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友(临江仙夜登小阁)(1)

昨夜无事,翻看初中语文课本,无意中看到南宋诗人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一词,我不禁深有感触,并为诗人的不幸遭遇而扼腕叹息。现摘录如下: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友(临江仙夜登小阁)(2)

从黄昏到夜阑,词人“闲登小阁”,回首往昔岁月,深感时光不在,豪情已减。“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当年在午桥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那宴饮的场景啊,常常出现在梦中。而今物是人非,早已桑田沧海,了无痕迹,知音难觅,词人寂寞的情绪忽然在心底疯长,仿佛又看到了皎洁的月光映在午桥下的河面上,随着水悄悄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疏影里,一群热情澎湃的年青人吹起悠扬的竹笛声,直到天明还未散去。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友(临江仙夜登小阁)(3)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梦,此身虽健在,回首过往却不禁心惊。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了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不胜感慨时光荏苒,人生如寄,此句与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清新之语,言怅惘之情。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友(临江仙夜登小阁)(4)

少年不识愁滋味,可是到了中年、老年呢?恐怕没有人不怀念从前无忧无虑、热情纯真的生活吧,词人真乃写作大家,直击人心,道出了人的共同感受,但是在现代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又能有几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种生活的滋味呢?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友(临江仙夜登小阁)(5)

词人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端详新雨初晴的景致,今夜仍有月光,而月光依旧皎洁,可词人却感受到它的无情,清冷,良久,耳边飘来了城外渔民吟唱的声音,词人终于豁然开朗了,不禁吟唱出一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是啊,在历史的长河中,融入了多少个人的愁苦,又有多少个人的愁苦成为渔唱樵歌,成为集体的记忆而代代传诵,经久不衰呢?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友(临江仙夜登小阁)(6)

南宋爱国诗人陈与义的词作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语意超绝,其风格近似于苏轼,令人耳目一新,其旷达的胸襟令人折服。

清风小寒作品,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如有不同意见,请在下面留言,期待着你的光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