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大谜题—— 单眼在哪里?趾钩长什么样?什么时候羽化?—— 从我刚饲养绿尾大蚕蛾幼虫开始,就一直在我脑海中纠结,从来没有彻底消除过。随着它们陆续步入到终龄幼虫阶段,身体大幅变长变粗,终于让我找到机会来揭晓这三个谜题的谜底了。
单眼在哪里?
先一起来看看鳞翅目幼虫的头部组成结构简图
- 蜕裂线(两条红线):呈倒“Y”型,是幼虫蜕皮时首先裂开的地方
- 颅侧区:蜕裂线两侧的大片区域
- 单眼:颅侧区近下方呈弧形排列,左右各6只
- 旁额片(白色波浪线标出的区域):蜕裂线内侧两块狭长的骨片
- 额:旁额片内侧三角形区域
- 唇基:额下的一块方形骨片,其下与上唇连接
- 上唇:位于唇基下方,前缘有一个较深的缺刻
鳞翅目幼虫头部组成结构简图
绿尾大蚕蛾幼虫的头胸部图片
通过文字和简图介绍,再结合实际观察,就比较容易找到绿尾大蚕蛾幼虫的单眼在哪里了。由于手中没有专业的拍摄设备,拍到的画面不够清晰(如下图),真正拿人眼去瞧,结果会更清楚明了一些。
幼虫的6对单眼中,有3对是黑色的,还有3对目测略带金色,这可能是光线的原因造成的;6只单眼组成了一个向下的弧形。虽然拥有这么多眼睛,毛毛虫的视力仍然很差。
绿尾大蚕蛾幼虫的单眼实拍图
趾钩究竟长什么样?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下面这张图片呢?当初,这张鳞翅目幼虫的趾钩图片看得我真的很抓狂,再一查关于趾钩类别的介绍,那叫一个头脑发胀得酸爽。
后来让我查到一个说法,说大蚕蛾科幼虫的趾钩是双序中带(下图中K所表示的图案)。
图片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54557
双序中带可解释为:幼虫的趾钩为1排,弧形,长短交替排列,位于内侧,与身体纵轴平行。
关于双序中带的这一段解释文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容我一一道来。
- 为什么叫趾钩?趾钩是1排、弧形吗?
因为幼虫的脚趾真的有钩子,整整1排的钩子,形成一个弧形;之前,由于幼虫太小了,趾钩看着就像一把毛刷,我还将它比喻成扫地机的刷头。如果扫地机的刷头是这个构造,那地板就得伤痕累累了。
绿尾大蚕蛾幼虫的腹足趾钩
- 趾钩是长短交替排列吗?
我先用手机的微距镜头拍了幼虫一只腹足的趾钩,再用图像软件放大后,发现趾钩果然是长短交替排列,整齐有序。
绿尾大蚕蛾幼虫的腹足趾钩
放大的绿尾大蚕蛾幼虫的腹足趾钩
- 趾钩是位于腹足内侧、与身体纵轴平行吗?
上面几张图片都是从幼虫的身体外侧拍的,下面这张图片是当幼虫爬行时,我从抬起来的腹足内侧拍到的。从图片不仅能得知,趾钩位于腹足内侧,而且再次验证了趾钩是长短交替排列的。“与身体纵轴平行”这一点很显然。
绿尾大蚕蛾幼虫的腹足趾钩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绿尾大蚕蛾幼虫的趾钩正是双序中带。看到对鳞翅目趾钩的分类中描述有的幼虫趾钩是与身体纵轴垂直的,我实在想象不出来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还真想瞧一瞧。
不过,我还是觉得,通过趾钩来区分鳞翅目幼虫,难度不小;远不如从外观辨认来得方便呐。
蛹什么时候羽化?
关于这个问题,之前我从各种渠道得到了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蛹在1个月左右羽化,另一个说法是要等到明年春天羽化。最后,卖家给了我一个答案。
绿尾大蚕蛾的茧
卖家说:
这个时间(10月份)的蛹可能是滞育蛹,要看当地的气候。温度在30度左右,结茧3周左右羽化;温度在20多度时,要等到来年3月羽化。
这么说我能够理解。比如有些螳螂的孵化就会受温度的左右。在自然条件下,随着四季更迭,螳螂一年只能孵化一次;当人工刻意控制饲养温度时,有的一年就不止孵化一次了。
卖家还说:幼虫在结茧时就会决定今年羽化还是来年羽化。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简直要对卖家刮目相看了。因为卖家竟然能看穿一只毛毛虫的小心思!
绿尾大蚕蛾的幼虫是怎样一步步地将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牢牢地编写进它的基因的呢?如果可以人为干预它的羽化时间,是不是意味着幼虫的基因中只编写进辨别温度高低的代码,而没有关于时间长短的代码呢?
卖家还提醒我注意给茧保持一定的湿度,让我找一个不是很干的地方放着。不过,对于重庆而言,“保持湿度”从来就不是个问题。
最后,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绿尾大蚕蛾幼虫的单眼和趾钩,我拍了一段视频分享给大家(留意它的趾钩,真的很有趣)。
绿尾大蚕蛾幼虫
看视频请点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X15f_d7frewg_3GJ8CH7w
温馨提醒:目前小编的所有评论在头条都不能显示,请大家见谅;需要交流的可移步wxg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