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集大家好,还是我们接着上一期,我们来聊一聊这个很不一般的等离子宇宙论。

这个理论主要涉及到两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一个是我们上期说过的1970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汉斯阿尔文。而另一个是挪威科学家伯克兰。这个伯克兰也是物理学的大咖级人物,虽然没有得过诺奖,但一生获得过七次诺奖提名伯克兰最著名的学术成就就是对地球极光的研究。

正是因为对极光的深入研究,伯克兰认为造成极光的不仅仅只有太阳风,宇宙中其他带电物质也在极光产生中起到了作用,也就有了伯克兰电流的说法。那么,等离子宇宙论是如何解释太阳产生的能量的呢?

是这样的,等离子宇宙论认为宇宙分布着巨量及极其不平均的伯克兰电流,而我们倒是认为说成电荷会比较准确一些。这些电荷带有负电,非常微弱且分散。而水星、金星等等。这些行星都带有正电。当这些天体在宇宙中运行时,会凭借自身的引力和正电形成的电压吸引宇宙中的伯克兰电流。

因为这些电流微弱且分散,所以以地球这种正定的电压引力仅仅可以吸引到十分有限的伯克兰电流。但是太阳这种体积的恒星,其影响范围就超出了地球很多个级别了,所以太阳能够吸收到更多的伯克兰电流。

宇宙十大未解之谜图(世界未解之谜-等离子宇宙)(1)

而且太阳在银河系中也在高速运转。再加上自身强大引力和正电压海量的伯克兰电流就被太阳吸引过来,于是带有正电的太阳内核隔着太阳厚重的大气吸引到了大量带有负电的伯克兰电流。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容器。

随着伯克兰电流越来越多,太阳的大气终于被宇宙级别的电流击穿,形成了纵深达几1千km的超级闪电。因为累积了足够的伯克兰电,。并且雨中的伯克兰电流还在源源不断地补充,所以这些宇宙级别的超级闪电就布满了整个太阳。并且一刻不停地轰击着太阳的大气,使太阳成为了巨大的等离子体。

我们所感知的这些能量包括光在内,其实就是来自于这些等离子体发射出来的各种射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药斑和太阳风会有如此反常的现象。

按照等离子宇宙论来说,耀斑的出现就是因为太阳突然接触到了更加密集的伯克兰电流而形成大气击穿现象。因为是被击穿,形成等离子体,所以耀斑的温度会远远高于其附近太阳大气温度。

就好比我们看到闪电,在闪电形成的一条窄窄的光线中,其内部温度必然会远远超过高于周边的空气。太阳风的现象在等离子宇宙论看来也不是什么反常的现象,因为这些带电的粒子风暴会顺着宇宙中的伯克兰电流的线路快速移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太阳风的速度会如此反常。

可能有的朋友会质疑等离子宇宙论认为单单依靠射线的话不足以支持地球所获得的能量。也就是说,如果太阳不热的话,地球不太可能热,关于这一点呢,我们认为很好检验,那就是用咱们自家的微波炉来做个示范吧。大家都知道微波炉可以将水加热至100度,那么大家可以试验一下,当微波炉将水加热至100度。咱们再去看看微波炉内部产生的微波的那些铜管儿,看看他们的温度是不是也是100度呢?

宇宙十大未解之谜图(世界未解之谜-等离子宇宙)(2)

那么,等离子宇宙论有没有其他的证据支持呢?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在一次实验中发现,磁场可以干扰原子光谱。于是便和自己的老师亨德里克洛伦兹共同解析了磁场干扰光谱的原理,因为是塞曼最先发现这一现象,于是磁场干扰光谱额的现象被命名为塞曼现象,塞曼师生二人也因此获得了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对塞曼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很多原子的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非常复杂。它为反塞曼效应,以磁场和原子光谱之间作用于人们的结论的基础上方向推理,并以光谱的变化计算磁场的变化。于是人们将塞曼现象应用到了天文观测之中来观测天体的磁场。

1908年,美国天文学家乔治海尔等人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利用塞曼效应,首次测量到太阳黑子的磁场。

然后下面呢,我们就要聊一下等离子宇宙论对太阳描述的证据。

大家都知道,无论强弱,天地都带有一定的磁场,行星如此,恒星也是如此。但是相比行星稳定的磁场,恒星的磁场则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前面我们说到1908年,科学家们就通过反塞曼现象观测到太阳的磁场。

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进步和观测精度的不断提高。太阳的磁场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不可思议的问题也因此出现了。通过观测得知,太阳的磁场非常的混乱,而且庞杂无序,这一点和核聚变反应完全不同。

如果太阳是一个核聚变的火球,那么太阳的磁场应该是一个统一稳定的整体,而不像现在这样布满了太阳表面的各处强弱不一。

于是有学者认为,在太阳的大气下可能存在着大量不规则放电现象,每一个电弧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磁场。只有这样解释,为何太阳的磁场会如此的繁杂无序,太阳大气之下存在着大量电弧。这样的解释是不是符合等离子宇宙论对于太阳和恒星的解释呢?

此外,等离子宇宙论还解释了地球遇到冰川期的问题,因为伯克兰电流在宇宙中分布得十分不平均。于是太阳有些时候运行到伯克兰电流十分稀少的空间。这样,太阳所牺牲的伯克兰电流就大幅减少,导致太阳内部放电效果大大减弱,等离子活动也同步减弱。

这就让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大幅减少,因此地球接受的能量也就大幅减少了,才会出现冰川期。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过我们要登陆太阳吗?

不过我们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过我们,太阳这一类的恒星都是由气体组成的,连较大的行星都是气态的,那如果太阳气态的话,我们如何登陆呢?我们认为太阳是气态的天体,是基于观测的结果。早期我们观测到太阳自转的角度,速度,两级地区和赤道地区不同,如果太阳是刚性球体的话角速度,无论是两级还是赤道,都应该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认为太阳就是气态星球,想要登路太阳,还需要按照等离子宇宙论解释太阳的那样,重新认识太阳。

按照等离子理论产生能量的是太阳离子态的大气,那么这就不需要太阳本身有很高的温度,而且太阳自身的磁场和电场不断地将大气产生的能量向外推去。所以太阳本身的温度应该很低。

可能有人会问了,即便低温,可太阳是气态的话,我们也没办法登陆啊,你确定太阳的内部是气态的吗?起初我们也相信太阳是气态的。但直到我们看到一个词日震,是天体震动的一种。我们这里提到的日震就是指太阳的震动。

1959年搜后发射卫星观察太阳当中就包括了探测日震之后不久,自然期刊就发表了观测到的日震活动。

1996年7月9日,太阳发生了一次震级11.3级的日震。

随着观测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太阳发生脉搏一样的日震,基本上每分钟就会震动一下。

这样的发现也动摇了太阳固态核聚变的说法。如果说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气态星球,那么气体之间会发生震动吗?会发生如此有规律的震动吗?

此外,随着学者观测,太阳的深入,太阳内部的旋转角度似乎也有了新的发现,种种迹象都显示在太阳厚重的大气之下,是一个固态的刚性球体。此外,还记得前面说过太阳杂论的磁场吗?如果是气态星球的话,如此庞杂的磁场就会让太阳的形状极不稳定。

但自太阳诞生以来。自我们人类观测,太阳以来,太阳的形状始终稳定地保持着一个球体,那么一旦确认了太阳内部是刚性球体的话。这基本上可以否定了太阳核聚变的假说,因为在15000000度下是不可能存在固体的。

如果太阳真的可以登陆,那有没有人可以实地去测量太阳大气之下那个刚性球体的温度呢?

宇宙十大未解之谜图(世界未解之谜-等离子宇宙)(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