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视频剪辑 李庆

通讯员 周凡 文静

11月16日,2022年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东湖高新区专场“国际青年人才峰会”现场,与参会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硬科技领域投资人、海归青年才俊及各界华侨华人朋友,围绕“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国家战略领域产业发展”“青年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等主题,建言献策,擘画未来。

“国际青年人才峰会”由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指导,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市人才工作局、武汉市委统战部(武汉市侨务办公室)、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

武汉市光谷开发区人才引进 一批青年人才项目落户东湖高新区(1)

活动现场

6个硬科技项目落户光谷,助力相关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自2001年创办以来,华创会在武汉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已成为全国侨务系统引智引资的知名品牌,本次峰会围绕青年华人华侨创新创业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在东湖高新区举办专场人才峰会。

湖北省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湖北省多年来持续推动实施人才强省、科技强省战略,并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着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通。同时持续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式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竞合过程中,吸引全球高端创业人才、创新技术、创业资本等要素向国内集聚,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东湖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为聚力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为武汉、为光谷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光谷启动人才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迭代推出7项人才创新举措,全面推行人才“注册制”、人才积分认定、支持“再创业”、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人才服务一网通办、常态办理与周期受理并行、人才政策认定即享受等新政。

现场签约环节,“肿瘤免疫治疗CAR-T创新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安全型深循环长寿命储能电池及系统”“三维透明成像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国际首创铁基自分层液流储能系统”“LED芯片巨量检测及产业化解决方案”“旋流雾化高效深度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等6个项目签约落户光谷,这些活跃在生物医药、新能源、集成电路的优秀人才及项目落户光谷,将助力光谷在相关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华创会引进项目中,65%落户东湖高新区

自2001年以来,武汉东湖高新区一直都是华创会承办单位之一,通过华创会平台,积累了丰富的海外侨务资源,引进了一大批海外华侨华人赴武汉投资创业。东湖高新区提供的数据显示,华创会签订引进人才和技术项目中,约65%落户东湖高新区。

在海外人才承载空间方面,华创会举办20年来,光谷先后建设了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武汉未来科技城、硅谷小镇等创业载体,以多种形式服务和招引海外华人华侨。其中,武汉留学生创业园(简称“武汉留创园”)目前已形成7个园区“众创空间 孵化器 加速器”全周期孵化链条,孵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在园科技型企业140余家。

在人才政策方面,东湖高新区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品牌,截至目前累计吸引来自硅谷、伦敦、东京、柏林、特拉维夫等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1万多个项目参赛;在全国率先提出人才“注册制”“积分制”,人才返投等系列人才创新举措。在为国际人才服务方面,光谷设有“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打造可容纳4000名人才的国际社区,并推出“光谷数字人才卡”,引入市场力量,为人才无偿提供“3551联名卡”等6类权益。

截至目前,东湖高新区聚集4名诺奖得主、74名中外院士、超过30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7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其中,拥有海外背景人才占比54.7%。

中外专家院士共论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前沿技术

在光谷,“光芯屏端网”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崛起。当天,围绕这两大富有生命力的产业集群,国际青年人才峰会请来中外院士,共论科技前沿,为世界光谷出谋划策。在线分享干货的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Valery V. Tuchin(瓦列里·图钦)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生物组织光透明技术”,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共同推进该理论的应用研究,在中国光谷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注册佳维斯(武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该公司2021年获评“光谷创业明星20强”企业。

“在武汉的光透明技术短训班上,年轻优秀的学子课后还在围着我问问题,几乎每次课后都是如此,我对他们的好学好问留下了深刻印象。”瓦列里·图钦院士在线向参会者展示了他在华中科技大学交流时的图片。

如今他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团队合作,他所在的萨拉托夫国立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交流密切,图钦表示,未来还将在生物医学光子学赛道上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科技力量一道,在光谷培养更多青年人才。

同台演讲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宋保亮,他长期致力于胆固醇代谢研究,从人类遗传学的角度探究胆固醇调控机制,开展和人类疾病健康密切相关的研究,这正是宋保亮团队20多年来研究的课题。

宋保亮说,我国糖脂代谢研究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他所在的武汉及光谷区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大“优青”人才数量已在全国高校中升至第六,进步迅猛,他认为这与学校及武汉对人才的重视密不可分。

宋保亮认为,武汉及东湖高新区为海内外人才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软硬件条件,尤其是配套设施的构建,营造了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他非常期待校地合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充满活力的人才引育生态圈。

“我回国工作时间与华创会举办时间正好一样长。”走上华创会“国际青年人才峰会”,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首席教授唐新峰说,自己与“华创会”早已结缘。

唐新峰是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首席教授,他介绍,微型半导体热电制冷芯片(TEC)在光通信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5G光通信模块温控的唯一解决方案。为推进该项目的转化和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建立“半导体热电芯片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我们将立足光谷,打造光通信、智能驾驶、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高端半导体热电TEC芯片和系统。”

嘉宾点赞光谷强化人才产业创新链融合

“经济下行压力到来时,正是人才‘抄底’时。”武汉普朗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冬一番话,获得了现场嘉宾一致认同。

当天,做客“国际青年人才峰会”论坛的几位嘉宾,为光谷抢抓机遇,强化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点赞。

围绕“资本赋能国际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武汉聚华传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杰、武汉天堂硅谷科技创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夏铮、湖北国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高明、武汉普朗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冬、瑞江投资管理(武汉)有限公司深圳地区合伙人向超等业界资深行业观察家,共同探讨国际青年人才与技术、产业、资本、城市的深度融合相关议题,这些“行家”长期专注生物医药、医疗检测、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半导体、科技成果转化领域。

张杰介绍,不管是对于创业者还是投资者,都需要锲而不舍去做“难而正确”的事。他认为,在祖国大地上尚存众多“无人区”,尤其是来到光谷后,遇到了许多“同路人”,他推荐更多海内外人才及团队来到光谷创业热土开辟属于自己的“无人区”。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