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展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过程的影视剧作品竞相献映,而电影《1921》更是作为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与观众见面。

6月16日上午,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席论坛在沪举办。论坛上主创们分享了《1921》的创作过程与此次新主流电影创作的心得与体会。

1921 电影的简介(1921是怎样诞生的金爵电影论坛)(1)

本片导演、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编剧余曦,片中毛泽东的扮演者王仁君,对《1921》的创作进行了回顾。

据导演黄建新表述,此次《1921》聚焦历史横切面:“《建党伟业》以宏大叙事的方法,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讲起,直到1921年中共一大在红船闭幕,横跨10年。所以《1921》转变视角,浓缩时空,片中将近120分钟的故事都发生在1921年的上海。”

时间、地点聚焦后,黄建新又从人物出发,将《1921》拍摄成一部极具欣赏价值的故事片:“《建党伟业》里的人物是点状的,如蔡锷、袁世凯的出场。但《1921》需要有贯穿全片的人物来支撑故事情节。一旦有了人物,就会产生情感、爱情、工作等人物关系,从而发生戏剧冲突,构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故事片。”

1921 电影的简介(1921是怎样诞生的金爵电影论坛)(2)

在处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过程中,如何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中进行选择,较为关键。

对此,黄建新认为:“任何一本历史书都比电影更细致,具体日期、时间、天气情况都较为详备。然而电影的作用却在于,以光影世界支撑起观众的想象空间,使观众在故事中进行经验补充,这才是电影的魅力。”

《1921》的联合导演郑大圣也持相同态度:“虽说要有考据、历史调查,要回到历史现场进行创作,但也不能拘泥于历史本身,死死陷于细小部分的考证,要展开戏剧性想象。”

在历史真实的呈现上,作为上海人的郑大圣,在对当时上海殖民地文化的塑造上极为用心。

1921 电影的简介(1921是怎样诞生的金爵电影论坛)(3)

在外景搭建上,《1921》的主创极力还原当年上海的样貌。制片人任宁表示:“主创在车墩影视基地一比一复原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博文女校等真实历史场景。”而这一场景的搭建,也让本片看起来较为自然,没有躲避。

此外,一些细节也展现了昔日上海的日常特色。任宁举例,片中李达、王会悟、毛泽东弄堂口吃饭一场戏份中桌子上摆的小菜都经过了考证。王会悟新婚燕尔之际所戴的花,也符合上海女孩常带栀子花在身边的生活习惯。

1921 电影的简介(1921是怎样诞生的金爵电影论坛)(4)

编剧余曦认为,不仅要回归故事,还要回归到类型:“若将建党比作一个具体的事件,那么该事件的目标就是中共一大的顺利召开。由此,我们在这条主线上加入一些辅线,或促成其目标的实现,或阻碍其任务的完成。这样一来,故事、人物便丰富、立体起来。”

提及《1921》最难攻克的地方,余曦表示:“观众一定知道这个任务是成功的,所以如何在观众事先知道故事结尾的情况下,通过悬念、场面、人物关系的构建,去营造一种紧张感,这才是剧作上的难点。”

1921 电影的简介(1921是怎样诞生的金爵电影论坛)(5)

《1921》里,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仅28岁,所以,片中从头到尾洋溢着青春气息。

郑大圣补充道:“100年前,他们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我们要的就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演员要把自己的灵魂跟角色完成互换,拍电影就是要期待捕捉到灵魂出窍、演员跟角色合二为一的那个瞬间。”

王仁君表示在扮演青年毛泽东时就被要求在塑造伟人形象的同时,杜绝概念化、程式化的表演,不要在人物身上贴上伟人标签。要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把人物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演绎出来。

1921 电影的简介(1921是怎样诞生的金爵电影论坛)(6)

虽说黄建新导演年近古稀,但在电影创作上,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创新与突破。正如其在论坛上所说的那样:

“电影对我来说是工作还是生活,已说不清。反正我一直做,且做了40多年。每次在接到一个新任务时,我常常觉得自己站在大雾之中,寻找着那盏灯,然后跟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摸索,一旦找到了,便共同朝着那盏灯跑。今后,我还会这样,在跑得动的情况下。”

【文/何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