亦即“人死为鬼”;“神”则泛指神明。在《论语》中,“鬼”与“鬼神”并未严格区分,用以泛指包括祖先在内的神明界。

既然鬼神是我们的祖先,意味着它们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几百年后我们也会成为许多后代的祖先嘛,请问:我们会觉得自己会伟大吗?或是因为我们死了之后就会变得伟大吗?

答案是“不会的”。没有一个人平常糊里糊涂过日子,死了之后就忽然变得很伟大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的祖先也一样,并没有什么超越的地方,也就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

中元节的诡异事情(中元节鬼有鬼的功能)(2)

鬼神存在有什么用?祭祀祖先。

鬼神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它的功能性——祭祀。

中国人有崇拜祖先的传统,所以鬼神的存在自然就与祭祀有关。早在春秋时代,常提及一句话,就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国家最重大的事情,在于祭祀与武力。若是武力太弱,难免会被强国并吞;若是忽略祭祀,则国家无以凝聚民心,甚至会因此成为大国征伐的借口。

《论语·尧曰篇》记录一段孔子的教材,有如古人生活的重要守则,其中清楚指出:国家所应重视的是“民、食、丧、祭”。

这四件事中,“民、食”涉及“人之生”;“丧、祭”涉及“人之死”。

若是不能正确对待鬼神,妥善安排丧与祭,则民与食在面对必然的死亡终局时,只能陷于无意义的困境中。反之,丧与祭将使百姓向往某种永恒的生命,因而更有勇气与意愿去承担现世的责任。

中元节的诡异事情(中元节鬼有鬼的功能)(3)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鬼神?敬而远之。

人和鬼神的关系,内在即为敬,外在即为祭祀。而在儒家来说,“敬而远之”是孔子教我们对鬼神该有的态度。

“敬”是因为鬼神是我们的祖先,我们要像对待父母家人一样心存敬意;“远”是孔子在提醒我们,不要借由鬼神的功能性去利用祖先,比如通过献上很多贡品,钱财,来求得自己升官发财,消灾避祸,这是不现实的。

鬼神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让我们明白人的生命有它必然的限制,使得我们必须要用严肃的态度来面对我们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

所以“敬而远之”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与其祈求鬼神来改变现实的生活状况,不如意识到做人的责任,更好的活在当下.

在这一点上,儒家的观点相当地明确。

孔子和季路有这样一段对话: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没有办法服侍活人,怎么有办法服侍死人?没有了解生的道理,怎么会了解死的道理?只有知道“如何生”与“为何生”,才能明白死的意义。

人生最该担忧的,不是死后会成为怎样的鬼,而是要关切自己这一生,要做成怎样的一个人。

中元节的诡异事情(中元节鬼有鬼的功能)(4)

在台湾,中元节期间人们会放水灯祈福。你的家乡在中元节这一天有什么习俗?欢迎给我留言分享。

中元节的诡异事情(中元节鬼有鬼的功能)(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