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深加工项目市场分析

一、我国黑木耳产业化现状

黑木耳俗称木耳、云耳、光木耳,属担子菌亚门、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是一种药食两用生长在柞木上的一种食用真菌,因其颜色淡褐、形似人耳而得名。黑木耳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元素。它的胶体有巨大的吸附能力,能起清胃和消化纤维素的作用。因此,它不仅是烹调高级菜肴必备的佐料,也是纺织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它还有补血、强精、镇静等功能,是一种颇有价值的药用菌。

黑木耳的菌丝体是由许多具有横隔和分枝的管状菌丝组成,是一种腐生性很强的腐生菌,其水分、温度、空气、光照等生长环境而言,非常适合林区大面积种植,进行产业化作业,形成规模效益。

(一)、我国黑木耳市场现状

中国是木耳的主要生产国,产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等地,其中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海林市和吉林省蛟河县黄松甸镇是中国最大的黑木耳基地。国内有9个种,黑龙江拥有现有的全部8个品种,云南现有7个种、河南卢氏县有一种。野生黑木耳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林区、秦巴山脉、伏牛山脉、辽宁桓仁等。湖北房县、随州、四川青川、云南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和河南省卢氏县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气候优势,着名的林海雪原雪乡威虎山莲花湖镜泊湖坐落在此区域内。该地区林业资源丰 富,气温昼夜温差大和丰富的山泉水条件最适宜黑木耳等多种真菌类名贵食用菌的生长,产出的木耳品质在全国也是最佳的。吉林省春化镇叶赫地区多山,树木重生,有广袤的山林,具有优越的木耳种植、繁育条件。

除此以外,云贵两广的云岭和横断山区也是重要的黑木耳产区。还有秦岭巴山、伏牛山神农架大别 山、武夷山等地也出产优质的黑木耳。

2015年我国黑木耳产量为586.8万吨,占同期国内食用菌总产量的16.8%。2012年我国黑木耳消费量为568万吨。

(二)、黑木耳加工产业现状

吉林市黑木耳生产历史悠久,但形成产业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近几年,吉林市黑木耳产业发展迅速,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为全市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9年8月,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黑木耳之乡”荣誉称号。2010年,蛟河市“黄松甸黑木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黑木耳以其特殊的保健价值,决定了其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黑木耳产业从科研、生产、加工、贸易等都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

长白山野生黑木耳产于长白山区,又名木耳、树鸡、木蛾等。属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长白山野生黑木耳不仅是美味菜肴,而且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黑木耳能减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长白山野生黑木耳所含的多糖体是酸性异葡聚糖,有抗癌和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等疾病的作用。长白山野生黑木耳干品每百克含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65.5毫克,磷201毫克,铁185毫克,胡罗卜素0.03毫克,维生素B1 0.15毫克,维生素B2 0.55毫克,维生素C 12.03毫克等。木耳含铁量特别高,每百克含量比蔬菜中含铁量最高的芹菜高20多倍,比动物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猪肝高近7倍,为各种食物含铁之冠。

吉林市黑木耳加工以烘干等粗加工为主要方式,加工链条较短,经济效益较差。而黑木耳被誉为“含铁食品之冠”,其含铁量是牛奶的1850倍,含钙量是稻米的60-80倍,维生素B2是米、面的10倍,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干黑木耳蛋白质含量占干品16%,有“素中之荤”之称。由于科技投入不足,黑木耳深加工严重滞后,缺少拳头产品和主打品牌,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黑木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黑木耳深加工产品有哪些(黑木耳深加工项目市场分析)(1)

(三)、黑木耳深加工产品分析

黑木耳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每100克黑木耳的营养成分为:含水分10.9克、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65.5克、热量306千卡、粗纤维7.0 克、灰分5.8克、钙357毫克、磷201毫克、铁185毫克、胡萝卜素0.03毫克、硫胺素0.15毫克、核黄素0.55毫克、烟碱酸2.7毫克。而且每100克黑木耳中含铁185毫克,它比绿叶蔬菜中含铁量最高的菠菜高20倍,比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猪肝还高出约7倍,是各种荤素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黑木耳的蛋白质含量和肉类相当,钙是肉类的20倍,维生素B2是蔬菜的10倍以上,黑木耳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另外,黑木耳还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现代研究证明黑木耳具有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的功能。通过降低血粘度,软化血管,使血液流动通畅,降低了心血管病发生的几率。

黑木耳可加工成多种食品,如黑木耳脆片、黑木耳粉甚至以黑木耳为原料的饼干。黑木耳加工市场前景广阔,生产者可明确产品确实的功能,发展多种类型产品,如强化食品、救灾食品、备战食品、航天食品、远洋食品、戍边食品等。保健品或药品的多样性提取纯化活性物质,加工成不同的剂型:片剂、胶囊、颗粒冲剂、浸膏、口服液、针剂等。

二、黑木耳价值分析

黑木耳( A u ricu laria au ricu lajud ae ) 营养丰富,食味鲜美,不仅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而且是药用价值较高的药用菌,是世界公认的保健品。富含胶质、铁质、钙质、多醣体、纤维素…等营养物质。药用子实体,具有益气强身、补气血、润肺、止血、止痛、通便等功效。用于治疗降低血脂、清除血栓、养颜美容、高血压、血管硬化、月经、白带过多、便血、宫出血、反胃多痰、吐血、便秘等。富含食用纤维、胶质及酸性多醣,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β -(1-3)-葡聚醣, 是降血胆固醇和血脂肪的酸性多醣体及促进排便的食用纤维。 热量低且含有丰富铁质和钙及维生素与多种酵素,其中含有多达九种的抗凝血物质能有效预防或溶解血栓,缓和冠状动脉粥状硬化等相关症状。此外,每 100g 新鲜子实体内含有维生素 C 量高达 200mg、其具体功效如下:

(1)抗肿瘤:研究发现 β -(1-3)-葡聚醣的抗肿瘤活性与分支结构有密切的关系。黑木耳的葡聚糖具有高度分支结构时,能作用于生物体免疫调节、 自然杀手细胞(NK)的强化, 可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抗肿瘤之作用。

(2)降胆固醇:经实验证明木耳中的β-(1-3)-葡聚醣具有降低低密度胆固醇的功效,可抑制肠膜绒毛细胞吸收胆固醇及其衍生物。

(3)抗氧化作用:研究发现黑木耳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状硬化之效果,且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此功效和木耳中所含的高量维生素 E、硒、镁、铁等微量元素有关。

(4)抗血栓作用:研究发现木耳具有可抑制血小板凝集的物质且能被小肠所吸收。降低血液凝块,推迟冠状动脉粥状硬化,有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很好的功效。

三、市场预测

1、市场前景预测

黑木耳主要消费国家有: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和澳洲、北美。目前,全球黑木耳年消费量大约652万吨,其中中国大陆约586.8万吨、中国台湾4850吨、中国港、澳地区3600吨,其他销往国外。黑木耳出口的主要流向是日本7400吨、韩国8300吨、东南亚地区5000吨,其它国家分享剩余产量。

全球每年用于精深加工的食用菌仅占食用菌总产量的5-10%,而销售价却是食用菌的10-20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的需求在逐年增加。目前,国内黑木耳消费水平仍然很低,消费阶层仅限于城市和老年人群,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上升,黑木耳消费亦将呈持续上升态势,发展前景非常乐观。项目建成投产后,只要加强企业管理,注重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其产品市场销售是有可靠保证的。

2、市场竞争优势

黑木耳是我国食用菌品种当中最早人工种植的商品菌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山东、江苏、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黑木耳总产量已经达到270万吨,产量增加十分迅速。但也应该看到黑木耳栽培生产规模逐年提升产量的不断增加,黑木耳产品市场压力日渐增大。随着袋料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黑木耳栽培规模日益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市场销售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过渡为买方市场。

由于产地不同,各地的气候、栽培原¬料和栽培方式的差异导致黑木耳产品的外观和口感等品质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差别大,标准化程度不高,如黑木耳的色泽、薄厚、朵形、大小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已成为采购商选购产品的主要衡量标准,部分产品由于不符合消费习惯或质量要求造成销售困难。另外,有些黑木耳产区由于交通条件差、路途遥远等原¬因造成收购成本增加,还有部分产区由于规模小、产品可选择性差等因素也造成了黑木耳产品的滞销。

但就我国目前市场流通的商品类食用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销售量以及产量上排名中,黑木耳消费量是所有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的。说明该品种在市场流通上还是占据一定优势的。据对黑龙江苇河黑木耳市场的调查显示,一等秋木耳价格在80元/公斤与普通木耳相差20-30元,由此可见黑木耳产品的销售市场对质量要日益严格,同时也促进了黑木耳栽培技术的创新和提高。随着黑木耳产业规模的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压力逐渐增大,大众产品销售不畅。

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栽培户开始探索和尝试新品种和新技术,生产更便于烹调食用、更加安全和营养的黑木耳产品。黑木耳的栽培生产由追求产量的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例如,我国北方产区选育的优质高产小根单片型品种,逐步取代了早期选育的大朵型品种,产品表现为小根、单片、色黑、肉厚,口感好,便于加工食用。近年来又推广了“小口栽培”技术模式,在黑木耳出耳期用更多的“小口”取代早期的“大口”,产量与传统开口技术模式相当,但产品表现为单片、小片,食用加工更加便捷,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除了生产技术的创新,在加工方面很多企业也在不断的做着新的尝试。如:黑木耳饮料的开发、黑木耳即食产品的开发、黑木耳调味品的开发都为黑木耳的消费拓展了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