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义复词的定义

偏义复词是指说两个相关(相近)或相反的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构成一个词,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只起到陪衬作用,不表示意义。

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第2册第6课《孔雀东南飞》课下注释中出现了这个概念。我们还以这一课为例,先来复习一下: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偏义复词,偏在:姥,公无意,只起到陪衬作用。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作息:偏义复词,偏在:作,息无意,只起到陪衬作用。

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义复词,偏在:兄,父无意,只起到陪衬作用。

4.我有亲父母,逼迫见父兄。父母:偏义复词,父母偏在:兄,父无意,只起到陪衬作用。父兄同上也是偏义复词。

5.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牛马:偏义复词,偏在马,牛只起陪衬作用。

其实偏义复词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只是我们习焉不察罢了。举出例子:

1.窗户:偏在窗,户是陪衬无意义。

2.国家:偏在国,家是陪衬无意义

3.动静:偏在动,静是陪衬无意义。

4.厉害:偏在害,厉是陪衬无意义。

5.好歹:偏在歹,好是陪衬无意义。

6.兄弟:偏在兄,弟是陪衬无意义。

7.人物:偏在人,物是陪衬无意义。

8.舍得:偏在舍,得是陪衬无意义。

9.忘记:偏在忘,记是陪衬无意义。

10.没有:偏在没,有时陪衬无意义。

文言文同义复词举例有哪些(详解文言文中的特殊词语现象)(1)

二、初高中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举例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异同:偏义复词,偏在同,异是陪衬,无意义。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3.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出是陪衬,无意义。

4.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偏义复词,偏在园,圃是陪衬,无意义。

5.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苏轼《石钟山记》)

浅深:偏义复词,偏在深,浅是陪衬,无意义。

6.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契阔:偏义复词,偏在阔,契是陪衬,无意义。

7.商人重利轻离别,去来江口守空船。(白居易《琵琶行》)

去来:偏义复词,偏在去,来是陪衬,无意义。

8.归去来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去来:偏义复词,偏在来,去是陪衬,无意义。

9.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

远近:偏义复词,偏在远,近是陪衬,无意义。

10.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李渔《芙蕖》)

耳目:偏义复词,偏在目,耳是陪衬,无意义。

文言文同义复词举例有哪些(详解文言文中的特殊词语现象)(2)

1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崩殂:偏义复词,偏在崩,殂是陪衬,无意义。

12.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少长:偏义复词,偏在长,少是陪衬,无意义。

1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多少:偏义复词,偏在多,少是陪衬,无意义。

14.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张溥《五人墓碑记》)

首领:偏义复词,偏在首,领是陪衬,无意义。

15.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去留:偏义复词,偏在留,去是陪衬,无意义。

三、拓展练习,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予以解释。

1.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杨朱》)

寒暑,偏义复词。偏在寒,暑是陪衬,无意义。

2.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白居易《长恨歌》)

睡觉,偏义复词,偏在觉,睡是陪衬,无意义。

3.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 (《礼记 ·玉藻》)

车马,偏义复词,偏在车,马是陪衬,无意义。

4.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曹操,《薤露行》)

冠带,偏义复词,偏在冠,带是陪衬,无意义。

四、课外拓展:为什么会出现偏义复词?

一是汉语韵律的需要,说白了就是为了句子的整齐完整,或韵律协调,也就是凑字,这作为陪衬的字,有时以轻声的面目出现。

二是汉语自身词汇补偿机制的体现。比如窗户,户是一个不自由语素,在现代汉语中无法单独作为词汇出现。于是就造了一个门来替代它,而窗并没有相应的词来替代,即使有“牖”的说法,也没用。

三这是汉民族阴阳相对偶数思维的体现,偏义复词能使表达更委婉含蓄,避免绝对和直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