珵素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贵族对知识、教育的垄断,单就这一点来说,孔子就值得人们尊敬。但在讨论孔子的贡献时,有一个问题却困扰了中国人很长时间,这个问题就是:孔子收学费吗?

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因为《论语·述而》中的一句话:“子曰:‘自行束脩(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就是,只要是自愿拿着十条干肉来见孔子的,孔子没有不教的。

孔子收徒弟送什么(是孔子收的学费吗)(1)

将束脩解释为十条干肉,是古时相对主流的观点。因为脩的本义就是干肉或者说肉脯。当时的肉脯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有时也当做礼品用来送给别人。古时去见别人,带上礼品才符合礼节。学生第一次拜见孔子时,依照礼仪,自然要带上礼品。而所带的礼品,就是十条肉干。一个学生遵循礼仪的规定来拜见孔子,这本身就说明了学生对礼仪的重视,这在主张恢复周礼的孔子看来,当然是最高兴的。

因为孔子的学生来求学,需要带十条肉干,后来就有人将这十条肉干当成孔子的弟子交的学费,于是束脩就有了酬金的意思。冯梦龙的作品中就有“今日这边所得束脩之仪多少”这样的话。

孔子收徒弟送什么(是孔子收的学费吗)(2)

不过古代的一些学者却不认同上边的观点。他们认为孔子说的“束脩”指的是束发修饰。束发修饰意味着一个人正式入学或入仕。问题在于,束发修饰只是衣冠上的要求,不做其他限制,那么以“束脩”作为招生的标准,就实在太含糊了。因此就有人强行将“束脩”与人的年龄结合了起来,认为十五岁以上的人才能束发修饰。按照他们的解释,孔子说的话的意思是:只要来求学的人到了十五岁,我没有不教的。但孔子的学生中本身就有不足十五岁就入学的。如果满十五岁真的是孔子招生的硬性标准,那么几位未满十五岁的弟子又是如何说服孔子的呢?

一些人之所以坚持十五岁才能入学,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孔子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因为孔子是十五岁开始学习的,所以孔子的弟子也应该满十五岁。但孔子是因为年少时家贫,耽误了学习,这是孔子自己觉得很遗憾的一件事,如此,他又怎么会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过了十五岁呢?

孔子收徒弟送什么(是孔子收的学费吗)(3)

简言之,取“束发修饰”这一意思的“束脩”显然没有办法被拿来当作招生标准,因此古时并没有多少人认同这种解释。但是到了近代之后,支持这一观点的人忽然多了起来。他们的观点是:收学费这一现象与孔子万世师表的身份不同,也与他的“有教无类”的思想相违背。

换言之,在这些人看来,收学生送的肉干这种行为,孔子是肯定做不出来的,也不能去做。否则,孔子将不再是后人敬仰的孔子。而为了维护孔子的形象,“束脩”就只能是“束发修饰”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